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生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学校的德育效果。开展大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特点研究,不仅能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当代高校德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并具有与理论教育互补、发展道德实践能力、实现道德外化等传统基本价值以及适应当代大学生特殊成长经历和时代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应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培育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实现优良传统道德中的现代价值转化,对于培养公民道德人格和振奋全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基本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和道德建设体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伦理结构的剧烈变迁,向当代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建设实践提出了新挑战。以研究道德冲突、道德矛盾和道德困境等现象、规律和消解理路为旨归的道德悖论研究,不仅与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当代取向具有相应性,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 ,是民族凝聚力所在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共识。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挖掘其当代社会价值 ,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传统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宝藏,并且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延续的必然性,尤其在当下大环境中,传统文化更可为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建功立业。当代教育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平台,也只有借助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当代教育方能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在其<德性之后>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德性在当代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的关系和德性与传统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德性观的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地位的改变,他们的社会道德功能出现了某种弱化的倾向,这种弱化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分析当代知识分子社会道德功能弱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对重新加强知识分子的社会道德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伦理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探讨伦理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和互动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的道德情感上溯孟子,以其心学为哲学基础.他的道德情感内含特有的结构关系,是“良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自然情感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王阳明的道德情感思想,对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正逐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诚信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存在着诚信缺失的诸多表现。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研究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大志 《科技咨询导报》2011,(5):152-152,1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背景下形成怎样的道德人格,它既是确立健康人性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化、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耻感文化,对于重塑青年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成为我们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都要依法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行品质和德行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从影视中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影视文化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德情感作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介,影视文化对道德情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是大学生的心理推动力,驱使学生把内在道德认知外化成道德行为。我们需要从道德情感的角度来探讨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力图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出现了分化。学习"雷锋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螺丝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雷锋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发展留下来的瑰宝。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语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教学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现状和阐述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道德人格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董玲玲 《科技资讯》2010,(1):227-22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但是,当代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容乐观。吸取传统孝道精华,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当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中学生孝道思想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一课的相关内容,依据教学实践,在分析孝道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学生孝道思想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较多领域,其中的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道德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以期实现道德建设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