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5):48-49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三周年来,已经接听2.4万人次的求助电话,其中有近干例与自杀有关。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每个人都有可能因承受不了压力而出现抑郁甚至自杀行为。因此,预防自杀,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3-43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在北京市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2003)显示,在≥15岁的成人中,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以此计算,仅北京市就有近60万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与压力。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3.
日前,发生在美国硅谷的华裔家庭双尸命案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据了解,这对夫妇都是硅谷里的IT人士,并且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妻子工作压力大,难以承受目前的工作被公司辞退,加之夫妻感情不和正在闹离婚,妻子开枪杀死了自已的丈夫后又举枪自杀。在心理门诊中经常可以碰到类似的病例,临床心理医师认为,看似是婚姻不和而引发自杀或杀人的事,实际上是由于抑郁症引起的。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都市居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2,(17):46-46
蓄意自我伤害包括那些以追求结束生命为目的的严重自我伤害行为,如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等都应当看成是一种"心理病",需要求得医学的帮助。自我伤害也是一种"心理病"人们一般对蓄意自我伤害包括自杀行为等,会从现象表面分析,如当事人承受了压力、受到了挫折、经历了负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响,或者认为有自我伤害、自杀的人是"小心眼、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逐年增多。北京市以往休学、退学的学生中,躯体健康出问题的较多,但近年来因为心理和精神问题而休学、退学的学生呈上升趋势。据北京各高校近两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一比例占休学、退学学生总数的30%到50%。近几年自杀现象在大学中也时有发生。那么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就此采访了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中心研究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已成为首位死因.作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自杀行为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自杀,但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有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脑认知科学的情感环路与蛋白质科学中不同蛋白质机器间相互作用形成关系网络的交叉与整合,构成了当今全球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抑郁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脑精神疾病,主要罹患青壮年。我国现有5 775万抑郁障碍患者,其中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抑郁障碍已成为全球首位致残性疾病。因此,围绕抑郁障碍全球脑科学研究热点,将系统构建抑郁障碍脑分子数据库及全景展现蛋白质、代谢分子的网络图谱,并基于所获得的大数据集从"Brain and body"抑郁症肠道微生物致病学说和抑郁障碍潜在蛋白质机器的两个角度研究和阐述难治性抑郁、抑郁伴自杀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通过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先导化合物的抗抑郁应用及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以期构建抑郁障碍临床分子分型诊断体系,实现抑郁障碍个体化诊疗,开拓抑郁障碍治疗全新格局。提出的4个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蛋白质机器的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构建、"微生物-肠-肝-脑"轴调控抑郁障碍分子网络的脑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脑分子网络中自杀和难治性抑郁等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以及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关键节点蛋白质复合体的筛查及临床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应邀前来"大学生抑郁与自杀预防与处理培训班"讲学的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与会诊中心主任Louise Douce教授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20%的儿童青少年因患精神障碍而致残·青少年的自杀占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重度抑郁通常起病于青少年,遍布各个国家,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与行为有关的品行障碍会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表现为药物滥用、少年犯罪、成人犯罪、反社会行为、婚姻问题、工作关系不良、失业、人际交往问题和健康状况低下在德国召开的第16届世界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大会发表了柏林宣言,强调全社会都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即将出版的《关注精神障碍儿童和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提…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5,(23):15
随着竞争愈来愈激烈,现代职业女性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精神上容易产生巨大压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超负荷状态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忌超负荷工作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会引起心理过激反应,久而久之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各种身心疾病。因此,职业女性要注意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坚持体育锻炼。二忌忧愁抑郁生活中的烦恼在所难免,将忧愁烦恼压在心中显然是不妥,心情不好应学会心理调节,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好友聊天,一吐为快,或纵情…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4,(11):45-45
正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哪个不是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生活着呢?长期的高压生活,如果得不到缓解,必然会为我们的健康找来很多麻烦,从心理角度上讲:焦虑、疲劳还有抑郁会随之而来,这些疾病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看下面七个症状,如果你有,就快快找些有效的方法帮  相似文献   

12.
自杀既可以由生理因素(如躯体残疾、癌症)引起,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障碍或不适应社会环境所致,较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恋爱挫折、人际关系受阻、失业等等。最近,加拿大渥太华从事自杀研究的专家们经过10年观察发现,脑内的一种感受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会削弱人对自杀的拒绝能力,容易导致一时冲动而自杀。这是首次把自杀当作一种疾病进行的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的门诊,半天就有40多名病人前来就诊,其中三分之二都与抑郁焦虑有关.在她所在的医院儿科住院部,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孩子占了超过一半的床位,他们基本是重度患者,大多数有自伤自杀倾向,住院治疗是为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而我们曾经认为心理疾病是人类的特有问题,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种动物可能和我们人类一样会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许多动物似乎都会受到各种形式的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困扰。不管它们是宠物,还是动物园或马戏团里经过免疫处理的动物,它们都难免有心理上的问题,可能会变得异常伤心、焦虑、抑郁,甚至会引起精神创伤等。通过对这些不幸的动物的研究,科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在医学上称为慢性应激状态。有研究表明,因心理应激所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应激作为人类多种重大致死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和诱因已经得到确认。据媒体报道,11月26日早上,上海研究生杨某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上吊自杀。媒体称,其自杀的原  相似文献   

16.
<正>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惩戒和教育,任其发展,成年后很可能表现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校园欺凌事件结束后,受欺凌者仍旧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心理创伤难以愈合,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而欺凌者则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及自杀风险,长大后参与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1,(23):49-49
【心理案例】小张是一名大学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任务是跑销售。随着刚开始工作的新鲜劲渐渐淡去,小张也看到了工作中种种不如意之处。比如人际关系不好,总觉得同事疏远自己;又比如销售业绩不好,害怕领导批评。在这些压力面前,小张非常苦闷,甚至想到了辞职,再换一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危机对于一个组织和政府来说,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相对于行政组织的日常工作来说,突发事件实属意料之外之事。危机的到来会破坏了组织系统的稳定与常态,迫使其重新进行抉择,挽回损失,树立新形象。因此,当危机到来之时,作为领导者应是临危不惧、从容应对,要善于驾驭危机,要把危机有效地转变为工作的转机。这要求领导者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大智大勇,具有多方面危机决策的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1,(1):44-45
调查显示,不被家庭接纳的同性恋青少年更易感染艾滋病,拳脚相加、眼泪攻势反而更易让孩子抑郁自杀。其实,只要父母稍微改变态度,就能让同性恋孩子有一个不同的未来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向父母表明自己是同性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0,(3):50-51
卢武铉自杀:更多是个人悲剧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对于其自杀的原因,也有多个方向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