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类型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铜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壳牌计算软件Bisar3.0分析材料参数对路面力学响应的敏感性,从路面受力均衡角度验证各类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柔性路面采取弯拉应变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实现基层模量的合理取值;半刚性路面与复合式路面采取基层拉应力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对半刚性基层模量起到牵制作用;沥青路面设计增加抗剪指标尤为必要,可对材料参数起到制约作用,实现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基层和面层的温度收缩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裂缝形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力和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法,针对西安-三原一级公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西三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可为今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如顺 《科技信息》2013,(20):358-359
本文分析整理了国内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个结构层厚度及模量对路表弯沉影响的大小顺序及显著程度,得到的结论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类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及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不同力学分布特征,以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壳牌设计软件BISAR 3.0为计算工具,并用Mathlab 7.0软件将三类沥青路面结构、各主要力学响应量进行三维化处理,并对力学响应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路面整体受力的角度看,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各项力学响应均介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之间;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较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较大的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效模量的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沥青路面加铺设计方法单纯采用旧路面的弯沉作为设计指标,无法指导路面病害较为严重时所需要进行的路面加铺设计。参考AASHTO设计方法中旧沥青路面层系数的建议值,根据模量和层系数的关系,确定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建议值,并结合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出基于结构层有效模量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通过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实例,根据路面病害状况确定了各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得到加铺层厚度为10cm。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结果与美国AI法结果基本一致,略低于AASHTO设计结果;避免了当路面代表弯沉值较小时,按现行规范无法进行加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陈刚 《科技信息》2008,(22):120-120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早期病害,如半刚性基层开裂、面层反射裂缝、水破坏和车辙等,通过分析这些病害的成因,阐述其破坏机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复荷载及环境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历整体、板体、块体和散体的复杂状态。提出了基于三阶段设计方法的耐久性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阶段结构设计更能体现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在不同阶段对应的路面寿命。分阶段选用的材料参数与实际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工作状态基本吻合,设计的路面结构使用状况比现行采用弯沉值作为唯一设计参数设计的路面结构更符合现实,更能准确地反映了路面结构状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损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和车辙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半经验一半理论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预估模型参数,对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有效防止车辙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增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但我国高速公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还没有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预锯缝及铺土工布的路面防裂措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半刚性基层客易产生收缩裂缝,并容易导致面层产生反射裂缝的缺点,提出了“半刚性基层预锯缝+土工布”防裂措施,并分析了影响预锯缝间距的因素。通过力学分析,推导了不开裂基层锯缝间距和带条土工布设计方法,并铺筑了试验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层预锯缝可以延长基层开裂间距,从而减少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率;在基层预锯缝处铺设60~100cm宽的土工布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并 《科技信息》2010,(3):270-272
1半刚性基层略谈 20世纪60年代,我国形成半刚性基层雏形,80年代至今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95%以上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性大、建设成本低等优点,也存在收缩裂缝、不透水、损坏自愈能力差等缺点。由于我国道路交通现状是超载严重,结构层设计时均采用大厚度半刚性基层,以提高路面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力和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法,针对西安-三原一级公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西三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及减小沥青面层厚度等优势,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广泛采用。论文首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广生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井提出了防治裂缝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沥青路面结构的底基层,基层施工入手,较全面地分析了半刚性底基层、基层和沥青路面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在使用期开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半刚性基层,在道路营运过程中,由于天气、环境、超载车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路面裂缝更加普遍。就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注重原材选择、重视施工检测、提高施工质量,严把施工细节,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性降到最小,大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延长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王坤 《科技信息》2013,(24):351-351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较多,而半刚性路面基层的缺点是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吴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91-2493,2504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在抵御水损坏方面比半刚性基层结构具有更好的表现。采用级配碎石基层,可以明显减少沥青路面的开裂;特别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通过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对某高速公路柔性基层强度进行检测,得到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回弹模量分布,并根据检测数据,着重分析了柔性基层离析问题及其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芳 《科技资讯》2006,(32):248-249
在充分分析并结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特性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进行半刚性材料的合理组成设计、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增加级配碎石层、加铺土工织物或格栅、基层预切缝、在面层与基层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SAMI这六大减少路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维修方法。文章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害分为三大类:路面裂缝、松散类病害和变形类病害,并根据这个分类,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