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便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考察的对象。要理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以什么角色去建立法律关系。总结起来,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以教育教学的名义成为民事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言人成为集体法人,与大学生建立的是特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劳动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打工过程中合法劳动权利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使他们成为一个亟需法律保护的群体。既指出了勤工俭学中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法律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关系,也为进一步规范、优化和完善大学生打工市场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依法治教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法的普及,我国高校(国立)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已成为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问题。以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行政色彩的权力关系以及与不具有行政色彩的民事关系为基点,从维护学生权益角度出发,审视高校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探讨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人们传统婚姻观念的转变,因解除同居关系而产生的析产纠纷案件数量增多。审判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面临着同居关系种类繁杂、同居期间财产权利流转法律规范缺失、法律适用标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执法尺度的不统一。梳理同居关系析产案件所包含的同居类型,结合现有相关立法,明确法律适用基本原则,从法理的角度厘清同居关系析产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修课程 ,但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素质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因此 ,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改革应从以法律知识的传授向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精神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与法律规制--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法学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以权利为导向重塑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关系是现代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述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兼职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又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大学生合法权益往往遭受侵害而又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救济,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是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性质不明晰,需辨别相关易混淆的法律关系概念以阐明大学生兼职法律关系应归属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并探究这一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4,(5):33-38
依法治校不能仅仅停留在以法律为工具的层面上,应当将它置于作为学生和高校共同遵循之价值准则的高度去理解和践行。将高校和学生间关系视为特别权力关系,排除司法适用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双方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也与人权保障的大趋势背道而驰。近些年的司法实践也初步证实,高校不能成为行政管理行为接受司法监督的盲区。遵循行政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才能使高校的管理行为公正合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高校,也才能更加牢固地加强学生应有的"母校情结"。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类知识产权不仅是以法律形式表现的符号,同时也是基于法律符号之上的身份符号,两者共同作用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在科技类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交织共存,从身份上和法律上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理顺国家法和民间规则的社会认同,反思知识产权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的有效平衡,有利于消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促进国家进步社会预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何杰 《科技资讯》2011,(7):239-239
校园伤害案件涵盖了学生的管理、教育权的保障两大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侵权行为法的角度,对高校校园伤害案件的归责原则问题、学校侵权责任的认定以及学校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进行探讨,以理顺在高校校园伤害案件中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使学校责任的承担更为明了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而在这种素质教育中,高校图书馆与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图书馆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相应措施,对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谈谈大学生在宿舍的防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雄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Z2):103-105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当今大学生大多为独身子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防范意识较弱,宿舍经常发生盗窃案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对于保证高校的稳定和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至关重要。本文就宿舍偷盗案件的原因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发案率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与大学生对簿公堂的诉讼及非诉讼案件不断增多,积极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律风险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而且事关学生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创设和谐友善的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蒋君 《科技信息》2008,(7):151-152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国家高校的法律地位及“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会委员会案”来探究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及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一步探求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虚拟情境的出现对身处于大学这一场域下的大学生们的身份建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的评议,不同的社会视角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网人关系观"。"网人排斥"与"网人重叠"的观念并不能彰显大学生身份建构中的"网人关系",虚拟世界的身份建构并不是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认同之舞",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植根于自身的情境之中的,这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7,(3):111-1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因素中,法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法律对大学生的创业既有推动也有制度供给不足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法律的制度供给并规避创业中的法律风险,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着力把握的。从法律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规避两个方面概括分析了法律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知法、用法的现念和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几年来,随着国家法制的逐步健全,大学生学法热情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家庭教育的误区、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缺陷、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律素质仍然低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可以说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是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高校要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法制意识和法律课质量、严格校纪校规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李剑 《科技信息》2013,(8):351-351
大学生既是高校服务育人的对象,也是高校开展服务育人工作的一支力量。本文从组织类、互动类、活动类、勤工助学类等方面对高校服务育人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如何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服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类给自己又创造了一个生存空间——虚拟空间。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也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虚拟空间中,形成了虚拟社会。从而也就把利益纷争带到了虚拟社会,法律也只好随之介入这一虚拟社会,调整人们在这里的利益纠纷,从而维护虚拟社会秩序,以达到现实社会的稳定状态。由于法律的进入,在虚拟社会中形成了虚拟法律关系,也因此出现了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由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虚拟法律关系区别于现实法律关系的唯一标志,因此就凸现了研究虚拟法律关系客体的重要意义;又由于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们在虚拟社会中利益纷争的焦点,所以,有必要专门研究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