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长伟  徐虹 《科技信息》2007,(27):385-386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意识经验的整体性和与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基于它的人性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非常重视人性的研究并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这直接决定了其研究的焦点、理论的建构和价值取向问题,决定了看待人及其世界的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人性观基础上的"个人中心"疗法既有个人的主题,又有现象学的超越性视角。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学派的人性观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本文就这两大学派的人性观及治疗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且探讨了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4.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性观是最值得探讨的课题。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持的人性观直接决定咨访双方的地位与咨询的模式。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最有影响的几大咨询流派的人性观,及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咨访关系本身认识和处理,以使心理咨询工作者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咨访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使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对717名“90后”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男生较女生更加的愤世嫉俗,女生较男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更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性观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性的愤世嫉俗因子上有显著差别,在值得信任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录取批次大学生人性观值得信任因子上存在差异;缺损家庭与正常家庭大学生人性观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人性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观。他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自由、异化等观点,不同于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侧重于从心理道德上寻求人性的发展。从继承、相通、再构三个方面展开,弗洛姆深切关注的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是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统一,以及如何建构健全的人性之路,在侧重叙述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同时与马克思的人性观进行了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以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的价值中立为核心原则,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人性观和自我论为理论基础,在心理咨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价值中立原则的合理性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是并非每个咨询流派都承认和使用它。在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参与是咨询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消除对价值中立原则的认识误区、对其进行本土化也是其更适合我国心理咨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石。心理学的历史表明,对人性看法的逐渐改变带来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模式。从各流派所持的人性观的不同可以洞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和转向:从“物化”到“人化”;从主体到存在;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9.
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是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从人性观的角度,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可以找到整合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关于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元智力理论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体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对我国当今正在进行的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特殊教育对象的优势智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雪婷 《科技信息》2009,(36):I0148-I0149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一个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一个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然而,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思想,那就是洞察到了共同的人性观——人性自私论以及惊人相似的政治思想观。同样是身处大变革的时代,同样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本文拟就从两人的人性论比较、君主专制政体论比较两个方面展开,对两人的政治思想异同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对自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杰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在批判心理学研究的弊端基础上,认为人性是善的而且是能动的,人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本能。在这一人性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培养充分起作用的人的健康人格理论。这些理论以其独到的见解给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对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把握和认定:她的凡俗人性观、创作观在她的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物质性鲜明地显示出她从日常生活出发看问题的立场和反映现代市民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她认为人的悲剧根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情欲,情欲与人相伴始终,因而人的悲剧是永恒的。意识到人生的不如意,而仍然肯定、依恋、执着于这份人世情,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权利来源于人性,它要求建立反映人性的价值体系和法律制度的权利体系。自然权利是人权和政治契约的基础,自然权利宣告了人权的普通性和权利本位观。  相似文献   

19.
对人性的正确把握是顺利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对先贤们的人性观的梳理和评述,文章认为人性是人自为的结果,是现实、具体和可变的,是善与恶的混合体,故制度设计应防恶、扬善。  相似文献   

20.
佛教“缘起性空”的般若观是佛教的基石,它用“智的直觉”达到圆教阶段的涅柴法身,其依据是“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人性观。佛教这种将人性神性化的思维模式,形成了般若化的自负、消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