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存在电容电流,会在接地点产生弧光放电.处理这一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加装消弧线圈,加快熄弧速度.近年来,出现利用消弧消谐装置瞬间直接接地方式加速熄弧.这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比较,并指明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敏学  王喆 《科技信息》2011,(33):I0264-I0264,I0277
当各级电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接地电容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在中性点处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致自动消弧,保证继续供电。我国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现在消弧线圈装置在66kV变电所使用率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继电保护人员对其试验方法非常熟悉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调匝式消弧电抗器的自动调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用有载开关实现消弧电抗器自动调谐的基本原理,根据熄弧条件考虑了允许有脱谐度和消弧电抗器应具有分接头个数,阐述了用微机进行自动调谐的方法,最后给出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一起JWSX型消弧消谐装置故障情况,根据JWSX型消弧消谐装置的设计原理,分析判断了造成其故障的原因,并简要叙述了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电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MOSFET开关器件的消弧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每一方的开关触点连接一个二极管桥的中点,启动电流脉冲通过并联二极管的桥为短路开关提供一个短暂的接近于零的电压,防止电弧电压发生突变,达到抑制电弧的目的。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构建智能开关设备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消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消弧装置具有较好的抑制电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胡国军 《广东科技》2008,(20):114-116
本文结合配电网运行情况,本文介绍消弧技术及小电流选线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10kV新型消弧选线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验证了新型消弧选线技术的可行性,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超岭 《科技信息》2011,(11):78-78,421
介绍了ANXG消弧消谐装置的特点,和在袁店二矿35kV变电所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ANXG消弧消谐装置在煤矿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动跟踪补偿消弧成套装置主要是用来自动跟踪补偿6~10KV 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和限制电网稳态、暂态过电压水平。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电网。产品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消弧电抗器串联电阻联合接地方式,解决了老式消弧线圈接地谐振问题和小电阻接地不能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的问题。2.消弧电抗器采用可调气隙式电抗器,实现无级连续可调。并用电动机实时调节,解决了老式消弧线圈停电分档调节的问题。3.实现消弧电抗器的实时自动跟踪调节,并在电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多种自动跟踪消弧补偿装置的特点及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补偿装置的优越性 ;阐述了具有在线实时测量电容电流和快速、准确选线功能的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及接地选线装置的构成及基本原理 ;从应用角度总结了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及接地选线技术在厂矿企业供电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配电网中极易出现的弧光、金属接地过电压,以及铁磁谐振现象及其危害,提出了相关的消弧消谐控制算法,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单片机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使对接地、谐振故障做出准确的判断,兼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等离子弧焊中维弧的存在形式及其对主弧的稳定机理,提出了解决主、维弧相互干涉的各种可能途径如采用断续维弧、交流维弧或使主、维弧具有不同通道及从维弧形态等方面提高主弧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弧模型无法完整地模拟电弧单次放电的全程,进而影响到特快速的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的计算与仿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单次电弧击穿模型;同时联合重燃理论设计了一种电弧重燃模型;电弧单次放电全过程分为即将击穿、稳定燃烧与熄弧3个过程,该单次电弧击穿模型综合考虑了这3个过程,在每一过程分别构建相应模型模拟相对应的电弧状态,各个状态的过渡通过追踪电弧电流来完成;同时电弧重燃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电弧的实际状态;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且可以发现在重燃模型下的VFTO的波形显著差异于单次电弧击穿模型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直流断路器灭弧时间,增强灭弧性能,选用能够增加灭弧能力的纯铁材料和镀锌工艺,采用V形对称双列布置金属栅片,增加导弧板和电弧与栅片的接触数量,优化灭弧室结构;并选取灭弧栅的3个栅片倾斜角度,运用Fluent模块进行燃弧阶段灭弧室气流场仿真,通过设置不同入口流速分布分析灭弧室内气流场分布情况,确定45°为最优的灭弧栅片倾斜角度,完成轨道交通用直流断路器灭弧室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直流断路器灭弧室,可使电弧更加快速充分地与灭弧栅片接触,缩短燃弧时间,提高分断性能,改善灭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多岛弧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岛弧盆体系理论研究思路出发,认为中国华南地区在晚元古代至加里东期,应是由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的多岛弧盆体系组成部分。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多岛弧盆系统从东南向西北由渐闽一云开岛弧、闽粤弧后盆地、武夷山岛弧、湘桂弧后盆地、江南岛弧、雪峰山前陆隆起第几部分组成。它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与泛华夏大陆群碰撞与缝合过程中,通过弧-弧、弧-陆、陆-陆碰撞,向前陆盆地演变的持续过程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在高压舱内进行了不同水深的水下湿法药芯焊丝焊接(FCAW)试验,以电弧电压差异系数的倒数作为衡量电弧稳定性的指标,分析了不同水深条件下电弧电压与焊接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并从送丝 熔化系统的角度探讨了电压与电流的相关性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二次函数拟合电弧稳定性指标与电弧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结果表明:最佳的水下湿法FCAW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呈上升的变化特性,随着水深增加,FCAW需要更高的电弧电压;水下湿法FCAW的电弧稳定性取决于电压与电流的相关性,而并非简单地随着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深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压与电流相关性的不同;随着水深增加,相同焊接电流所需的电弧电压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16.
钨极氮弧焊焊接电弧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直流钨极氮弧焊电弧为研究对象,根据磁流体动力学理论构建轴对称两维数学模型,建立模型时考虑阴极的几何形状,在此模型上对氮气保护TIG焊接电弧进行数值分析.数值模拟所得电弧等离子体温度分布规律显示氯气电弧的最高温区出现于近阳极区域,这个结果与试验情况相当吻合,并与相同条件下氩气电弧的温度场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电弧压力和电流密度以及等离子速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电流和弧长对等离子流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速度值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弧长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直流电弧炉三维导体布置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流电弧的偏工以此作为电弧位置控制的依据,针对水冷钢棒式底电极型的直流电弧炉,阐述了其电弧位置控制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纠正电弧的偏向总是并可控设定点自由控制电弧以位置。  相似文献   

18.
结合低压交流接触器电弧的特点,建立了低压交流接触器链式电弧模型。按照传统的电弧通道模型建立了三层物理结构并分别推导了各层的电弧控制方程。利用控制体积法结合控制方程对电弧参数的径向分布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应用该数学模型可快速模拟电弧开断过程的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critical arc is an arc which is the critical set for some differentiable function not constant along the arc. In literatureon the topic, the differentiable functions are always increasing along the arc, but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critical arc such that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ble function could not be increasing along the arc. It is also proved that any self-similar Cantor set of dimension greaterthan 1 is a generalized Whitney's critical set.  相似文献   

20.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光谱信号的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电弧光谱动态特征的认识,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不同过渡形式下熔滴过渡的光谱信号,通过与电弧电信号和电弧光强信号的对比,发现以光谱信号检测熔滴过渡,具有工艺适应性宽、信号强度大和信噪比高等优点,因此可以认为光谱信号具备最佳的信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