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已建立的昆明紫外辐射传输方案,计算半讨论了直接太阳紫外辐射漫射率、漫反射率和单次散射反照率随垂直高度及波长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臭氧吸收和空气分子散射的情况下,对漫透射率而言,臭氧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同时分子散射也有较大影响,而漫长射率受到低层分子散射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波长较短的紫外辐射更易受到大气的消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气层太阳辐射传输的基本理论,在考虑瑞利散射、气溶胶散射、臭氧吸收、二氧化氮吸收等因素和季节差异对紫外辐射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北京站2011年10:00-14:00各小时到达地表紫外线辐射观测数据,经过各项订正与综合处理,得出了北京市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2005-2010年数据对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紫外辐射最重要的因子依次为分子散射、臭氧和气溶胶.臭氧和气溶胶测量的误差不会导致紫外辐射计算数值出现较大偏差.分季节回归订正可明显降低误差.订正后得到的公式,平均相对误差为11.15%,相关系数为0.948 5,符合指数为0.972 6,准确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散射光的反向与前向散射率R与T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已建立的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出了冬季昆明地面各波长的紫外辐照度和紫外积分照度,此外结合实测的地面紫外辐工对紫外传输规律及计算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散射辐射的反向散射率随高度的和波长变化趋势与对直接辐射的大致相同,波长较短紫外辐射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对高度的变化敏感,另外模式的计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辐射传输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4.
吕宏飞  刘丙才 《科技信息》2012,(15):53-54,64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受到大气的吸收,大气中微粒的散射和折射的影响,使激光在传输过程中能量不断衰减。本文以激光测距设计的应用要求为出发点,从大气的组成入手,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理论特性进行研究,并推导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损耗的数学公式。针对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本文在选择波长的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激光经过大气散射后的透射率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和MATLAB软件的模拟证明,在传输距离相同的条件下,波长越长,分子的散射越弱;波长越短,其散射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TOMS)和臭氧监测仪(OMI)是两个重要的已成功发射且涉及到紫外辐射波长的传感器,为紫外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两者紫外产品的反演过程有资料和算法的一些区别使其在同一天的正午地表紫外辐射数据有一定差异,这使通过它们进行长时间尺度上的紫外辐射时空变化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对相同时间段的两者正午地表紫外辐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使两者差异明显缩小。结果表明通过变换OMI紫外辐射值相对于TOMS紫外辐射值差异基本上调整到±10 mW/m2之间,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后续OMI紫外数据上以便结合TOMS紫外数据进行整体紫外辐射时空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TOMS和OMI紫外辐照度数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TOMS)和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OMI)是两个重要的已成功发射且涉及到紫外辐射波长的传感器,为紫外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两者紫外产品的反演过程有资料和算法的一些区别使其在同一天的正午地表紫外辐射数据有一定差异,这使通过它们进行长时间尺度上的紫外辐射时空变化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同时间段的两者正午地表紫外辐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使两者差异明显缩小。结果表明通过变换OMI紫外辐射值相对于TOMS紫外辐射值差异基本上调整到±10mW/m2之间,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后续OMI紫外数据上以便结合TOMS紫外数据进行整体紫外辐射时空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丽江(26°52′N,100°13′E)和勐腊(21°29′N,101°34′E)两地分别对以254nm和297nm为中心波长的太阳紫外辐射作了地面观测.观测时间为1999年7月~2000年5月.本文分析了两地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讨论了与云量、臭氧总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97nm波段的紫外辐射夏季强,冬季弱,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丽江地区的紫外辐射在同一云量条件下高于勐腊地区,这可能是由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云量对两地的紫外辐射变化有强烈的影响,而当剔除云量、季节和随机变化等影响因素后,紫外辐射和臭氧总量呈现出了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Zone方法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各向同性散射介质中的辐射换热.首先利用所编程序对一维平板系统的吸收-散射介质的半球反射率和半球透射率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作了比较,获得满意的结果.然后对三维封闭方腔内介质的辐射换热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在定常内热源下均匀的吸收-发射-散射介质的温度场和壁面辐射热流.  相似文献   

9.
混合模拟方法分析散射介质的辐射换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Zone方法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各向同性散射介质中的辐射换热,首先利用新编程序对一维平板系统的吸收-散射介质的半球反射率和半球透射率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作了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然后对三维封闭方腔的介质的辐射换热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在定常内热源下均匀的吸收-发射-散射介质的温度场内和壁面辐射热流。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静止轨道遥感仪器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星上定标,设计了以太阳作光源,漫反射梃作目标的方案.其中,漫反射板的光学特性和空间环境变化是关键技术.介绍了漫反射板的双向反射分布特性,以及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测试,进行了漫反射板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能够满足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薄膜微结构分析的几种X射线散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厄要介绍了X射线小角反射、X射线漫散射技术、X射线表面衍射和多晶薄膜的小角衍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特别针对各种实验技术中实验数据的采集要求做了细致描述;通过对自旋阀、异质结构中的应变、薄膜深度轮廓及应变规律等的研究,说明这些散射技术在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Glan-Thompson棱镜四层宽带减反射膜的设计与蒸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Glan-Thompson棱镜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透过率的高低和有效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棱镜的品质.为了提高棱镜的透过率,拓宽有效使用带宽,利用薄膜特征矩阵的原理,设计了四层宽带减反射膜系,选用合适的光学薄膜材料,利用电子束蒸镀,借助于离子源辅助蒸镀,制作了高性能的宽带减反射膜.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剩余反射率小于1%,有效使用带宽达300nm,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层理岩体地层隧道开挖爆破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层理倾角变化对爆破应力波的传播影响。研究发现:层理对应力波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反射作用,加速了爆破应力波在层理岩体中衰减;层理倾角越大应力波的透射率越小,应力波透过层理的衰减度越大;当应力波由硬介质入射到软介质中时透射率小于1,反之透射率则大于1。当层理倾角大于30°时,应力波的反射率随层理倾角的增大而变大;小于30°时,应力波反射率随层理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运用公式求解得到质点振动速度衰减度随层理倾角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介观金属环中量子干涉晶体管对电子相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介观金属环1个通道上的量子干涉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及其在通道上的位置对电子相干性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改变栅极长度L6(下通道长度L2)会使透射率以π(2π)周期性变化。同时发现栅极在通道上的位置对透射率的周期性不产生影响,仅改变透射率的大小。但当kL6=nπ时,透射率为kL2的函数,周期为π;当kL6=(2n+1)2π时,量子干涉晶体管的位置不影响电子透射率的相干性;当上、下通道长度相等,且kL2=kL=nπ时,透射率恒为1,与栅极长度及其在通道上的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15.
Glan-Thompson棱镜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透过比的高低和有效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棱镜的品质.为了提高棱镜的透过比,拓宽有效使用带宽,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设计了高性能多层减反射膜系;选用合适的光学薄膜材料,利用电子束蒸镀,借助于离子源辅助蒸镀,制作了高性能的宽带减反射膜.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剩余反射率小于0.5%,有效使用带宽在可见光区大于100 nm,在近红外大于200nm,达到了设计要求,提升了棱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利用光的受抑内全反射实现位移测量的新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测量电路,计算了测量长度和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波的能量反射和透射理论,对三种不同装药结构(偶合装药、空气不偶合装药、水不偶合装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爆炸能量传递系数,并据此探讨不同装药结构对能量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线踪迹 /节点分析法研究了在漫反射、表面不透明、分界面半透明的两层平板状吸收、各向同性散射性非灰介质内的辐射与导热瞬态耦合换热。两层介质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 ,折射率均大于等于 1。在考虑表面多次反射和介质多次散射的情况下 ,推导了复合层辐射传递系数 ,由辐射传递系数计算辐射热源项。在对流、辐射换热边界条件下 ,采用控制容积法求解瞬态能量方程 ,获得了复合层内的稳态、瞬态温度场和热流密度 ,与 Galerkin法的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该文的计算方法正确 ,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热辐射波在介质内的散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偶极子辐射理论出发导出了热辐射在介质内散射强度的一般表达式,确定了影响热辐射散射强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入射辐射频率、阻尼振子的振幅等对介质的反射率、吸收率、透射率等热辐射特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