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我国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窦娥冤》;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一种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望夫云》、《阿依古丽》;最后一种是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9):70-70
4月9日晚,作为北大歌剧研究院成立的最后一项重要活动,“金葵花歌剧之夜——中外歌剧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演出剧目都是古今中外最经典的歌剧作品,既有《茶花女》、  相似文献   

3.
人声被称为世上最美妙和声音,而美声唱法则是演唱技巧中最难的方法,歌剧则是集声乐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学习声乐演唱的人肯定离不开歌剧的演唱,如果要想演唱好歌剧我们就要去了解歌剧的历史、各个国家的歌剧特色,熟悉有名的歌剧,从而更好的演唱歌剧。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产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这并非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一、16——17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1.歌剧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有两种从神灵赞歌曲发展而来的宗教戏剧:一是在乡村演出的神迹剧,一是在城市演出的神迹剧。在意大利的宫廷戏剧里还有田园剧,情节剧,幕间剧和用牧歌风格写的戏剧。这些戏剧品种都是歌剧的前身。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那时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有鉴于当前人民群众对歌剧艺术的认识不足,而歌剧艺术的推广观念相对封闭、视野相对狭窄的现状,在目前倡导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歌剧艺术的主要特点来研究歌剧艺术在推广时应坚守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只有牢牢坚守住民族文化这一根基性原则,才能够真正地让广大群众接受歌剧艺术,歌剧艺术的推广才能够更加地顺利,歌剧艺术才能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  相似文献   

8.
杨俊平  杨家平 《科技信息》2010,(23):162-162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这种形式诞生在歌剧之乡意大利,经过作曲家、歌唱家们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发展和确立了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等曲式组成的新型结构的歌剧模式。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一种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精湛的舞台表演、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等特点使得歌剧艺术不断的蓬勃发展。其中《苍原》自1995年在辽宁歌剧院首演至今,它表现出了史诗性、开放性、戏剧性等三大艺术特点,在中国它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歌剧《再别康桥》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与几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一首桃花》这首空灵柔和的小诗是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时所写,诗里写下了她对生命之美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爱情的梦幻追求,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手笔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是唯美精神与浪漫情调的统一,舞台上的歌剧唱段展现了林徽因真实生活中对爱、对事业的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11.
<正>获得此次"金葵花"中国歌剧艺术成就大典中国歌剧剧作家终身荣誉的有贺敬之、阎肃、田川、任萍;获得中国歌剧作曲家终身荣誉的有张锐、胡士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歌剧艺术在世界歌剧舞台中独树一帜。对传统艺术的吸取促使中国歌剧个性风格的形成,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的吸收则成为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吸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歌剧,应该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毕莹 《科技资讯》2011,(15):245-245
17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形成了较规范的格局,并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歌剧流派和颇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本文试图以17世纪的意大利歌为蓝本,从诞生、发展以及定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歌剧艺术在世界歌剧舞台中独树一帜。对传统艺术的吸取促使中国歌剧个性风格的形成,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的吸收则成为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吸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歌剧,应该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孙静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81-181
奥地刺著名作曲家英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而其中,歌剧的创作在其艺术床沿生涯中无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本文以其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创演背景.音乐创作手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合分析,以期能窥探其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情感的咏叹——普契尼及其歌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的歌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抒发了青年男女真挚的感情。普契尼是一个纯情的歌剧作曲家 ,他从“真实主义”中汲以营养 ,并善于学习其它国家的歌剧创作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他的许多歌剧中的咏叹调 ,至今在全世纪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7.
刘喜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17-118
音乐与戏剧是歌剧这个综合艺术体里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歌剧自身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问题是改革的关键.蒙特威尔第、莫扎特、格鲁克、瓦格纳等歌剧作曲家在他们的歌剧改革中都以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问题为核心来完善歌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歌曲《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歌曲《思儿》,也指导过不同层次学生演唱这首作品,在论述的过程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9.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一、歌剧的起源与发展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形成于16世纪末期佛罗伦萨。16世纪末,当时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群知识分子、专家学者、聚集在巴尔第伯爵的宅第里,讨论古希腊音乐理论。他们借鉴古希腊悲剧,把音乐和文字交织在一起,想给当时的音乐一个新的面貌。他们认为创造出一种文字与歌唱水乳交融的音乐,是音乐创新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