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芳 《科学大观园》2012,(16):24-25
“想象一下,当你坐着夜航的班机飞越伦敦,能看到什么?“一簇簇的光,铺在大地上,好像无数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又像精灵在树林中聚会时点燃的营火……”确实,在狄更斯、柯南·道尔、萧伯纳的作品里,人们熟悉了那么多遍的雾都伦敦,脱去了工业时代的雾霾后,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21):47-47
1.“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  相似文献   

3.
“那个人彬彬有礼,看起来很有教养。”“那个人说话、举止都不高雅,看起来很没有气质。”你是否这样评论过周围的人?假使你希望十几二十年后,你的孩子被人评论为前者,那么现在就得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注意他,指导他了。  相似文献   

4.
伴娘型这种人的毛病不在于做不好工作,而在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你用心时,你的工作是一流的,但你的处事态度始终像伴娘一样,不想喧宾夺主,也不想发挥主动性,这阻碍了你升迁晋级。鸽子型勤于工作,也有技术和才华,但由于工作性质或人事结构,所学的知识完全与工作对不上号。别人升迁、加薪、晋级,你却只是增加工作量。对这种境遇,你早就不满,但你不能大胆陈述,而只是拐弯抹角地讲一讲,信息得不到传达,或根本被上司忽视了。一切全因你像一只鸽子样温顺、驯服,用非所长而又不去改变。幕后型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可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3):49-49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奋斗,终于成为白领中的一员,使身边的伙伴们羡慕不已。不过自己却常常感到没劲儿,身体上没有什么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儿了,什么都吸引不了他,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上班很累,下班更累,出去玩没时间,吃饭怕发胖,去商场一见那么多人心里就烦,总之一句话:“没意思”。他周围的许多同事也都有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快活林     
醉汉父子有父子两人,都是酒鬼。一天,父亲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里。一进门,盯着儿子的脸看了一会儿,生气地说:“奇怪!你的脸怎么变成三个了?像你这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我这幢房子决不能留给你!”他的儿子在家里也喝得烂醉如泥,听了爸爸的呵斥,不服气地说:“那更好!像这样摇摇晃晃,来回打转儿的房子,就是给我,我还不要呢!”  相似文献   

7.
言论     
代价不是不计代价,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废话。孤独这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失意过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运的捉弄来捉弄自己,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缺陷也许你个子矮,也许你长得不好看,也许你的噪音像唐老鸭……那么你的优势就是你不会被自己表面的浅薄的亮点所耽搁。误会如果出于恶意,那么解释也没有用;如果出于善意,就不需要解释。专门说到“误会”倒不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被人误会的时候更多,而是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开的时候更多。谣言这是一种传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  相似文献   

8.
2010年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那么苹果又是如何成就了今天规模的。 不落俗套 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要求工程师们打破俗套。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在于他们自己钻研,用不落俗套的设计去吸引其目标客户。  相似文献   

9.
1、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0.
高峰 《科学大观园》2013,(23):64-64
“忘了我,你会幸福吗?删除你,我会过得更好吗?”这是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的一句台词。那么,记忆真的能删除吗?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15):44-46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后辈要看前辈怎样在圈中立足必须先看看“华仔”昙花一现的艺人很多,但是像刘德华这样持续走红二十几年的,极其罕见。香港坊间有种说法:你可以不认识特首,但是绝对不可以不认识刘德华。“刘德华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而且精神奕奕,甚至没有黑眼圈;但如果他睡觉超过10个小时,反而像几天没有睡觉。”刘德华在香港演艺圈里有“刘铁人”的绰号,看来,不是浪得虚名。2004年拍了5部电影,这个数字对刘德华来说是多还是少?“不多,我曾经一年拍过12部电影。”2001年、2002年,刘德华以一票之差错失金马大奖,不知有多少人为他鸣不平。2004年,3次获得金马…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感叹:“现代人不像以前那么‘结实’了”,其实,40岁后人体功能便会出现衰退,早衰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统计40岁以上男性出现的一系列不良身体反应,医学专家称之为“男性40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1,(11):18-18
单纯地去健身房并不能保证你得到很好的锻炼,一边跑步一边读完一本杂志,不吃早餐去参加有氧操班,这些是很多人经常会做的,而效果却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这里是私人教练提供的他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六个最糟糕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与成功     
美国加州的一位大学生急于找到一份工作,他几乎是冲进一家报馆的。他对经理说:“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对方答:“不需要。”“记者呢?”“不需要。”“排字工人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大学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精致大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经理看着牌子笑了,立刻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说给总经理听。随后经理笑着对大学生说:“如果你愿意,请到我们广告发行部来工作。”后来,这位大学生成了这个报馆的经理。这位大学生的幽默表明,他坚信一切单位的大门永远是对真正的人才敞开的,而“…  相似文献   

16.
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在皇宫里你最想成为谁?”答曰:路人甲。因为在那个年代有权没权、漂不漂亮、有错没错,都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被处死,真可谓“步步惊心”。放眼现在,职场虽然对大家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但是每前进一步的背后也都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人际关系的维护、运气等因素的积淀,要“步步精心”才行。今天我们就从清宫穿越剧中取取职场经。  相似文献   

17.
远方有多远     
几位好友聚会,不免要盘点过去,规划未来。我说我明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到沙漠里走走。雯想了想,说:“我的心愿比较多,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卢浮宫看画,去维也纳听音乐,最好都能实现,要不,实现一个也好。”明说:“我的心愿可能没有你们那么复杂,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大家还能坐在一起,有酒有菜有话说,快快乐乐就行。”我们大家批评他,这算什么心愿,明摆着,身边的事,随时都可以实现。“我要的就是这种身边的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不像你们,快乐像星空一样遥远。”明说。这话有点哲学的味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导演冯小刚在女儿18岁的成人礼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女儿,现在你要开始接触到真正的人生了,生活有时候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公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要学着面对一切真实,接受一些不完美.冯小刚的这段话富含哲理,他既是在告诉女儿,也是在告诉世人——生活没有完美.其实,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我们所谓的完美,也不过是在种种缺憾美对比之下的完美而已,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民的真理”.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被录取了。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情愿,只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带上大口罩,弄湿抹布和拖把,很快就把卫生间清扫一遍。经理看了看他,转身拿了一只玻璃杯,打开洗手池上的水龙头开关,接了一杯水递给他:“你能把这杯水喝了吗?”“可是,卫生间又不是喝水的地方!”年轻人反驳说。“那你就要把它变成能喝水的地方!”经理严厉地说。“可是……”年轻人还想辩解。“不需要可是,”“那么,你能做到吗?”年轻人不服地说。经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3,(23):21-21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父母挑战了他们的底线,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故意和大人对着干。那么,孩子们都有哪些“事”是家长不能触及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