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国演义》对《世说新语》的加工改造,不仅表现在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上,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创作出更具艺术真实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研究者大多从社会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从“心理分析”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认为曹禺在刻划周朴园、蘩漪、周萍这三个人物时 ,明显地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 ,使人物形象具有心理深度和生活逼真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对该剧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明初《录鬼簿续编》记述了罗贯中创作《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部杂剧,却无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记录,故而许多学者否认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著作权。但若从杂剧《风云会》的题材选择、思想倾向、人物形象、情节设计、文字语言等方面同《三国演义》、《水浒传》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未发现新的文献资料之前,戏曲家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著作权或部分著作权的观点,仍不失为一种最可信、最合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在古今读者群中广为流传的4部长篇白话小说,它们代表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准。对它们进行叙述学研究是个较新的课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著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仅从叙述时间中的预述这一角度对之进行阐释论述。  相似文献   

5.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竹林 《科技信息》2007,(24):181-181
悲剧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生命力最强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说在西方文学界首屈一指,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都可与之相媲美。东西方在悲剧创作上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环境与差异文化的影响,西方悲剧与东方悲剧在其各自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这种塑造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蕴上又凸显着各自的创作特色。最近由于某些原因,国人又掀起了一次"三国热",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麦克白》和《三国演义》中的麦克白和曹操的性格比较分析入手,在相互比较中探讨东西方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文化内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潘演强  谢先泽 《科技信息》2007,(27):436-438
《三国演义》文体丰富,涵盖了叙述体、对话体、公文体和章回体等等,各种文体共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人物形象。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觉用个例分析比较了《三国演义》的泰译本和罗译本,以此突出译者在翻译中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把《水浒》和《三国演义》作比较,讨论其在题材、主题、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以及主题思维演化过程等的不同特色。很多同志认为:(1)题材:两书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但《水浒》以底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虚”;《三国演义》以上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实”。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司马迁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显示出了空前的创造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归纳和概括了《史记》的具体的写人艺术手法,指出这些手法是使文学作品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应学习和借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分析曹禺剧作《雷雨》中侍萍人物形象中心,主要论述其作为一个母亲,从默默地付出母爱和对灾难的承受两个方面,分析了她身上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和道德内涵,探讨了她的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在《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受到传统诗画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在故事叙述、人物刻画、人物描写等方面讲究传神。《三国演义》尤为突出,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比较灵活:以"时"换"空",化"有"为"无",绘出《三国》故事画美;简笔勾勒,写意传神,描出《三国》人物画美;虚实相生,皆成妙境,凸出《三国》风景画美。把握《三国演义》这种处理形神关系的美学特征,对欣赏和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有些很精彩,从聊聊数语中即可窥见其为人或未来命运之走向,有的阵前答话则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敌方不知不觉入彀。分析《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这部传世经典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3.
历来讲《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不提或极少提到《世说新语》,本文则说明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国演义》不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颇有特点,而且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魏其武安侯列传》的人物描写艺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作者在坚持历史真实原则的同时,选取典型事件和情节、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采用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特别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为读者描绘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就是《魏其武安侯列传》人物形象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看了这部小说,你会为其中的精彩论辩和计谋大战而拍案叫绝。这些令对手哑口无言的善辩之辞和令敌军魂飞丧胆的取胜之道,莫不显示了逻辑思维的威力。为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逻辑应用问题,本文特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智算华容道、空城计三个片断试作逻辑分析。 一 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三回中,描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雄辩情景。这场唇枪舌剑的争锋,不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爱情剧中久享盛誉的喜剧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瑰丽的艺术魅力和犀利的思想锋芒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专家学者对《西厢记》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其反封建的思想研究和其人物形象刻画研究为主,对《西厢记》的喜剧效果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拟从《西厢记》中包含的矛盾和突转现象入手,分析其造成的喜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女性仅有50余位。尽管只是飞鸿踏雪式的出场,作家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特定时代背景中的女性的"奇闻"、"奇事",亦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显示出诗歌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比如"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对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而人物形象塑造作为《诗经》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研究史上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诗经》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塑造的种类繁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形象群体,也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体现了周代婚姻作为礼之本,不仅是关乎家庭的大事,更是关乎王朝基业的大事,有着深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站在文化传播的视角,从传播要素、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以及传播启示四个方面入手,以《三国演义》为例,探索了中国古典名著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