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自证其罪,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立法上都规定了沉默权。采用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随着我国《宪法》的修正,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相应引进沉默权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小安 《科技信息》2007,(19):241-241,223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首次将“人权”二字引入宪法,无疑,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确保这一“人权“条款的实现,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制度、组织等方面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了保障人权,而人权保障要真正得以实现则依赖于宪法和宪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其中违宪审查是现代宪政国家保障人权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违完审查是实现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违宪审查和人权保障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学理关联,只有通过实施宪法、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冷静思考发现,宪法关于人权内涵和外延设计仍存在缺陷,同时,需要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侦查行为是侦查主体行使侦查权的外在表现.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受侦查权的侵害,对侦查行为必须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新《刑事诉讼法》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程序等涉及侦查行为合法实施等方面,都注意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对侦查行为的改进,必须树立两方面都要加强的理念,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对侦查机关进行授权;另一方面,要严格对侦查行为,特别是强制性侦查行为进行严格规制.  相似文献   

7.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次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处罚规范、程序严格、宽严适度”的特点,不仅能够适应公安机关加强治安管理的需要,也符合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侵犯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8.
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新一届中央领导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高度关注、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党中央“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具体表现。人在生产劳动中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宝贵人力资源。我国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更高…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把人权保障问题作为攻击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和手段之一。其中,罪犯人权保障是一个重要方面。人大八届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充分体现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政策精神,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通过的现行宪法第24条修正案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作为"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这是我国首次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保障人权",因此,该条款通过以后,引起各界的欢呼鼓舞。在肯定此措施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同时,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以人为本是基础,如何以人为本?文章就人权入宪的思考作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文章围绕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与重要价值探讨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理念,指出树立程序正义优先观念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人权和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还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孤立无援的实体权利没有相应法律程序的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结合国外立宪经验,将必要的程序性规定写入宪法,给人权以最高程序之保障,是今后宪法修改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强了法庭的抗辩性 ,但公、检、法三家在刑事诉讼中的运行机制并非完全协调。刑事诉讼法第 7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 ,应当分工负责 ,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 ,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离开了司法权的合理配置 ,这种制度安排难以取得预设的效果。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检、警冲突 ,检、法冲突正是现行体制必然显现的权力之间的张力。只有正确定位检察权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才能既有利于依法打击犯罪 ,又能利于保障人权。一、关于检察权的性质与定位从各国的制度安排来讲 ,大陆法系国家最早…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追诉人并歧视这一群体。现实中由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造成的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因此通过"人权入宪"这一契机,将宪法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护渗透到刑事司法领域中去,在刑事诉讼领域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侦查监督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实现司法公正、强化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宪法确立的现有国家政治体制条件下,如何发挥侦查监督应有的作用,需要厘清侦查监督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为改进和完善侦查监督法律制度、建立科学的侦查监督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是在废除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它与“罪行法定原则”共同构成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事诉讼法确立这一基本原则,是时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精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并未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本文仅就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理论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三、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规范政府和个人的行为,把人权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每个中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出身、民族、身份、财产状况、宗教信仰,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先后制定了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各项立法。如《刑法》,它有效地保护人民,打击一切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以及其他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思想包涵了捍卫国家独立和“人民之人权”(个人解放)两个方面。在抗敌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中 ,边区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利 ,边区的人权状况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刘洋 《海峡科学》2006,(9):3-3,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发展的国际人权法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突破国内法的限制,保护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愈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人权与发展权问题.受国际人权法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权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2004年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第一次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人权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说:“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一直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宗教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已被我国宪法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