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勇 《科学通报》1994,39(17):1550-1550
在大气物理过程和空气污染中,一氧化氮自由基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各种范围内的谱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见光谱、红外谱、电子顺磁共振谱以及激光磁共振(LMR)谱都有报道,这些研究结果积累成丰富的谱数据.  相似文献   

2.
刘慧民 《科学通报》1988,33(3):181-181
无机玻璃中由于顺磁离子所处格位经受着对角和非对角畸变,导致了它的光谱和ESR谱线都有严重的不均匀加宽。它导致格位与格位之间能级本征值的畸变以及耦合强度的差别。在研究玻璃中掺杂离子的发光性质时,它的发光机制时常被这种扩展对称性所引起的效应所掩没。因此利用选择激发和零延迟取样技术来揭示不同格位荧光光谱分布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芴为非交替芳烃,它的顺磁共振谱研究不如联苯、稠环等交替芳烃来得成熟,而且由于休格尔(Huckel)分子轨道法对非交替芳烃离子基的电子前线密度值计算有所限制,解释波谱也受到影响。关于芴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研究,曾由Fraenkel等用电极还原法进行了试探,结果芴受阳极氧化而变为芴酮负离子基。这一研究的负结果,说明了芴的中央五元环所具(?)CH_2是较活泼的,但其电子本性如何,有否超共轭效应,值得进一步用顺磁  相似文献   

4.
电子顺磁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顺磁共振(EPR)又叫做电子自旋共振(ESR),是近二三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利用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静磁场作用下对电磁波的共振吸收特性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这一技术的最大特长和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测量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唯一直接方法。由于具有未成对电子的自由基和过渡金属离子等顺磁中心均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材料性能中起重要作用的活性成分,因此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顺磁中心的结构和演变,对阐明反  相似文献   

5.
朱自莹 《科学通报》1964,9(2):160-160
有关芳烃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研究,近年来取代苯及稠环二种负离子基的报导较多,而联苯系负离子基研究较少。其中二联苯负离子基曾由九线谱扩展为九组五线谱,而对-三联苯负离子基由单线扩展为八线。在上述诸报导中对所得谱图均未曾作出任何理论的说明。我们曾获得高浓度对-三联苯负离子基溶液的谱图为单线及九线,而当稀释到适当的浓度时,谱线数目达到35线。至于邻-及间-三联苯负离子基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迄今尚未见诸报导,所以联苯系负离子基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是极不完整的。为此我们合成了三联苯及四联苯各异构体,以便总结联苯系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的规律,并探讨其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颜占先 《科学通报》1991,36(21):1622-1622
关于掺过渡金属离子的CsMgX_3(X=Cl,Br,I)类型晶体的光学及顺磁性质,实验上已被广泛地加以研究,Mcpherson等人细致地测定了CsMgX_3:Ni~(2+)的光学吸收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并由此确定了一组EPR参量(D、g(?)、g(?)),文献[5]对观测结果作过理论分析,但由于采用了粗略的O_h晶场近似,因而不能解释光谱的精细结构,特别是基态  相似文献   

7.
魏元柏 《科学通报》1993,38(18):1689-1689
目前,有关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多集中在含金量为100ppm 以上之样品,对含金量<100ppm 甚至为几个 ppm 之样品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检测手段所制约。电子探针(EMP),虽然分辨率较高(≤1μm),但检出下限为100~500pp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其分辨率也较高,但扫描元素的含量也须在100~300ppm 以上;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是判别晶格金颇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顺磁离子的含量也须在几十个  相似文献   

8.
傅桂香 《科学通报》1964,9(8):713-713
在联苯系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研究中,二联苯、三联苯及四联苯负离子基近年来已逐渐有所报导。1,3,5-三苯基苯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曾由Солодовников及裘祖文等提及,但均未获得波谱的超精细结构。为了总结联苯系负离子基波谱的规律,我们测试了1,3,5-三苯基苯、1,3,5-三对-甲苯基苯及六苯基苯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三种负离子基均是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以金属钾或金属钠还原制成。所有谱图均在国产苏式ЗПР-2型波谱仪上测得,整个测试过程都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所得谱线数据列于表1,谱图见1—5。图1为1,3,5-三苯基苯用金属钾还原所得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波谱,它由18条等距离的谱线组成,其总宽度为15.5高斯。当用金属钠还原1,3,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沉积盆地源岩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楠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13-1013
1 实验方法和原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有机质,主要基于其自由基的变化.自由基在干酪根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线特征的变化,是我们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基础.由干酪根自由基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由基的数目(浓度)与受热温度有关,随干酪根在热成熟过程中的不断裂解,失去烷基链,自由基浓度也就不断增加;除此以外,干酪根结构中杂原子(O,N,S等)键随演化过程的断裂也会形成自由基.因而可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基于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盆地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0.
徐至展 《科学通报》1993,38(5):419-419
近年来,X射线激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我们以前的工作中,利用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光谱诊断技术,成功地观察到类锂硅离子5f-3d(88.84 )、5d-3p(87.28 )、6f-3d(75.83 )、6d-3p(74.64 )四条谱线显著的激光放大现象。本文报道我们进一步对这四条谱线产生放大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我们发展了一种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能力的光谱诊断技术,首次测量了上面四条激光线发射的时空特性,进一步从实验上证实了所观察到的X射线激光是三体复合泵浦产生的。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LF12激光装置上进行的。从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一些含顺磁离子络合物的核磁共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乔源 《科学通报》1989,34(15):1150-1150
一、引言 直到目前为止,对于含顺磁离子络合物的溶液中顺磁离子核的共振信号的测量,是困难的。因此在理论上研究了极端条件,希望在这些极端条件下,能弄清顺磁离子核的弛豫行为。在Brevard等的著作中的数据,都不是顺磁性离子核的结果。在络合物中,对处于顺磁性离子核远外围的~1H的弛豫时间,以及溶剂中的~1H与~2D的弛豫时间,已经有了一些实验  相似文献   

12.
刘慧民 《科学通报》1985,30(9):666-666
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无机玻璃作为一种有希望的可调谐激光材料,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种材料发光的微观机理尚缺乏深入的了解。随着激光光谱学的发展,近来对掺杂稀土离子的晶体和玻璃的研究,有关激活中心发光动力学及能量转移的理论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选择激发的荧光线变窄(FLN)方法,已逐步揭示了发光的微观本质与宏观光谱特性的内在联系。对晶体中过渡金属离子的研究,应用这种方法也已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然而由于玻璃态物质结构的无序性,对掺杂过渡离子的发光微观机理的研究十分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金属酶活性中心结构NMR技术中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皆汉 《科学通报》1997,42(17):1825-1826
迄今为止,应用NMR技术研究金属酶活性中心配位结构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将金属酶中的抗磁离子(如 Zn(Ⅱ)等),或核弛豫不够快的顺磁离子(如 Cu(Ⅱ)等)进行重组置换为既是顺磁而且核弛豫也很快的金属离子(如Co(Ⅱ),Ni(Ⅱ)等),从而使活性中心配位结构的~1HNMR谱与酶其余结构部分的~1H NMR谱分开,得以对金属酶活性中心配位结构进行直接研究.而重组方法,一般为利用EDTA等螯合剂,先将酶中的金属离子螯合出来经过透析,再用所需金属离子进行滴定重组,手续较繁.而且该重组方法也不能进行有关金属离子与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的直接相互作用研究.本文则首次提出一种新方法,即直接外加氯化钴(CoCl_2)于铜锌超氧歧化酶(Cu_2Zn_2SOD)溶液中,测其~1H NMR谱来证实是否此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这类金属酶活性中心配位结构,以及 CoCl_2与 Cu_2Zn_2SOD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此新方法是可行的, CoCl_2与 Cu_2Zn_2SOD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邱明新 《科学通报》1983,28(12):723-723
氯、氧、氮的离子激光作用前已有报道,我们曾用纯氧放电获得二条新氧紫外激光振荡谱线。本文报道,用轴向脉冲放电激励,并在放电迴路中串接或不串接一定值的电感,控  相似文献   

15.
徐未名 《科学通报》1997,42(3):259-262
当Fe浓度在18≤x≤25范围内时,Cr_(100)-x_Fe_x合金从顺磁经铁磁态重入自旋玻璃态.重入自旋玻璃态的机制目前主要用以下两种非常不同的物理图象来描述.一种用Hecssen- berg自旋玻璃的平均场理论得出:系统在T_c下产生了共线的铁磁相.但在温度T_(xy)下,每个自旋的横向(xy)分量随机地冻结在xy平面上.这样一个系统可以看作在z方向纵向的铁磁性,而在xy平面上是自旋玻璃态.另一种图象是,有限、无限大团簇在渗透浓度上共存.铁磁相自然是由无限大团簇产生的.但由于有限大团簇的存在,这些有限大团簇在一定温度下可以与无限大团簇成反铁磁耦合,从而破坏了无限大团簇,导致了自旋玻璃态的产生.由于Cr-Fe合金中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较弱,实验中在18(?)x浓度范围内未能观察到反铁磁耦合的存在.在Cr-Fe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金属Mn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Nair温度.在Cr-Fe-Mn合金为研究系统中铁磁、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的竞争,进而弄清该合金重入自旋玻璃态的机制提供了可能性.本实验利用M(?)ssbauer谱,磁测量等手段对Cr_(73.5)(Fr_(0.83)Mn_(0.17))_(26.3)合金的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稀土离子钆与人血清白蛋白和柠檬酸三元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频 《科学通报》1989,34(24):1871-1871
在溶液中,顺磁离子引起的质子弛豫速率增加已应用于研究顺磁离子,蛋白质和原生质配体的三元络合物。哺乳动物的血浆白蛋白既能结合很多有机分子,运转游离的脂肪酸,又是金属离子可逆的螯合剂。稀土离子钆(Ⅲ)与白蛋白二元络合物的研究已有报道,稀土钆(Ⅲ)与白蛋白和柠檬酸三元络合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在血浆中除白蛋白外,还有很多的原生质配体,Jackson等人已经阐明三元络合物比二元络合物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应用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法研究了稀土钆(Ⅲ)、白蛋白和柠檬酸的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李家治 《科学通报》1964,9(4):353-353
测量玻璃的内耗是研究玻璃滞弹性行为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在研究玻璃热历史的影响、玻璃中离子或原子团的移动、某些阳离子在玻璃中配位的变化,以及玻璃晶化过程的机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近来利用这一方法作为探讨玻璃结构的工具已日益增多。关于在含碱硅酸盐玻璃中,在室温附近(低温峯),100到260℃之间(中温峯),以及在300℃附近(高温峯)所出现的内耗峯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一般认为,低温峯是由于碱金属离子的扩散所引起,中温峯是非桥氧离子的扩散所引起,关于高温峯的机构到目前尚没有比较肯定的解释。作者研究了本系玻璃的内耗和电导的行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三价稀土离子在玻璃中的螢光光譜的研究工作以往只有极个別的报导。最早研究的是pr~(3 ) Nd~(3 )激活发光玻璃。以后Deutschbein測定了个別稀士离子在玻璃中的萤光,所得結果和鑭系离子在晶体中发光情况很不一致。因此鑭系离子在玻璃中螢光光譜至今还不够清楚。近来为了制造閃爍玻璃,对Ce~(3 )在不同基貭玻璃中的发光作了較詳  相似文献   

19.
王桂华 《科学通报》1995,40(1):27-27
钴铁氧体磁粉在磁场和温度同时作用下,它的各向异性常数和矫顽力都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磁粉内Co~(2+)离子迁移引起的.但根据我们的实验;这种磁粉在钴含量相同时受到磁场和温度作用后,它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的变化量和磁粉Fe~(2+)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变化是由于磁粉内Co~(2+)-Fe~(2+)的离子对迁移所造成的.目前,直接观察磁粉内离子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还十分困难.本文利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钴铁氧体磁粉经磁热处理后Fe~(2+)离子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报道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用束-箔技术研究120 MeV的Ti离子和C箔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电离态离子谱的实验结果.在120-220 nm范围, 观测到53条激发能级的发射的谱线, 其中有11条谱线是新确认的, 实验结果与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和理论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