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潮》2008,(4):7
3月1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机组两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太空行走,为空间站组装刚刚送达的Dextre机器人。  相似文献   

2.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8):51-5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点39分,自7月13日因燃料传感器存在故障被取消发射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终于发射升空。这是自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时隔两年半美国首次成功发射航天飞机。“发现”号将在升空后的第3天中午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将  相似文献   

4.
9月9日,在经历了数次推迟之后,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着6名宇航员和用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设备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为期12天的任务中,宇航员重新开启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9月12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2名宇航员完成升空后首次太空行走。他  相似文献   

5.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于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此次,4男3女共7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停留13天,从事运送大型零件、做实验,以及提供国际空间站补给品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科技智囊》2007,(7):93-94
国际资讯·热点新闻1.6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美国航天飞机今年的第一次飞行,主要任务仍是继续建设国际空间站。2.6月7日,李登辉以祭拜兄长亡灵为由,在东京参拜了供奉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暴露了他“台独”分子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7.
搜新吧     
<正>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4月5日,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点火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发现"号此行将为空间站运送重约8吨的各类物资。这次飞行的一大亮点是,在"发现"号的7名机组成员中,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21日,在太空飞行近13天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圆满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后,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有30年辉煌历史的航天飞机时代终结。虽然曾经发生过两次惨重的事故,但航天飞机在卫星检修、国际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8,(7)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2时03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5月31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任务,除了要架设日本的“希望”号太空实验舱外,更重要的是运载特制厕所泵修复国际空间站厕所故障。  相似文献   

10.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空间局合作进行的载人轨道空间站工程。到2010年建成时,重量超过360吨的空间站将允许6名宇航员同时在轨进行科学研究,并为将来对月球及更远星球的探测做好准备。该研究统计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次数,分析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并以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数据分析工具对科学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了国际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的发展趋势、前沿进展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7,(9):6-7
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18时36分(北京时间8月9日6点3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这是近5年来“奋进”号的首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第22次飞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孔繁 《世界博览》2012,(13):24-25
正美国人坚决不同意国际空间站涉及到很多敏感的高新技术,美国愿意与俄罗斯合作,却一直将中国排除在外。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对接之后,美国宇航局顾问称之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符号",标志着中国迅速发展太空的计划已进入到了新阶段。早在2010年10月,中国就宣布正式启动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并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太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6,(8)
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10时5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5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约1小时40分钟后,“发现”号按地面指令打开舱门,7名从地球远道而来的客人依次“飘”进空间站内。空间站上原有的两名宇航员维诺格拉多夫和威廉斯与他们热情拥抱,空间站迎来久违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讯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陈登科技新讯 美国东部时间3月8日旱晨6∶42 (北京时间8日晚19:42),载有7名字 航员的美国“发现号” 航天飞机从佛罗 里达州肯尼迪航空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为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二批长期居民;并将空间站首批居民接回地球。 “发现号’此次太空之旅为期12天,随行的7名宇航员中,尤里·乌萨乔夫、苏珊·赫尔姆斯和詹姆斯·沃斯3人将留在国际空间站,接替已在空间站上生活了4个多月的威廉·谢泼德、尤里·吉德津科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 另外,“发现号” 航…  相似文献   

15.
正8月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了执行美国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航天任务的九名宇航员人选,他们将成为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以来首批从美国本土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美国航天局表示,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际客机"计划在2019年中试飞,  相似文献   

16.
科学追踪     
概述: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失事无疑是2月份世界科技领域最令人关注的事件,其影响远超出了科技界本身。美国暂停了航天飞机的发射,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第七考察团也将推迟到5月起程。与此同时,我国仍决定计划下半年发射“神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时,人类已经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航天器。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研制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而要从宇宙飞船起步呢?有关专家介绍说,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研制投入很大,风险也大,技术难度高;而宇宙飞船在技术上容易突破,研制费用较少,研制周期也较  相似文献   

18.
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没有派上用场的中国科学家却在阿尔法磁谱仪中找回一些平衡的感觉这个由美籍华人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项目,是由中国科学家来担任主角的。 在这个由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合作实验中,由中国研制的永磁体成为整个实验最为关键的部分。 永磁体一直是世界物理学家们几十年来的梦想之物。他们曾提出各种方案.试图将磁谱仪送入太空、都由于无法制造一个可以在太空运行的磁铁而未能如愿。 阿尔法磁谱仪6月3日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天上完成了10天的太空探测工作之后,13日随机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6,(12):52-52
美国能源和环境研究中心(EERC)日前称他们已经向美国航空航天局移交了一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材料,并计划于2007年夏天在国际空间站中对这些材料进行测试。这些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砂,这是目前最坚硬的材料之一,可以用于航天飞机的隔热层。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7,(9):72-73
日本正在研制无人驾驶宇宙货运飞船—HTV,将用于完成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水、食品以及试验设备和ISS用电池等补给物资的任务。技术验证样机准备于2009年夏天发射,接着将作为空间站的国际合作计划,正式承担一部分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