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了豆腐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44 种化合物被检出,其中包括12种醇类、12种醛类、10种酯类、2种酮类及8种其他化合物.从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可知,(E,E)-2,4-癸二烯醛、二甲基二硫醚、3-甲基丁醛、丁酸乙酯、2-甲基丁醛是豆腐挥发性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芳香味、卷心菜味、果味、可可味等构成了豆腐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25个多环芳香烃(PAHs)和84个多氯联苯(PCBs)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上平衡分配系数(logK_(PDMS-W))的实测值,应用理论线性溶解能关系(TLSER),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了预测分配系数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决定系数R■=0.916)、稳健性(交叉验证系数Q■=0.910)和预测能力(外部验证系数Q■=0.862).同时,模型具有较小的RMSE值(0.264),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化合物的标准残差■,且杠杆值均小于警戒值h~*(0.103).与前人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较少的参数和更加丰富的数据集(109种),化合物的实测值跨度大,应用域也更加广泛,且针对PCBs和PAHs两类化合物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本模型可适用于预测在应用域范围内其他与这两类化合物结构相似的有机污染物的K_(PDMS-W)值.  相似文献   

3.
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分为四类,将不同非氢原子自身及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参数化作为结构描述符,对部分氯苯及溴苯化合物分子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表达.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构建了化合物结构与其在鱼体内的富集因子(lgB_(CF))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2)为0.943,"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Q~2)为0.871.结果表明结构描述符能较好地表征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所建模型稳定性好、预测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GC-O-MS分析热处理前后西瓜汁的挥发性有机物风味成分。结果表明,GC-O-MS鉴定出鲜榨西瓜汁44种气味化合物,热处理西瓜汁50种气味化合物。结合嗅闻、气味稀释因子和香气活性值确定鲜榨西瓜汁中的关键气味化合物是壬醛(清香、青草味)、反-2-壬烯醛(清香、黄瓜味)、反,顺-2,6-壬二烯醛(清香、黄瓜味)、反,顺-3,6-壬二烯醇(清香、黄瓜味)、反,顺-2,6-壬二烯醇(清香、黄瓜味)和香叶基丙酮(花香、甜味);热处理西瓜汁中关键气味化合物为反-2-庚烯醛(脂味、苦味)、1-癸醛(脂味、肥皂味)、6-甲基-5-庚烯-2-酮(蘑菇味、霉味)、苯乙酮(苦杏仁味)、二乙基二硫醚(大蒜味)和顺-6-壬烯醛(臭味、刺激味)。顺-6-壬烯醛特征气味原为清香、黄瓜味,而热处理西瓜汁中顺-6-壬烯醛的含量增大,超过感官评价员鼻子的耐受值,呈现臭味、刺激味。热处理产生了异味成分,气味化合物的变化导致了西瓜汁加热后的蒸煮味。  相似文献   

5.
江中有机污染物结构与生物降解性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测试方法测定了20种化合物在自然江水(松花江)中的生化需氧量(BOD)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生物降解半衰期.实验结果表明,20种有机污染物在120h基本上都达到了降解平衡,降解半衰期在10~27h之间.采用量子化学MOPAC6.0 AM1法计算了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结合酸解离常数pKa进行定量结构 生物降解性关系研究,得到如下模型:T1/2=55.87(±9.27)+4.62(±0.94)EHOMO+0.94(±0.26)pKa,R=0.880,s=2.84.应用所得模型对生物降解性进行预测,大部分化合物拟合很好,残差较小.所研究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主要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对134个卤代苯甲醚化合物的分子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基于计算得到的分子结构参数,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卤代苯甲醚化合物蒸汽压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68,标准误差为0.258.采用留一的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经比较,所建立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采用Hartree-Fock(HF)法所得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子结构预测血脑屏障通透性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建立了一个预测化合物分子的血脑屏障分配系数(logBB)的QSAR模型.该模型由表示分子大小、拓扑性质和脂水分配性质的QSAR参数组成.模型被用来预测52个化合物的血脑屏障分配系数,并通过测试集(从52个化合物种选取10个)进行验证,预测值-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平方(R2)为0.974,均方差(MsE)为0.017 2.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大大优于传统使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药物分子和类似药物分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BF - ANN)建立了2个不同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飞灰-水分配系数(Ksc)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并应用留一交叉验证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25种有机污染物的飞灰-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结果表明:MLR模型预测的l...  相似文献   

9.
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对大气灰霾的贡献是当前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 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是大气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成SOA, 对SOA的形成和总量增加有重要的贡献. 大气中二羰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源(如异戊二烯)和人为源(如乙炔)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 二羰基化合物可通过气粒分配(可逆过程)形成SOA, 也可被云、雾或水相气溶胶吸收, 发生水合、聚合、氧化等反应,生成的低挥发性产物留在颗粒相中生成SOA(不可逆过程). 目前常用的二羰基化合物检测方法是利用衍生化试剂与二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衍生物, 经溶剂洗脱后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含量极低,而这些含量极低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着食用酒精的口感及等级划分。因此,研究以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等级食用酒精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不同等级食用酒精中挥发性成分为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食用酒精等级判别模型,找出了2种等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化合物。建立的判别模型能有效地将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区分开,PCA辨别模型的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51.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食用酒精等级区分能力;PLS-DA辨别模型的因变量拟合指数为0.966,模型预测精度为0.934,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判别出23种可区分优级、特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其中,特级食用酒精中的癸酸乙酯、正辛烷、顺-β-甲基苯乙烯含量显著高于优级食用酒精;优级食用酒精中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戊酸乙酯、苯乙烯、庚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苯甲酸乙酯、丙醇、1-甲基萘、壬醛、正己烷、苯甲醛、1,2,3,4-四氢萘、正丙基苯、(-)-柠檬烯、γ-丁内酯、己醛含量显著高于特级食用酒精。2种等级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差异最大的为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戊酸乙酯4种化合物。希望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等级食用酒精的客观辨别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