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BF - ANN)建立了2个不同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飞灰-水分配系数(Ksc)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并应用留一交叉验证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25种有机污染物的飞灰-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结果表明:MLR模型预测的l...  相似文献   

2.
有机氯化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子力学方法MM~+和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法得到了14种有机氯化物的优势构象,利用量子化学算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有机氯化物对细胞核的损害能力相关联。结果表明:有机氯化物对细胞核的损害能力与分子的水化能、分子质量和氯原子的净电荷的相关性较好,成功地建立了14种有机氯化物的构效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方法研究有机氟化合物对大鼠和小鼠的急性毒性.选择对小鼠毒性为研究对象,碎片长度为4~7,碎片区分参数为原子类型、化学键类型、氢原子、氢键给体和受体时,得到最佳模型(r2=0.978,q2=0.821).选择对大鼠毒性为研究对象,碎片长度为4~7,碎片区分参数为原子类型、连接性、氢原子和手性时,得到最佳模型(r2=0.908,q2=0.605).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分子量,脂水分配系数(logP)、水溶解度(logS)以及氢键供体数(HD)4个结构描述符为基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对53个化合物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全部化合物被随机分为包含41个化合物训练集和包含12个化合物的测试集。在分别得到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后,进行了相关系数r、标准偏差s、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差的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说明两个模型都对脑血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BB)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支持向量机回归作为非线性分析方法对于logBB的预测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吡喃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活性预测,通过逐步回归(SMR)方法建立了分子结构描述符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模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其模型相关系数R=0.985 7;继以留一法(LOO)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0.954 6,说明定量相关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硝基苯化合物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硝基苯类化合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较高的QSAR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中提取了3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5种结构参数、5种量子化学描述符及1种分子指示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变量的压缩和选择.进而实施了多元回归分析,并由所得结果进行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采用DRAGON5.4软件和HyerChem7计算了25种醚化合物分子的531种结构类参数和12种量子化学参数.根据偏差权重法筛选出36种结构描述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5种醚结构-毒性关系,得到最佳方程:pC=2.650+0.089Ss-0.970X3A+0.412X4A+0.945X2-0.026ENH,方程相关系数R为0.996,标准偏差S为0.040 21.且有F>Fα,表明方程回归效果显著;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结果均有Sig<0.05,表明此5个参数对pC影响显著.逐一剔除交叉验证的结果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5个参数物理意义及对pC影响的深入分析表明,其中的X2和Ss参数是影响醚生物毒性的关键结构参数,而量化参数ENH也是影响醚生物毒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从头计算Hartree-Fock分子轨道法计算了苯并恶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二氢噻唑以及哌嗪5种母核的17种含氮杂环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量子化学结构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这些分子的摩擦系数与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良好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的摩擦学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衍生物的总能量和偶极矩是影响其减摩性能的主要量子化学结构参数,并对减摩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拓扑指数在烃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扑指数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结构数学描述符,在烃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PR)研究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烃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和色谱保留指数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拓扑指数在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中的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启发式方法(HM)预测了57种抗疟化合物的活性.通过分子结构计算得到的5个分子描述符,建立了最优的QSAR 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R2=0.8121,得到的模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HypeChem7.0软件,采用从头算(ab initio)的3-21G基组对80个氯代有机物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量化参数作为描述符引入QSAR研究,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80个氯代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族、苯、甲苯、酚和胺的氯代物)对发光菌毒性的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0.952,并根据模型对化合物的结构与急毒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中的VOCs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室温条件下,蒸汽压大于O.0007大气压(O.01psia),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液体和固体。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量一般都在12个以下。自然界里的有机化合物,估计有400多万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挥发性。VOCs大部分是没有毒的,但是少部分不但有毒,而且还可以致癌。环境中的VOCs毒性物质排放,被视为第二大类大气污染物,仅次于大气颗粒物。VOCs毒性物质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痉挛,意识不清,体温下降、瞳孔放大,很快死亡。流行病学统计表明,我国人群中癌症发病率持续增高,与环境中VOCs毒性物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VOCs毒性物质的产生、排放、危害及其控制对策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化学信息论方法,基于分子片拓扑图的分布求出分子信息量I_(fr),用于有机化合物的拓扑结构与性质之问题时,与其同系函数I_(fr)~(-1)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有机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反应历程以及反就右的过渡态能量和中间体稳定性几个方面讨论了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近几年来植物VOCs的研究进展。从植物VOCs主要组成成分、释放机理、影响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以及VOCs对环境的净化效应方面等做了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卫星滴结构粒子和酸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带有卫星滴结构的粒子在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证产生卫星滴结构的原因是来自粒子的酸性,且找出卫星滴结构和粒子酸性的关系,在实验室配制了各种不同酸性的人工粒子,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电镜观察表明,在pH值为3.6时,粒子的周围出现了卫星滴;当酸性增至pH值约为2.2时,粒子周围的卫星滴增于完整的一圈;pH值约为1.1时,卫星滴颗粒扩增到二圈,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分析显示:围绕着酸性粒子的卫  相似文献   

17.
文中主要研究了植物过滤系统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通过实验比较了韩国本土和外来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实验在夏季进行,将4种植物放入尺寸相同的样板房间,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放入和未放入植物的样板房间内的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加以监测,同时在植物放入3小时及3天后分别测定易挥发有机物(VOCs)的浓度;由此了解、比较和估计了两种外来植物和两种本土植物对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1)在所有实验中,置入植物的房间对VOCs物质的净化效果均比未置入植物的房间的大,而且外来植物对大多数VOCs物质的净化效果比本土植物更显著;(2)在种植和生长的空间实验中,本杰明橡胶树覆盖实验空间10%时净化效果最佳,该树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尤其明显;(3)在种植和生长的空间实验中,盆栽金皇后种植在有阳光的地方时净化效果最佳,该植物对甲苯的净化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根据调查结果和资料分析,探讨了室内VOCs的污染种类和常见组分、污染途径和污染源强;评价了室内VOCs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室内VOCs的污染特征和污染规律;并提出我国在室内VOCs污染研究中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室内环境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室内环境污染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本实验分别在模拟实验舱和实际居室两种情况下研究了温度、通风这两个因素对室内TVOC浓度的影响.实验证明密闭情况下室内TVOC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适当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TVOC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