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机农业是指基于生态平衡及养分循环原理,不施用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农作、森林、水产、畜牧等农产品生产之农业。我国台湾地区自1986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在各项种植奖励措施、生态补贴等推动及有机农户持续努力下,每年持续增长,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4%。中国大陆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90万公顷,在有机农业栽培与管理上具有先进技术和大面积种植之经验,若能搭配台湾小而美精致化与生态化之有机栽培管理技术和营销渠道创新,将能发挥"1+12"之效果。未来两岸在有机栽培技术研发、有机资材开发、生物性肥料研究、有机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天敌制约技术、有机农业专家交流、举办有机农业研讨会、有机农场参访学习等方面有具体合作的潜力,为两岸有机农业发展,生产健康又安全之有机农产品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而获得的45个特异插入/缺失(InDcl)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包括93-11和日本睛在内的44个典型籼稻和典型粳稻品种为实验群体,用45对InDel引物对上述水稻品种的DNA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了多态的电泳条带.对获得的各InDel位点的基因型数据矩阵进行了中性检测(neutrality test),确定了与栽培稻的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进一步对来自亚洲11个国家的栽培稻品种和来源不同12个野生稻物种的PCR产物和电泳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计算这些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最终确定了不同样品的籼、粳特性.该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被称为"InDel分子指数法".与传统基于形态特征鉴定栽培稻籼、粳特性的"程氏指数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定籼稻和粳稻,而且还具有更快捷、简便和高效的特点.另外,InDel分子指数法还可以用于野生稻样品的籼、粳特性鉴定,扩大了被检测样品的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nDel分子指数法的建立为栽培稻育种过程中正确选用籼稻或粳稻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也为栽培稻的起源、籼-粳遗传分化、以及籼稻和粳稻在驯化过程中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籼-粳分化在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驯化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其分化机制仍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水稻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在驯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也有人认为籼-粳分化在水稻的野生祖先种中就已经存在.为了研究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并解析稻属(Oryza)植物的籼-粳遗传变异,利用34对籼-粳特异插入/缺失分子标记(InDel)引物,研究了50份典型籼稻(O.sativa L.subsp.Indica Kato)和粳稻(O.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样本以及来源于35个国家的348份稻属其他种材料.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普通野生稻复合体(O.rufipogon complex)中存在"偏籼"和"偏粳"类型,而稻属的其他种均未出现籼-粳分化,普通野生稻复合体中"偏籼"和"偏粳"类型的地理分布格局与籼稻和粳稻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吻合.考虑到大部分普通野生稻复合体的样本取自邻近有栽培稻种植的普通野生稻群体,推测得出部分普通野生稻样本中表现出的"偏籼"和"偏粳"类型可能是栽培稻的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在普通野生稻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基因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苦荞麦产业的形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苦荞麦分布最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凉山苦荞麦含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成分,其药用价值、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是开发生产保健食品、医药制品、化妆品的优良原料。凉山苦荞麦产业在西昌学院近十年持续不断的科研推动下,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能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凉山苦荞麦产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机食品集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于一身,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迎合了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现代消费潮流,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水稻栽培的研究和开发,扩大了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有机水稻的品质及数量,并开拓有机食品市场,同时推动了有机稻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提高了我黑龙江省有机优质米在省内外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11,(2):139-139
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物种之一,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关于其起源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单一起源理论认为,籼稻和粳稻均由野生稻栽培而来;多起源理论认为,籼稻和粳稻在亚洲不同地点分别栽培而来。  相似文献   

8.
碱基的插入/缺失(InDel)引起DNA序列变化并形成了DNA片段长度多态,可以用作遗传标记.为了评价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序列比对获得的差异片段而设计的InDel引物在鉴定籼稻和粳稻两种生态型以及研究稻属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意义,采用45对InDel引物,对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49份籼稻、43份粳稻品种和24份野生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中41对InDel引物鉴定籼稻或粳稻品种的准确率高于80%.主成分分析散点图显示:籼稻与粳稻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含AA基因组的野生稻物种与籼稻品种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非AA基因组的野生稻物种不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并且证明了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序列比对获得的InDel差异片段设计的引物可以用于栽培稻籼稻和粳稻品种的鉴定以及籼-粳分化问题的研究,及探索稻属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一种无烟产业,是一种窗口性、“引爆”性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关联性强和对操作者专业技能要求低的特点。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资金匮乏、居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凉山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旅游业的特点及凉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凉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凉山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快凉山旅游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睛)的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而获得的45个特异插入/缺失(InDel)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包括93—11和日本晴在内的44个典型籼稻和典型粳稻品种为实验群体,用45对InDel引物对上述水稻品种的DNA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了多态的电泳条带.对获得的各InDel位点的基因型数据矩阵进行了中性检测(neutrality test),确定了与栽培稻的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进一步对来自亚洲11个国家的栽培稻品种和来源不同12个野生稻物种的PCR产物和电泳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计算这些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最终确定了不同样品的籼、粳特性.该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被称为“InDel分子指数法99与传统基于形态特征鉴定栽培稻籼、粳特性的“程氏指数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定籼稻和粳稻,而且还具有更快捷、简便和高效的特点.另外,InDel分子指数法还可以用于野生稻样品的籼、粳特性鉴定,扩大了被检测样品的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nDel分子指数法的建立为栽培稻育种过程中正确选用籼稻或粳稻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也为栽培稻的起源、籼-粳遗传分化、以及籼稻和粳稻在驯化过程中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凉山州地方粳稻品种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部分凉山州地方粳稻品种的生育进程、分蘖成穗情况、株叶特性和抗性、穗部性状及物理品质的研究表明,各品种的生育期均短于对照,单株分蘖力大多高于对照而成穗率大多低于对照,株高偏高,抗倒伏力弱而抗病力强,株型和剑叶性状较好,穗部性状各品种间差异较大,产量和收获指数均不及对照,稻米的物理品质除个别品种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达粳稻米二级指标外,其它均较差。综合各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物理品质,以Y63、Y64、X32、B95和B134较好,可作为育种材料或经过改良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遮光处理可使高原粳稻生育期延长、分蘖力减弱、有效穗降低、穗长变短、穗粒数和产量下降,部分物理品质变劣。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采用宽窄行移栽,配方施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加快凉山州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州水稻生产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川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和高产区.充分发挥凉山优质稻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认识、全面规划、夯实基础、依靠科技、优化服务又是凉山发展优质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17个县市520个乡镇的1560个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明确了分布于该地区不同生态点的野生荞麦资源有7个和2个变种,同时也了解了该地区野生荞麦的原生境和三大主要分布中心,即海拔高度在1000m左右,温度较高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沿岸分布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m左右,较低温度的中部分布中心和海拔高度在2500m左右,温度较低的西部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讨土壤碳库的空间变异特征、准确评价区域碳库的影响机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实地采样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拟合,探求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在1.91~16.63 kg/m2范围内变化,其平均密度为7.42 kg/m2;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拔 >坡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道路或村庄最短距离(DIST);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海拔、坡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负相关,而NDVI、DIST 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是以专用有机膜将肥料中N、P、K有效成分的一半包被起来,使被包膜的养分成为控释性膜态养分,从而形成速效与缓效相结合的全程控释肥料。试验研究了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控释肥料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有两个释放高峰,全程供肥平稳,与水稻吸肥规律基本吻合,比对照增产29.5%;比生物菌肥加自配混合肥增产11.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17个县市520个乡镇1 560个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和整理,搜集到分布于该地区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7个种和2个变种种子205份,植株标本96份,明确了该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种的数量、特征,以及不同种野生荞麦资源具有比较明显区域性的3个主要分布中心,即海拔高度在1 000 m左右温度较高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沿岸分布中心,海拔高度在2 000 m左右温度较低的中部分布中心和海拔高度在2 500 m左右温度较低的西部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和促进凉山州越西县烤烟生产的科学栽培和管理水平,实现当地烟农增收。以当地大面积栽培云烟85为对照,开展红花大金元、云烟87、云烟97、K326等为供试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感官评吸和产量及产值为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点相同栽培与管理措施下,目前仍以云烟85综合表现最为理想,其次是红花大金元,而K326表现最差。但考虑到企业收购政策因素,建议当地种烟农以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种植为主,搭配云烟87或云烟97,可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19.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激光与电场同时激励在滇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激光和电场对生物分子共同作用的机制。从出苗率、成穗率、苗高、分蘖性、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及抗病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激光加电场对滇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