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供了在冰箱上应用新型共沸混合工质HFC134a/HFC152a的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相平衡计算表明,新制冷剂是一种共沸混合物,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新型共沸混合工质HFC134a/HFC152a与原制冷剂CFC12相比有着相似的热工性能,在合适的成分下,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文中还对新型共沸混合工质HFC134a/HFC152a应用于冰箱时可能存在的可燃性和充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提供了R125与6种HFC、HC制冷剂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变化曲线图.建立了混合工质爆炸极限与临界抑爆浓度的计算模型;与爆炸极限曲线图相结合,对含有不可燃组元混合工质的爆炸极限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可作为评价所研究混合工质的可燃性或指导爆炸极限测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单级压缩式热泵相比较,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热泵具有工作温差大的优点,可以扩大单级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合于中国北方比较寒冷地区以及需要高温热泵的情况。以自复叠热泵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分析了混合制冷工质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以及气液相平衡关系,计算了套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负荷。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对套管式冷凝器进行了结构尺寸确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混合工质喷射器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及传热传质机理,运用气体动力学函数法建立了混合工质喷射器动力学模型。基于所设计的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245fa)喷射器结构尺寸,建立二维稳态轴对称模型,开展了混合工质喷射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混合工质喷射器内部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及浓度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工质喷射器内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及浓度场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其喷射因数比纯工质(R245fa)喷射器提高了78.95%,为混合工质喷射器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混合工质水源热泵的传热传质以及各参数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水源热泵的稳态模型,通过对工质R22和R22/R142b进行定工况的稳态模拟,得出了其循环性能随工况变化的规律,证明混合工质的节能理论,显示出混合工质在工质替代方面的优越性,为替代工质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热泵干燥装置的低环害热泵工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环害热泵工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可用于热泵干燥装置的12种纯工质、7种非共沸混合工质和6种高温热泵工质,对低环害热泵工质的设计和优选方法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环境特性和循环性能俱优的中高温热泵工质,是当前中高温热泵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考虑到纯物质数量和性质的限制,以性能相对优良的新物质为组元,根据组元性能优势互补的原则.结合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进行了混合工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臭氧破坏势ODP为0,温室效应势GWP较低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1.在冷凝温度为70~100℃的热泵循环工况范围,M1的压力水平适中,有5~8℃的相变温度滑移:与传统工质CFC114和新物质HFC143、CF3I相比,M1的单位容积制热量大于CFC114、HFC143的单位容积制热量,性能系数高于CFC114、CF3I的,M1具有作为中高温热泵工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温度为30℃时,对纯工质R12、R152a及五种R22组分浓度配比下R22/R152a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五种R22组分浓度配比下R22/R152a混合工质的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均低于纯质R152a,但高于纯质R12;(2)对于光管,R22/R152a管外凝结换热系数是纯质R12的1.34 ̄1.43倍。低助管为1.15 ̄1.35倍、双侧强化  相似文献   

9.
混合制冷工质在储槽内泄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储槽内混合工质的泄漏过程,着重计算泄漏对储槽内工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泄漏对浓度的影响要比液相泄漏大得多;储槽的初始充满度对浓度变化影响不大;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汽相泄漏对浓度的影响将明显增大,这些结论对研究制冷与热泵系统中的混合工质泄漏和灌注方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洪  张浩 《科技信息》2009,(34):329-330
本文通过对以LiBr-H2O为工质对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即吸收式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的分析,讲解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石油工业节能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通过对多方资料的研究学习,得出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节能、环保工作中具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电源模拟太阳能电池板输出不稳定电压驱动热电热泵工作,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在连续长时间工作、电压跳跃变化和极限电压工况下,热电热泵冷端温度Tc、热端温度Th、冷热端温差Td的变化对其制冷/制热的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电压范围内,热电热泵的制冷速度快、工作性能稳定且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制热效果明显优于制冷效果,制热效率(Eh)平均高于制冷效率(Ec)约0.8;热电热泵的最佳工作电压区间为2~4 V,此时的冷端温度低、制冷量大、COP 值在理想范围(Ec=0.87~1.89,Eh=1.75~2.75);随着工作电压增高,热电热泵的冷热端温差增大,COP 值减小,当电压大于8V 后,冷热端温差大于45℃,COP 值降至最小,工作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翅片上涂有太阳能选择吸收涂料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夏季运行时冷凝温度升高,导致系统COP和制冷性能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正压均流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及制冷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气流组织形式、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对不同压缩机频率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气流组织形式和改变遮阳条件,系统COP提升14.1%,仅比对照机组低3.0%,表明该设备可直接用于居住建筑;此外,不同系统形式均在压缩机频率为50~60 Hz时具有最高的系统COP,为系统匹配不同负荷特性建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直膨式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该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并在所建直膨式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试验台上测试该系统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管壁温度、制热量、性能系数等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证明模型基本可靠;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大,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性能系数都会随之增大;随着冷却水入口水温增大,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性能参数都会随之减小;热泵的性能系数在2.8~4.5之间,高于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谷物干燥能耗高,粉尘、废热污染严重,干燥品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采用开式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其汽化潜热,兼具低温真空干燥与热泵节能的双重优势。以连续型真空干燥滚筒实验为依据,设计了基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连续型真空干燥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物质、能量守恒数学模型;并依托Aspen Plus软件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建模,分析了干燥压力、溶液热交换器效率、加热温度和稀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及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系统COP为1.728 5,干燥能耗为3 346.92 kJ/(kg·H_2O),降低当前传统谷物干燥机能耗的37%;该系统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溶液热交换器效率、降低加热温度以及降低稀溶液浓度均能提高系统COP,降低干燥能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对热泵系统效率进行评价,对性能系数(COP)和火用效率这两种热泵系统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同。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弥补了COP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将两者相结合评价热泵系统效率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一种多功能太阳能热泵(MSAHP)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可实现的功能模式.对MSAHP样机在3种不同工况下热泵制热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系统最高性能系数为6.1,在低温环境下性能系数范围也能达到1.8~5.9,表明MSAHP在热泵制热水模式下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泵型空调机组室外机换热面积通常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的特点,对室外机换热面积变化对其换热量及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测试了室外机沿制冷剂管路管壁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室外机传热和制冷剂流动计算模型,并对以R22为工质的一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相变过程均为非定温过程,但温度变化较小,且供热时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大于制冷时作为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当室外机换热面积远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时,室外机换热量和机组性能系数均随换热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远较换热面积减少的比例小得多。且在制热工况下的影响远小于制冷工况。  相似文献   

18.
19.
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效率,扩大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且均能制取出较高温度的热水,但在夏季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和水流量均最高;从健康角度考虑,当该系统运行于夏季工况,且出水温度达到65℃时,性能系数在3.45以上;若系统冷量同时被利用(即空调热水两用机),其综合性能系数可达5.9.可见,CO2热泵热水器在制取热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能量利用角度分析,CO2空调热水器两用机在夏季运行时有很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与其他制冷剂相比,北洋3号制冷剂在较高蒸发温度下具有最佳的热工性能.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高温热泵实验的性能系数(COP)数学模型,得出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机组制热量和高温热泵COP值的函数表达式,为高温热泵的研发,特别是工质的筛选研究工作提供了更为精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将高温热泵技术应用于城市区域供热系统,实现城镇供热系统的热扩容.这种技术的特点是供回水温差大、供热系统热容量高、管网初投资低,且循环水泵能耗少,对城市的热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