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通过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是,地方政府研发投入是否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影响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是评价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析框架,对我国不同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多数处于无效状态,并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效率逐步递减现象;同时,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企业规模大小、地区开放程度等,对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存在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梳理全球企业研发投入主要发展趋势,利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 500强的数据,对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企业以高速增长率保持研发投入贡献率逐年增加,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引领先进制造业变革,生物医药行业短板正加速补齐,研发投入大企业中传统产业仍占半壁江山.对比和发达经济体的异同,对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若干思考,提出优化企业研发投入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型高成长企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这些年企业研发投入的份额在不断提高,研发总投入1600亿左右,企业占60%以上,200多所科研院所转化企业研发,企业研发水平在提高,但是不能被数据所迷惑,企业研发的动力何在?利益还是—个最关键的因素。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利益,自主创新动力关键是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投入。现在如果说买技术比自主研发合算,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还会去买技术。但是产品要占  相似文献   

4.
研发强度一直是衡量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我国企业“重投入而轻产出”的现象十分严重,现有理论方法对企业开展精准而全面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尚有不足。如何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是提升企业创新效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助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分析:首先,对研发和创新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企业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估需求,分层构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阐述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的评估方法、优劣势以及我国企业的适用场景,为企业提升研发水平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李颖  刘欣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5):621-626
本文首先对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的研发状况和创新水平跟随整体经济的波动而变化,但并未体现出对整体经济的驱动作用。此外,技术获取的对外依赖性逐渐降低,但国内替代路径的发展不足导致依赖性减小的速度减缓。其次,本文对工业企业创新中最为重要的国有工业企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国有工业企业对我国基础性创新的贡献显著。最后,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燕 《科技与经济》2020,33(1):46-50
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6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数据、非发明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对研发投入、专利授权和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滞后2到3年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通过发明专利能有效提高企业市场价值,且发明专利对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价值有正向调节作用;与之相反,非发明专利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也不能显著提高市场价值。研究的结论为企业通过研发投入达到价值创新的内在机理补充了新的证据和解释,也为珠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证据,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发人员是研发活动的主体,是研发能力的重要表现。2013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队伍不断壮大,投入强度稳步提升,为推进创新型安徽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但同时存在研发人员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学历研发人员占比出现下降的现象值得关注。一、基本情况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人员12.8万人,比上年增长15.5%;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下同)为4.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全部研发人员中,67.3%的人员常年从事研发活动,72.8%的人员来自企业办科技机构。  相似文献   

8.
自2017年起,福建省开始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扶持等政策有效配套,旨在用“真金白银”推动更多企业立足主业、深耕创新。该文在系统分析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演变过程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成效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优化福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研发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不断增长,对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建了包含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通径模型,并利用浙江数据,就跨国公司研究投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就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区域创新产出的动态演进及空间特征,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产出呈现多极化不协调发展特征并具有空间相关性;高校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大于企业和科研机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作用更加显著,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投入更有助于促进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而获得。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则是技术创新的来源,是创新链条上的重要环节。福建省企业研发的现状从福建省情况来看,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46.69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68%,造成全省研发创新投入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打破传统的"输入-输出"模式,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研发投入-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采用2015~2017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探讨研发投入在公司治理结构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在股权制衡和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董事会规模和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在高管持股与创新绩效间也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针对上述发现,为企业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有限理性下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建立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其演化稳定策略。研究表明: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稳定性,与合作研发的总利润、合作开发的学习利润、政府对自主研发的资金支持和政府对合作研发的资金支持正相关;与合作研发投入总成本、自主研发的投入成本和自主研发的技术外溢利润负相关,并且合理的利润分配系数有利于双方合作创新的稳定性。最后为提高合作的稳定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研究》2013,(6):45-48
从政府、企业以及基础研究自身特点分析了导致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代研发活动的产业化趋势,提出通过研发产业,鼓励一大批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创建与发展,可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获得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可以将直接的经济收益再投入基础研究等R&D活动中,促进原始性创新的发生,形成一种开放式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研发产业概念的提出,也为我国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财政补贴是推动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最直接的工具,研究选取2016—2020年江苏省内获取财政补贴支持的263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财政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议山西省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发投入强度、投入结构与投入效率3方面阐述了山西省企业创新发展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突破,创新与企业盈利目标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以湖北6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19年的创新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为例,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显示:湖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力度与企业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投入力度与企业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研发费用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力度大于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研发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影响力度大于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力度.基于此,提出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投入合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广东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促进企业成为自主研发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建设适应创新需要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研究,培养一批产业和技术领军人才.三是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和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徐淑琴 《广东科技》2014,(17):55-58
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企业创新的力量。《决定》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着墨甚多,如通过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引导大型企业完善创新投入制度、落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等等,强化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政府要真正鼓励企业创新,并非只是撬动企业一时的创新冲动,而是要为企业营造引导和支持创新的环境。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苦练内功,扎实推进自主创新的步伐。政府的推力、市场的拉力、企业的内生动力,成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06,(7):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中央已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企业不仅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且还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也就是说,构建新型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不但要承担研发活动,还要进行研发投入;不但要自己创新,还要善于应用别人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