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叙事作品中,三元鼎立的角色模式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以“儿/父/母”三元为核心的父系家庭及建立于其上的男权社会与男权文化,其文化元编码是“三”而不是“二”,这已为许多文化研究所证明。这种文化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对于父权社会的神话等叙事作品的角色构成。三元鼎立模式比二元对立模式有更好的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作为生存于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其一生前后时期分别扮演了任人玩弄的物品性天使形象和惨遭弃置后被禁闭的疯女人形象,而这正是作为两性性别对峙中两个男性樊家树与刘德柱对作为女性沈凤喜这种角色的转换与确认。剖解沈凤喜形象可帮助我们解构存在于小说中的男权主义化中心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其角色定位及其功能价值期待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反映出男权社会"女为男用"的角色价值意识,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从《紫颜色》管窥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沃克在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中,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悲惨遭遇,姐妹情谊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男性角色的转换,阐释了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联,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从而可见艾丽斯·沃克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三部影片,在表现越南女性悲剧性命运的同时,赞美了女性身上体现出来的宽容、坚忍、平和、宁静的东方品格,也批判了男权社会中男性的专制和无能。男性社会角色的模糊与缺失,令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关系严重失衡。陈英雄的影片让观众重新思索当下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9.
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一直关注着社会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池莉小说有着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是一个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十九世纪末期女权先驱凯特.肖班在她的代表作《觉醒》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埃德娜从性欲觉醒到精神觉醒,再到不惜放弃生命捍卫其女性意识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置身于男权社会重围中的扭曲与无奈,深刻洞察其深陷于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社会强加的家庭责任的身心俱疲的两难处境,展现了彼时美国妇女日益觉醒、渴望实现性别平等的历史生活画面,并将对男权文化制度的批判置于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清平山堂话本》看被欲望吞噬的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53-56
《清平山堂话本》中对情爱的描写寥寥无几,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真实命运,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致的。在这部作品中,女性的爱情被各种欲望吞噬,在世俗文化的熏染之后,她们表现出来的所谓爱情,实质就是男女之间的各种欲望的纠结。究其根源,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受众的阅读需求有关,并隐含了女色害人的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男性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灌溉技术有关的民间传承的探讨,揭示了在灌溉工程建造中女性人身牺牲的民俗现象,并进而阐明了在完成灌溉工程、解救村落危机中具有女性力量介入的民俗意义,为我们在灌溉技术上理解日本稻作先民和日本农耕社会提供了女性的视解.  相似文献   

13.
黄凌云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31-32,42
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中处处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怜悯之情,不论是家庭中强势的男性还是柔弱的女性,甚至是仆人,作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对于处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百姓的命运,作者在细腻的刻画中流露出悲凉之情;同时赛珍珠本人一生热衷于慈善。不论是作品还是赛珍珠本人所呈现的博爱精神,都有必要在现今社会中大力宣扬。  相似文献   

14.
班昭的《女诫》作为第一部女性教育要籍,它确定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强调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要求女性在封建家庭中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做到:精心事夫、曲从舅姑、团结叔妹,并论述了女性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和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女诫》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读《女诫》,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构建现代和谐家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个人行为准则。习近平提出的构建良好的家国关系、邻里关系、成员关系,对促进小家和谐进入到大家和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点明妇女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主张引导妇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强调男性要履行家庭中的义务和责任;他强调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并提倡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处做起,将家风重要论述落实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这些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生活现象,很值得重视。可以从家庭,婚姻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浅谈休闲体育与女性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女性担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女性健康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体育是指在获得物质条件的满足后,自主追求和开展以娱乐为目的、获得身心愉悦的体育活动,不论对女性本身还是对社会都有诸多益处;因此大力倡导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两个经典形象安娜与吉提,寄寓了作者对家庭与婚姻的思考和追问。安娜与吉提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对待丈夫的亲人、对待孩子方面,还是在对待丈夫的事业、家务劳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表明女性只有像吉提那样,承担起自己为妻为母的责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个人才会幸福;如果像安娜那样,只求张扬享乐的权利而不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就只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美国妇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年代。社会转型为妇女发展创造了历史条件,使妇女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广泛投入到改革事业中。妇女的改革提高了自身地位,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型妇女向社会型、政治型妇女的角色转型,也帮助解决了转型时期美国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为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做出贡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