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语谚语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等特点,是美学修辞的典范,是英语语言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谚中大量使用修辞格,英谚的修辞功能,概括起来说,体现在通过对照、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段使之达到流传久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学修辞入手 ,借助一些具代表性的例子探讨了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语义效果。以期对更好地欣赏比喻及其它修辞手段所赋予英语谚语的美学魅力有所俾益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由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经过代代传颂,发展为民间文学的瑰宝。它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寥寥数语发人深思。将英谚与汉谚对比研究,既利于了解英汉民族在生产生活、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色,又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欣赏形象活泼的“异花奇草”,从而汲取精华,洋为中用,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本文拟从语意和句法两个方面浅析他们的共同特征。一、英汉谚语的语义特征广义上说,谚语象成语,也是词汇家族中特殊一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对许多英汉谚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存在如下易于识别的语义特点:言…  相似文献   

4.
英汉辞格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华 《漳州师院学报》2003,17(2):48-52,57
美汉修辞作为英汉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英汉文化的制约,而呈现各自的形式和特征。对三种英汉“对应”的辞格进行分析比较,即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有助于把英语修辞研究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陈凌弘 《漳州师院学报》2010,24(2):99-102,168
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构成成分的组成结构上看,我们可把本体、喻词和喻体均表现完全的比喻形式暂称为完全性比喻,即比喻修辞中最完整的比喻形式.其中,完全性比喻表现又大致分为完全性比喻句和完全性比喻短语两大类型.通过对比喻表现的结构、各个比喻修辞构成成分的语法功能及比喻意义的指向等的考察分析后发现,看似常见的基本的比喻结构中也蕴涵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另外,在对中日完全性比喻从语法角度进行对照的基础上,可获得对两种语言中的完全性比喻的异同点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闽南谚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人们交际交流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闽南谚语中的隐喻形式丰富多样,是谚语的语言张力与认知解读的重要因素.闽南谚语隐喻的喻体形象灵动,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目的.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在壮语方言中,比喻,这种鲜活的修辞表达方式的应用可谓俯拾即是。本文选取大新壮语中一些较为常用的比喻用法,从表达效果和用法上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从中探讨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习语和谚语是一个民族化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民大众口头语典范的实寻。由于习语、谚语这一口语性质,他们的遣词造句特别讲究韵美和声律美,以使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背。本着重分析英语习语与谚语的节奏、韵律形式以及由此而的美感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9.
汉语与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汉英翻译中能否把两种语言的差异统一起来是译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英语要求形式上的严整,汉语则不要求处处做到形式上的严整,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在汉语中,有的句子省略了行为主体,这在语法上称之为无主句.在汉语科技文献中,常出现无主句.在英译这类句子时,应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具体特点和表达习惯,在充分理解原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英语句型进行转换,尽可能使译句在语意、语气和句式上接近原句.本文归纳了无主句英译的几种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诗英译活动的目的是向英语语言区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唐诗英语译文能否被英语文化区读者理解并接受。应当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唐诗英译活动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英语文化区唐诗英译读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唐诗英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是近年来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修辞手段的运用在歌词中最广泛,最活跃。本文结合当前一些流行歌曲的具体歌词,来分析如何在流行歌词中运用比喻、用典、象征、借代及韵律等修辞格。  相似文献   

12.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大多来源于民间、古典文学作品和外来词,在起源方面非常相似,存在着对应现象,但由于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群众的生活方式、历史及宗教的不同,也存在着半对应或不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说来,修辞的基本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面,另一是语言表达的方式方面。前者是指词语的意义、色彩以及句式安排方面的一些特点;后者则是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格方面的一些特点(《语法与修辞》,1991)。在书面语中,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常用修辞手段阐明事件的意义或刻划人物的性格。恰当地使用修辞格不仅可使语言整齐匀称、音调铿锵,而且还可以达到增强语势的效果。常1的具有强调效果的修辞格有以下几种:1、排比(Parallelism)所谓排比就是将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微积分的教学中,若教师对定义和定理照本宣科灌输式地讲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单调、枯操乏味而又难学,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等内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比喻是一种通过联想将本质根本不同而有某一相似特点的事物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修辞方法.灵活地将比喻用在微积分课堂教学中,用浅显易见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来比喻某些晦涩难懂的定义和定理,能使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英汉谚语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四个方面的差异展开分析,使我们对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更好的了解,从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够更得体,更礼貌。  相似文献   

16.
More与Less是英语中非常常用的词。使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比较语义结构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委婉、强调、对照、比心、夸张等修辞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从事汉译英的优秀英语本族语译员紧缺,因此中国译员不得不进行汉译英.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译员常在译文中自创一些英文中不存在的表达.通过自建城市简介可比语料库,探索可比语料库在汉译英中的应用途径,帮助中国译员使其英译文符合英语国家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及英语中的男女姓名有着各自的语青修辞特点。分析表明,姓名并非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象征,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研究姓名的读音,是我们探讨姓名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言表现,通过英语学习者的汉译英实例,从句、句层面上分析了汉语思维模式对汉译英的负迁移现象,指出汉译英时要进行思维模式的适当转换.  相似文献   

20.
ANTITHESIS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但无论是当今的大词典,还是有关英语修辞的论,对ANTITHESIS的翻译各不相同,多达十几种,给英语学习和研究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本在确定ANTITHESIS的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对ANTITHESIS进行了分类,以求对学习有所帮助。并从近几年发表的有关修辞学的专中,选择了四本,从中选部分论述ANTITHESIS时所引用的例句,运用笔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