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迅速发展,风电并网规模不断扩大,准确预测风电场输出功率是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影响、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箱型分析及热卡填充的方法对数据集中的异常数据进行清洗与重构.采用遗传算法与EEMD分解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改进BP算法,并且根据不同时间尺度预测结果对比,相对于传统预测模型而言,...  相似文献   

2.
风力发电的优势使得风电装机容量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增加,但风速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大规模风电并网后会对电网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这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风速和风功率预测的基础上,将风电场运行时的总费用函数纳入到短期经济调度模型中,并对风电功率进行修正.同时考虑到风电功率的波动对电网安全性和调度策略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风电场功率调整量函数,从而建立考虑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短期经济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向量评价遗传算法(VEGA)对一典型算例进行优化求解,确定合理的经济调度方案,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付彦海 《科技资讯》2012,(18):144-146
我国风电高速开发,大容量风场分布集中、容量增速过快。由于地区电网消纳容量有限,加之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也不利于风电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就很重要了。本通过对风电场所有风机的实时功率曲线的拟合,预测各风机的功率范围,叠加后得到整个风电场功率预测的置信范围,通过比较模型的预测输出和风场风功率置信区间。根据模型的相应修正规则对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功率预测对提高风电电能质量、减少风电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Improv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IVMD)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的风电功率预测算法,并利用布谷鸟(Cuckoo Search,CS)算法对LSTM进行超参数寻优.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风电场10类数据进行特征筛选,确定与功率相关性最大的两类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接着,利用IVMD计算最大包络线峰度,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分解参数,将原始风速序列进行分解,得到时间尺度各异的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最后,针对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优化困难、难以得到最优解等问题,提出采用CS算法对关键超参数进行寻优,建立了IVMD-CS-LSTM预测模型,得到了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结果.采用实际风电场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与常用预测算法比较,预测结果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变速风电机组旋转备用概念和实现算法,设置风电场出力上限,利用风电机组出力可控性,实现风电场间互补备用,减少常规机组提供的备用容量。采用 K-均值聚类算法对风电场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风电场功率预测偏差引起的风电系统备用需求的概率分布。设定电网安全运行置信度,计算常规机组所需提供的备用容量值。结果证明,风电机组旋转备用和良好的风场风资源互补性可以减少常规机组所需提供的旋转备用容量,多风场聚合为一个等值风场,可以减少调度出力给定值。  相似文献   

6.
卡尔曼滤波修正的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输出的气象参数存在系统误差而导致风电场功率预测精度受到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修正的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模型.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数值天气预报输出的风速数据进行动态修正,并结合其他气象数据形成新的用于风电功率预测的修正气象数据集合;根据原始气象数据和修正气象数据这2个训练集分别建立了风电场功率输出的原始神经网络、修正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经同一时间区间内的实测数据与模型分析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通过卡尔曼滤波修正的风速数据能够很好地跟踪实际风速数据的变化趋势,平均误差与绝对平均误差比较小;所提模型能够显著降低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使其从未修正前的17.73%降低至11.32%,证明预测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风电装机规模逐年增加,风电数据采集量呈现规模化增长,面对海量多维、强波动的风电数据,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CNN-LSTM和lightGBM组合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分别建立CNN-LSTM和lightGBM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其中,CNN-LSTM模型采用CNN对风电数据集进行特征处理,并将其作为LSTM模型的数据输入,从而建立CNN-LSTM融合的预测模型;然后,采用误差倒数法对CNN-LSTM和lightGBM的预测数据进行加权组合,建立CNN-LSTM-lightGBM组合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华北某风电场的风电数据集,以未来4小时风电功率为预测目标,验证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种单一模型,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偏差影响电力系统发电计划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超短期内风电时序动态修正的实时调度模型.该模型采用马尔科夫链时序预测方法,以5~15min为周期动态修正风电超短期预测功率的时间序列,并以煤耗增量最小和弃风最小为双重优化目标,同步修正风电场及常规机组的发电计划,最后将模型转化为凸二次规划及其拉格朗日对偶问题,并基于原-对偶内点法构建求解算法.通过对含风电场的10机组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在日内调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跟踪风电功率波动和消纳风电的能力,所采用的求解算法收敛迅速、鲁棒性强,可适应于实时调度的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9.
提高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的稳定度、精度和速度,是风电并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风电场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和风速对风机输出功率的影响,用风电场的气象数据和风速构建风电场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用灰狼算法优化SVR参数C、g的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通过与GA-SVR、PSO-SVR预测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稳定性好、预测精度高、预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刘立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838-7842
随着风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风电的波动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风电功率波动研究逐渐成为风能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基于风电场实测数据,提出一种功率相似性分析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及滤波,然后提取功率时间序列的特征值,将原始数据序列转化为特征值序列,从而减少了数据样本点,通过计算特征值序列之间的动态时间弯曲距离,实现了风电功率波动的相似性分析。通过分析某风电场两年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风力发电产业高速发展。然而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有效的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了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模型(AM-LSTM)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将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LSTM)和注意力模型(attention model,AM)相结合, LSTM网络能够处理好风速、风向等时间序列变量与风电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注意力模型能够优化LSTM网络的权重,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采用真实的风电场历史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AM-LSTM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风电场发电功率的超短期预测,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和LSTM网络具有更精确的预测效果。该预测模型为风电场地电力调度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VMD参数的组合预测方法。首先,使用麻雀搜索算法对VMD参数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VMD对数据进行分解;其次,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环境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相关性最高的影响因素与分解得到的各模态分量组合作为LSTM预测模型的输入,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最后,建立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NKDE)的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模型,实现对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结果表明,所提组合模型的MAE,RMSE和MAPE比VMD-LSTM模型的分别下降了39.51%,33.22%和40.39%。SSA-VMD-LSTM-NKDE组合模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确定性预测的精度,而且还能够实现对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为风电功率预测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近年来国内风电渗透率不断增加、大量清洁能源并入电网给日前电价预测带来的挑战,提高高比例风电接入情况下电力市场短期电价预测精度,本文将高比例风电情况下的风电出力与负荷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了一项改进的输入特征变量,代表风电与负荷共同对电价的影响程度。采用最大信息系数法分析各特征变量与电价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特点构建了LSTM-Attetion预测模型,然后对不同输入条件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引入该输入特征变量后模型的预测精度都有明显提升。经过进一步算例实验后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特征变量相比风荷比而言更能能够有效提高高比例风电情况下电价预测精度,适用于许多经典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短期风电功率的高精度预测,综合考虑风电功率数据波动性以及多维气象数据对风电功率预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和SECEEMD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相关性分析模型,结合多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多维气象特征实现综合评价,准确筛选与风电功率相关性较高的气象特征,提高预测精度。其次,针对CEEMD(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互补集合经验模型模态分解)存在的分解分量过多,模态混叠程度加剧的问题,提出了SECEEMD分解算法,在降低分量数量,降低模态混叠程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然后,分别建立NWP-LSTM和SECEEMD-BP预测模型,并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结构;最后,通过改进熵权法寻找到最优权重组合进行加权组合。实验以内蒙古某风电场的风电功率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实验数据,经验证,本文所提预测模型,能较大程度提高预测精度,相较于一般预测模型,R2-Score分别提高了4%和0.6%,MAE分别降低了44%和1.1%,证明本文所提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快的训练速度,更加适合进行风电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5.
由于风力发电所利用的近地风能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低能量密度等特点,对风电场的发电功率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是风电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某风场的实测数据,采用了时间序列中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风电功率进行了实时预测;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的精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ARMA组合模型的预测方法,并对上述实测数据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时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单独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相比,风电功率的实时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和百分比误差分别减少了4.01%和3.25%,工程中可以采用该组合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电场风功率预测所需的离地70m、0~4h的超短期风速预报,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发布的MM5格点输出的数值预报风速及测风塔实时发回的气象资料,探讨了利用神经网络将前期误差观测值和测风塔湍流指标等因子对MM5数值预报风速进行动态修订的方法,建立动态修订超短期预报模型,为满足风电场超短期风功率预报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预报风速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大幅降低,有效地提高了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能源并网进程的推进,风电装机规模逐年扩大。受区域内天气变化影响,风机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对电网的威胁亦越发显著。极端天气所引发的风电出力异常爬坡事件,易导致电网功率失衡,对电力系统机组调度、源荷平衡造成了极大压力。合理的风电爬坡事件检测以及精准的风电功率预测能为风电场运维及电力系统调度提供先验指导,有力缓解风电不确定性带来的危害。首先讨论了目前主流风电爬坡事件定义的盲点,分类并分析了3种风电爬坡场景的功率变化特性,据此提出基于滑动窗双边累计和(cumulative sum, CUSUM)算法的风电爬坡事件检测方法,提取时序耦合信息,捕捉短时间窗口内风电功率数据的异常波动,提高风电爬坡事件检测精度。其次,采用贝叶斯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最优化模型超参数,提高模型对于爬坡事件发生时风机出力的预测性能。进一步应用所提风电爬坡事件检测方法,对模型预测区间内的风电爬坡事件进行检测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受数值天气预报信息影响,风电功率变化具有较强的随机波动性,传统单一预测模型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现实预测需求。为此,提出基于LSTM-XGboost组合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风电场的气象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筛选与风电功率强相关的气象数据,建立风电功率预测模型数据集;然后,将归一化处理的数据集作为LSTM和XGboost的模型输入,分别构建LSTM和XGboost的超短期风电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误差倒数法对LSTM和XGboost的预测数据进行加权构建组合预测模型;最后,以张家口某示范工程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验证组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四种单一预测模型,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