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的第2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名单中,河海大学唐洪武教授入选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王媛教授、苏怀智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该计划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牵头实施,分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实施3年来,已有千余位专家入选"千人计划",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发光发热",所引进的国外相当于正教授级别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已超过此前30年引进的总和。部分专家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或企业研究部门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了第三批"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名单,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引进的栾新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引进的吴奇石名列其中。这是继2012年2月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引进的范建平教授(美国北卡大学终身教授)入选国家第七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后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24日公布了江苏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名单,由河海大学特聘教授邵建富领衔,"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朱其志、河海特聘教授钱卫、青年学者顾水涛为核心成员组建的团队成功入选教育类"双创计划"团队项目。该团队领军人才邵建富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2010年入选中央组织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他领衔的团队将以提升基础理论创新和自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入选名单的通知》(组厅字〔2014〕12号),我校化学学院杨黄浩教授(我刊主编,39岁)、王心晨教授(38岁)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又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掌握ODS替代物前沿核心技术的国际著名氟化学专家权恒道教授入选国家第十批"千人计划",受聘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化院),成为中化蓝天集团"国千计划"引进第一人。"千人计划"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7.
《太原科技》2011,(2):105-105
2011年1月15日,“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一次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千人计划”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投入创新创业。国家“千人计划”前五批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43人。其中创新人才约占总人数的77%,创业人才约占23%。日前,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工作已启动实施,其中包括新设立的“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的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中,我校王沛芳教授、杨涛教授、李轶教授、郑金海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敖燕辉教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获批数量较前2批又有提高。"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国家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定位于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该计划由中组部牵头实施,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3个培养层次。其中,领军人才计划又分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  相似文献   

9.
地市     
, 《广东科技》2012,21(20):14-14
广州市:吸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国际人才港"为与中央"千人计划"和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对接,广州先后出台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广州市创新创业。广州设"羊城功勋奖"吸引高层次人才,最高每人奖500万。此外,广州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在全市选拔、资助部分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到海外深造攻读博士。这是广州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各行各业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央组织部公布首批277名"万人计划"名单,安徽省11人入选,列全国第6位和中部第2位。"万人计划",亦称"国家特支计划",是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2012年8月1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组部、人社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