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的步伐。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推进小城镇建设,从科学规划、投入机制、产业兴镇、搞好县域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促进安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安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城镇建设重在提高质量,并提出促进安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小城镇建设对西部地区的意义和作用,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出青海可通过小城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对立的二元结构。经济要素分散及扩大内需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农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的进行小城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溪口镇是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农业大镇,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在整个湖南省西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典型特征.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从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加强黄溪口镇的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西部地区走小城镇主导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不失为其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最佳选择。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应完全区别于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但如何扬长避短,从根本上走出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传统根本上解放思想,真正领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真谛,正确面对问题和差距,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既切合实际又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规划建设理念,从根本上指导西部地区小城镇规划和…  相似文献   

7.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小城镇建设。西部地区处在大开发中,正好乘机借东风,有组织地展开小城镇建设。田园式小城镇建设,旨在把农村小城镇建成具有田园风光,绿树成荫,街楼群立,顺应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承继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融人现代都市风光,育成绿色生活园区,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同自然生成协调发展,步人生态轮回发展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方法 用系统观、区域观将小城镇放到一定的区域中.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及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周边小城镇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到大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特殊的经济、空间发展特征和动力机制。结论 在由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农村腹地共同构成的大的经济区域中,周边小城镇具有更强的发展优势,能够依托中心城市,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指出了提出小城镇建设政策的经济背景,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户籍,规划,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连接着农村和城市,是城市化的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指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促进太原市域村、镇规划建设的科学发展,通过对国家、山西省及太原市出台的村镇建设规划相关规范及法规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太原市村镇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太原市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就“人的城镇化”进程中苏南地区“新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社区新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科普、对新居民进行市民素质培训、增加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发挥社区体育组织的协调作用、增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策略,这对于提高苏南地区“新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其它地区的“新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西部城镇化进程 ,尤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经济学认为,城乡间交易效率和劳动效率的差距是促进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在结合中国现实国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对城市化进程还有负向作用的是城市的专业化经济、农民进城的迁入成本和农村土地使用权及村集体相关福利。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帮助农民致富的措施对城市化进程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比较而言,降低农民进城迁入成本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地区为例,探析了农村与城市在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服装选择,个人卫生、娱乐活动及其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为了解今日农村之变化,为农村更好、更快地城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力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表现为它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未能同步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造成的,但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有其必然性,人为的使其集中难中成效,应该从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使其自然聚集形成新产业区,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借助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将小城镇纳入城镇网络体系中,带动城镇网络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中国城市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两栖式"城市化背景下,通过对典型乡镇外出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现状及意义,由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提出了"五元经济结构"的假设,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但现有的描述二元经济以及城市化模型中极少考虑诸如土地制度等中国特有的制度及现象。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对影响城市化进程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商品化程度和城乡之间的交易效率差距对加速城市化进程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或者简化税收程序等财政手段来促进城市化的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