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中脊玄武质岩浆中早期结晶产物: 高Mg#橄榄石常捕获有早期熔体, 从而形成熔体包裹体. 这些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 本研究获得的东太平洋海隆(EPR) 13°N附近5个站位玄武岩具有很小的K/Ti (0.07~0.12), Tb/Lu (1.72~1.84), Sm/Nd (0.310~0.332)变化范围和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说明亏损上地幔源区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 结合前人的Sr和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玄武岩未经受明显的洋壳混染作用. 通过对校正橄榄石分异和“铁丢失”作用后获得的65个初始熔体包裹体组成分析, 表明这些熔体包裹体具有较寄主玄武岩高的MgO含量, 因此, 可能是寄主岩浆早期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从而能够指示岩浆较早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寄主玄武岩尚处于橄榄石+斜长石共结结晶阶段, 但熔体包裹体具有较寄主玄武岩更高的CaO/Al2O3比值, 且该比值与MgO正相关和Na2O负相关的事实表明寄主玄武岩经历了较高压下的单斜辉石结晶分异. 同时, 根据单斜辉石结晶和熔体包裹体液相线组成计算其平均结晶压力为(0.83±0.25) GPa, 说明这些熔体包裹体平均捕获于洋底以下~24 km左右的上地幔中. 熔体包裹体的Ca8/Al8, Na8与Fe8 之间良好的负相关性, 及其明显高于寄主玄武岩的Ca8/Al8, Na8, Fe8和K/Ti变化范围, 显示这些熔体包裹体形成于不同熔融程度和深度的岩浆混合作用. 另外, 根据寄主玄武岩和熔体包裹体Ca8/Al8, Na8, Fe8和K/Ti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 这些玄武质岩浆仍需要在洋壳中经历其他组成端元的岩浆混合作用. 由此可见, 洋中脊玄武岩斑晶内熔体包裹体组成的多样性并不都反映岩浆在洋壳内的混合和结晶作用, 形成于上地幔压力下的橄榄石中熔体包裹体不能直接与其他矿物斑晶中熔体包裹体共同用于指示洋壳内的岩浆过程. 本次高Mg#橄榄石中熔体包裹体研究证明东太平洋海隆下部地幔中的确存在不同来源深度和熔融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吉强  陈立辉  倪培 《科学通报》2010,55(7):579-588
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熔体)包裹体是研究地幔流体的最直接样品. 应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技术, 研究了山东临朐乔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的各类流体(熔体)包裹体(早期富CO2流体包裹体和碳酸盐熔体包裹体, 晚期富CO2流体包裹体和硅酸盐熔体包裹体). 其中早期富CO2流体包裹体多为高密度纯CO2流体包裹体, 部分含有石墨, CO, N2, 菱镁矿等多种杂质. 两期流体包裹体的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42 GPa和0.80 GPa. 由于碳酸盐熔体包裹体的寄主矿物主要是斜方辉石, 据此推测碳酸盐熔体的形成可能与CO2流体和橄榄石、单斜辉石之间的反应有关. 富CO2流体包裹体中杂质组分的多样性说明橄榄岩曾经经历与流体/熔体灌入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 乔山地幔捕虏体的流体(熔体)包裹体证据说明该区陆下岩石圈地幔曾经被软流圈来源的富CO2流体/熔体所改造.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床的纯CO2流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热阔布金矿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近矿围岩黄铁矿化、网脉状硅化、碳酸盐化发育, 金的主成矿阶段有黄铁矿-石英阶段(Ⅱ)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 主成矿阶段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很发育, 显微观察和冷冻法研究表明黄铁矿-石英阶段包裹体类型以液态纯CO2包裹体(LCO2)为主, 其密度可高达0.85 ~ 1.07 g/cm3, 其次为富CO2包裹体(LCO2-LH2O), 少量富H2O包裹体(LH2O-LCO2).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脉石英的包裹体类型更复杂, 还有CO2-CH4体系的流体, 其固相CO2 Tm低达-78.1 ~ -61.9℃, Th,CO2 也很低, 为-33.7 ~ -17.7℃. 高密度CO2流体的捕获压力估算为150~350 MPa. 激光Raman探针分析证实了纯CO2包裹体的成分特征. CO2流体的δ13C为-10.725‰ ~ -21.151‰, 与地幔矿物中CO2流体的δ13C值相似. 这些特征均与其他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型的热液金矿明显不同. 富CO2流体还具有区域上的特征, 其来源可能与后碰撞造山过程的地幔脱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菲  肖燕  贺怀宇  苏本勋  王英  朱日祥 《科学通报》2014,59(4-5):374-386
对华北东部昌乐-临朐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巨晶及其所携带的橄榄岩-辉石岩捕掳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旨在为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演化提供制约. 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 与寄主玄武岩有成因联系的单斜辉石巨晶、二辉石岩和纯橄岩都具有比MORB略低的He同位素比值(分别为7.0~7.7, 7.4和7.0~7.7 Ra)和接近大气特征的Ar同位素比值; 来自岩石圈地幔碎片的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的橄榄石也具有同样特征的He (7.0~7.6 Ra)和Ar同位素比值, 并且与其部分熔融程度无关, 指示这个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受到过来自地壳衍生熔体的交代. 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具有较低的He含量、3He/4He比值(2.3~7.1 Ra), 结合样品岩石学及前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推测交代华北克拉通之下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熔体可能来自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相似文献   

5.
对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 研究区内8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 且发育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 与高的Th/U 比值(0.33~2.37)一起, 暗示其岩浆成因. 测年结果表明, 研究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两期, 即早二叠世火山作用(峰期为288 Ma)和中二叠世火山作用(峰期为268 Ma). 前者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以及次要的英安岩构成, 它们以相对低的SiO2含量、高镁(Mg# = 0.40~0.59)、富钠(Na2O/K2O = 1.26~4.25)为特征, 同时显示轻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以及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相对亏损, 上述特征反映了佳木斯地块东缘早二叠世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 后者主要由流纹岩及少量英安岩组成, 它们以高硅(SiO2 = 7.23%~77.52%)、贫镁(MgO = 0.11%~0.14%)、富钾(Na2O/K2O < 0.80)为特征, 同时具有强烈Eu, Sr, P和Ti的亏损以及Rb, Th和U强烈富集, 反映其壳源成因, 该期火山岩的形成可能标志着佳木斯地块与兴凯地块之间古亚洲洋的消失和两陆块的碰撞与拼合.  相似文献   

6.
谢磊  王汝成 《科学通报》2005,50(10):1016-1023
浙江桃花岛、青田和山东崂山A型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沿海三个典型的燕山期碱性A型花岗岩体. 利用电子探针对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大部分所观察到的锆石颗粒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显著富钍, ThO2含量大于1%, 最高达10.1%, 超过了前人实验获得的锆石中钍的溶解极限值(ThO22=5.5%±2.5%), 且ThO2/UO2>2, 而另一部分则贫钍, ThO2含量小于1%, 但该区域以包含微米级钍石包裹体为特征, 并常伴有微小的孔洞. 同时进行的初步对比研究发现, 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锆石ThO2含量一般小于1%, ThO2/UO2<2, 并且不含任何钍石包裹体. 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表明, 富钍锆石可以看作为碱性A型花岗岩的标志性副矿物之一. 锆石的富钍性源于其原始岩浆, 预示其深源特点. 因此, 碱性A型花岗岩中高度富钍锆石形成于深源、高温、富钍岩浆的早期结晶阶段; 岩浆分异至晚期出现流体相富集, 富钍锆石受到流体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作用, 导致低钍锆石和钍石包裹体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阿拉套山石炭纪岛弧火山岩中发现有埃达克岩(adakite)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 埃达克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钙碱性的英安岩和流纹岩, 它们都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 但高Sr和Sr/Y比值, 具有不明显Eu异常至明显正Eu异常、明显正Sr异常以及Nb, Ti亏损, 这与世界上典型的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非常类似. 高硅的埃达克岩(流纹岩)具有低MgO含量(0.35%)和低Mg#值(= 100×Mg2+/(Mg2++Fe2+(全铁))(17), 但是低硅的埃达克岩(英安岩)则具有高的MgO含量(2.67%~3.32%)和高Mg# (53~58), 这表明埃达克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橄榄岩的混染. 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富钠(Na2O/ K2O>2.0)、高P2O2与TiO2, 具有正Nb至微弱的负Nb异常以及无Ti至正Ti异常, 可能由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在高地热梯度的条件下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可能由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的洋壳在向博乐地体俯冲的过程中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的发现表明, 博乐地区石炭纪弧下地幔存在俯冲板片的熔融以及板片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的明显相互作用, 也暗示石炭纪可能是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发生俯冲消减的重要时期. 阿拉套山在石炭纪可能处在一种高地热梯度的环境中, 俯冲洋壳的熔融可能是该区石炭纪地壳增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LAM-MC-ICPMS原位分析技术获得了汉诺坝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硫化物Re-Os同位素年龄结果. 硫化物有矿物包裹体和填充裂隙两种产出形式. 其中包裹体硫化物的187Os/188Os 比值为0.1124~0.1362, 187Re/188Os比值为0.0026~1.8027; 填隙状硫化物187Os/188Os比值为0.1174~0.1354, 187Re/188Os比值为0.0365~1.4469. 包裹体硫化物中最大Re亏损年龄(TRD)为2.1 Ga. Re-Os同位素比值小于原始地幔现代值的包裹体硫化物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3±1.2) Ga. 填隙状硫化物与受到后期扰动的包裹体硫化物共同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晚元古年龄值((645±225) Ma), 记录着岩石圈地幔形成后的改造事件. 此外, 填隙状硫化物所记录的1.3 Ga (TMa≈TRD)的中元古代地质年龄也可能记录着一次深部地质过程. 硫化物原位Re-Os同位素获得的不同年龄值反映了汉诺坝岩石圈存在多发地幔事件.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方城新元古代碱性正长岩形成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东段北秦岭构造域的新元古代方城碱性岩体研究, 对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岩石圈拉张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制约. 方城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云霞正长岩、霓辉正长岩和碱性长石正长岩. 岩石为中性(SiO2 = 54% ~ 62%), 富碱(K2O+Na2O = 12%~ 15%)、铝(Al2O3 = 16.81%~23.26%)与大离子亲石元素, 无Nb, Ta, Zr, Hf异常, 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 呈较显著的负Eu异常(δ Eu = 0.13 ~ 0.23), 其εNd(t)值为-1.37~ -3.90, Nd模式年龄为1364~1569 Ma. 正长岩岩浆形成的温度较高(915~1044℃). 岩体形成于板内-非造山伸展构造环境, 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小比例部分熔融, 在上升或侵位过程中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方城碱性正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844.3 ± 1.6) Ma (MSWD = 0.86), 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 为秦岭造山带及华南地区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新元古代碱性岩, 也暗示在844 Ma左右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已由碰撞后伸展转换为板内非造山拉张阶段. 因此, Rodinia拼合过程中沿扬子克拉通边缘形成的碰撞造山过程结束并转入拉张体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时限应不晚于844 Ma.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H2O及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低温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倪培  丁俊英  饶冰 《科学通报》2006,51(9):1073-1078
盐水化合物低温时具有特征的拉曼光谱, 已有实验证明这种拉曼光谱适合于判定标准溶液的溶质性质.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物, 可以被用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的假设的有效性, 也是检验激光拉曼法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溶质性质可行性的关键. 本文采用Sterner和Bodnar提出的方法, 在50/100 MPa, 500~600℃范围内合成了纯H2O体系和NaCl含量为5.12, 9.06, 16.6, 25wt%的NaCl-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 联合使用冷热台和激光拉曼探针, 在低温(-180℃)时原位测定采集了冰及水石盐(NaCl·2H2O)的拉曼光谱. 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的盐水化合物(NaCl·2H2O)具有特定的拉曼光谱, 可以做为鉴定自然界水-盐体系包裹体中NaCl存在的标准. 包裹体中的水在冷冻后以结晶冰的形式出现, 而不是以非晶质的固体(水玻璃)形式出现. 初次冷冻后采集的原位拉曼谱显示了明显的冰峰(3098 cm-1), 但没有典型的水石盐拉曼谱峰出现. 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40~-22℃温度区间观察到明显的相变, 其代表了水石盐的结晶事件而不是熔化事件, 对低于NaCl-H2O体系低共熔点(-20.8℃)的相转变温度的解释应该慎重. 盐水化合物的拉曼谱与冰的拉曼谱的相对强度及截面之比, 指示出流体包裹体盐度的相对大小. 水石盐的3423 cm-1峰与冰峰(3098 cm-1)的峰高、峰的截面积之比是获得NaCl-H2O体系盐度信息的比较理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琼中海西期钾玄质侵入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近, 在海南中部新发现了钾玄质侵入岩. 它们富钾(K2O =2.9%~5.1%; K2O/Na2O=0.95~2.12),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强烈亏损Nb和Ta, 适度亏损Sr和Ti, (87Sr/86Sr)i = 0.70859 ~ 0.71425而εNd(t)=-2.77~-7.49, 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 其源区富集可能与石炭纪-早二叠世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俯冲时, 洋壳及陆源沉积物在深部(榴辉岩相)产生的大量流体-熔体对亏损地幔的交代有关. 钾玄岩结晶年龄为(272±7) Ma(SHRIMP锆石U-Pb法), 与琼中强过铝花岗岩时代相近, 且都普遍具有同侵位韧性变形构造, 应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早期(同逆冲期). 钾玄质侵入岩的原始岩浆是由于俯冲板片断离、热软流圈上涌, 导致富集了的楔形岩石圈地幔—含金云母石榴石橄榄岩发生减压脱水熔融的产物, 熔融深度>80 km, 熔体上升过程中与不同的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并伴随分离结晶作用(AFC). 结合其他资料, 提出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的碰撞拼贴发生于约287~278 Ma, 是Pangea超级大陆聚合过程的一部分, 缝合带可能位于Song Ma-北部湾-云开大山北缘-武夷山一线.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熔体回转振动黏度仪测定了Al1-xMgx(0≤x≤0.10)(质量分数)合金熔体在973~1173 K温度范围内的黏度. 在该温度区间内, Al1-xMgx(0≤x≤0.10)合金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 Arrhenius公式. 在研究的合金体系内, 熔体黏度随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合金熔体的黏度与其玻璃形成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差异性折返: 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南部和北部经历了具有明显不同的折返过程, 主要表现为在北部榴辉岩中有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苏鲁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矿物及脉石英中存在有五种类型包裹体: 在超高压-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捕获的A型N2±CO2包裹体; 在榴辉岩发生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期间被捕获的B型纯CO2液相包裹体; 在高压榴辉岩重结晶阶段被捕获的C型CO2-H2O包裹体和D型高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最晚(角闪岩相退变质甚至更晚)阶段捕获的E型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石榴石中密集分布的B型高密度CO2流体的发现为本区榴辉岩相岩石遭受了麻粒岩相叠加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中天山干沟一带花岗质岩类SHRIMP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玉若  刘敦一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科学通报》2006,51(22):2665-2672
新疆地区广泛分布花岗质岩类, 中天山干沟一带的花岗质岩类主要分为两类: 强烈变形的眼球状花岗岩和无明显变形的细粒花岗岩. 干沟眼球状花岗岩变形强烈,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 具有较高的K2O, Rb, Y和Th含量, 而Sr的含量低, Sr/Y值低; 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 Rb, K和Th)相对于高场强元素(如Zr, Y和Nb)的含量高. 细粒花岗岩变形不明显, 属于钙碱性系列, 具高Sr, 低Y, 亏损HREE等与埃达克岩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Na2O/K2O值<2(为1.76~1.91), 具较高的ISr值(0.70689~ 0.70981), εNd (t)为-2.4 ~ -5.3. 对这些花岗质岩类中的锆石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 眼球状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428 Ma左右, 细粒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361~368 Ma; 并进一步探讨了米什沟-干沟洋盆的闭合时限以及中天山造山带的后期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鲁榴辉岩钾长石+石英聚合体中重晶石矿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森  刘福来  梁凤华  陈方远 《科学通报》2007,52(19):2312-2318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的绿辉石中, 发育具有柯石英(?)假象的自型或半自型钾长石+石英多晶聚合体. 在钾长石和石英中, 发育半自型或浑圆状的重晶石. 重晶石的大小普遍小于1 μm, 个别可达3~5 μm. 利用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EDS)对重晶石进行了矿物化学测试, 结果表明, 这些重晶石的SO3变化范围较小为33.86%~41.12%, SrO和BaO的变化较大, 分别从0~34.65%和24.12%~63.55%; SrO与BaO呈近乎线性负相关关系, 说明它们是重晶石(BaSO4)和天青石(SrSO4)的固溶体; 它们的Sr/Ba摩尔比值高度变化, 从0~2.1. 榴辉岩中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的重晶石不仅表明了大陆地壳物质深俯冲作用伴随着明显的氧化作用, 而且表明了有限的流体作用使它们在退变质作用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南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罕见的原生高密度盐水溶液包裹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沈昆  张泽明  肖益林  许志琴  J.Hoefs 《科学通报》2003,48(10):1076-1081
在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发现了原生高密度流体包裹体. 这种包裹体在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呈孤立和小群分布, 冷冻法确定包裹体的低共熔温度≤–52℃, 在重复冷冻-升温的特定阶段, 液相包裹体中出现气泡, 测得液-气均一温度≤–12.5℃, 由此得到流体成分属CaCl2-NaCl-H2O体系, 流体密度为1.27 g/cm3, 在相当于榴辉岩相峰期温度下的压力约为2.4 GPa, 接近超高压变质条件. 这类包裹体在榴辉岩的折返过程中与寄主矿物发生反应, 形成含水硅酸盐矿物, 并使其密度降低, 转变成气液多相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南苏鲁超高压岩石含柯石英锆石中的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刘福来  许志琴 《科学通报》2004,49(2):181-189
对锆石微区性质、显微结构、激光Raman测试及阴极发光图像的研究结果表明, 南苏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中的锆石均保存了与柯石英等典型超高压矿物共存于同一变质增生锆石微区中的流体包裹体, 多数为CO2(气)-H2O(液)两相, 且以H2O液相为主的流体包裹体, 少数为单一的H2O液相流体包裹体, 表明苏鲁地体的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超高压变质阶段并非处于“干体系”环境, 而是处在有流体参与的相对“湿体系”环境. SHRIMP定年结果显示, 含柯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变质增生锆石微区的U-Pb年龄为233.7±4.3 Ma, 可能代表了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峰期阶段至峰后降压初始阶段锆石生长时间. 其他锆石边的U-Pb年龄为213.2±5.2 Ma, 代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锆石增生的时间. 因此, 苏鲁地体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主要出现在中晚三叠世, 不过在超高压阶段依然存在流体活动. 这些结果不仅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性质、演化以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而且为今后在世界各地超高压岩石中准确识别原生流体包裹体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漠河县洛古河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另有少量的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 属高钾钙碱性岩系, 分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个单元. 石英闪长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54.79%~58.30%之间, Na2O/CaO为0.79~1.53, Shand指数介于0.77~0.82之间, 为准铝质岩石; 二长花岗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65.29%~66.45%之间, Na2O/CaO为1.73~3.43, Shand指数多数<1.05, 为弱过铝质岩石. 稀土元素总量为180.18~344.32 mg/g, 具Eu负异常(0.33~0.82), 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N介于4.12~10.45), 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 富集Rb, Th, U, K, La, Ce, Nd, Hf, Zr和Sm等元素, 而强烈亏损Ba, Nb, Ta, Sr, P和Ti等元素. 其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洛古河岩体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 属后碰撞花岗岩类. 石英闪长岩单元和二长花岗岩单元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17±9和504±8 Ma.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 标志着萨拉伊尔运动结束于500 Ma左右, 表明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北支在早古生代期间已经封闭, 完成了古亚洲洋北洋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9.
史仁灯  杨经绥  许志琴  戚学祥 《科学通报》2004,49(12):1179-1184
在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发现玻安岩系火山岩, 岩石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质熔岩角砾岩以及侵入其中的安山玢岩组成, 具有高SiO2 (55.61%~59.23%)和MgO(6.63%~13.08%, 平均9.13%), 低TiO2 (0.23%~0.39%), 高Ni, Cr等难熔元素(Ni平均116 μg/g, Cr平均354 μg/g), 高Al2O3/TiO2比值(36~54)和Mg# (0.61~0.74)的特征,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稀土元素的(La/Gd) N平均等于1.70, (Gd/Yb) N平均等于0.83, 具U型配分模式, 与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一致. 认为其形成于洋内岛弧的弧前环境, 推测在班公湖-怒江带发生过洋内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汉诺坝玄武岩携带的条带状麻粒岩锆石进行了背散射、Hf同位素、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结果表明: 条带状麻粒岩为早期下地壳样品, 其成因很难用单一的过程来解释, 而是包含着地壳再熔融岩浆作用、幔源物质参与、变质分异作用和早期的下地壳拆沉作用等复杂过程信息. 岩石中除有3097~2824和2489~2447 Ma的古老年龄信息外, 80%的锆石给出1842±40 Ma的年龄值. 老年龄锆石有高的εHf值(达+18.3)和高的Hf模式年龄(2.5~2.6 Ga), 说明形成该岩石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的亏损地幔. 早元古代锆石的eHf值多变化于零附近; 个别有较高的εHf值(+9.2~+10.2), 表明早元古代时华北东、西部地块碰撞拼合并导致克拉通最终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