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天空中有两种规模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GPS和GLONASS的组合系统在任何时间内都能接收到11颗卫星的组合,它能很好地改善系统的几何因子,使得系统可用性达到100%,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也能大大地提高。单独使用GPS或GLONASS为提高定位精度须采用差分技术,使用差分技术就增加了地面基准站的投入和系统的复杂性,在组合系统下本身精度就提高多了。由于GPS和GLONASS具有不同的轨道面,卫星分布也不同,GPS适合于中纬度地区,GLONASS适合于高纬度地区,两者兼容互补作用 很强,所以GPS和GLONASS组合系统的实用意义特别重大。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深入研究这种组合系统以减小GPS的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17日一个强太阳风激波到达地球,同时地面GPS接收机网络观测到TEC的突然变化,在Hao等人(2017)的工作中把TEC变化初步归因于激波对向阳面磁层的压缩,本文进一步分析北斗接收机和更高时间分辨率的GPS接收机的观测,并推断等离子体沿垂直地磁场磁力线的方向朝向地球运动,会在低纬赤道面附近形成一个等离子体汇聚的区域,所有穿过该区域的GPS和北斗卫星信号都会观测到TEC的变化.此外,本文考察了多个LEO卫星上搭载的GPS接收机观测,没有发现相关的TEC扰动,原因可能是事件发生的瞬间LEO卫星没有处于最佳的观测位置.通过考察上述多种观测数据,我们认为GNSS TEC技术可用于对激波压缩磁层过程的遥感观测,未来有望成为卫星实地探测技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美国GPS系统、饿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Galileo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日本和印度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了GPS系统星座维持、有效载荷、自主导航、信号调制和地面站改造等最新技术特征,以及GPSⅢ系统技术及研究进展,分析论证了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低纬度地区6个GPS观测站2001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关系明显,GPS周跳主要发生在两分季附近(3~5月和9~11月),且一些日期6个台站的日周跳发生次数变化趋势一致,这种周跳的季节依赖特点与同期我国广州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季节依赖特点类似.结合周跳的地方时依赖特点,可以推断仰角大于一定角度时的周跳与该地区上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不同地磁纬度观测站日周跳次数的比较,可以看到在同一时间段内该地区处于较高纬度的LUZH台站的日周跳次数要明显小于其他台站.以相距很近的两个GPS台站2001年日周跳次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一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同样电离层条件下周跳对GPS接收机本身硬件质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射电观测系统中,接收机作为核心部分将天线接收到的太阳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数字化处理等操作后生成射电频谱.但接收机内部各种器件的幅频特性不一致性将导致接收机输出信号失真,这种失真在宽带信号时更加严重,使系统输出信号平坦度变差,进而影响观测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信号不平坦主要来源于系统固定增益的不平坦度及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汽车定位监控系统中GPS定位精度低、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GPS和GSM/GPRS设计的混合定位车载终端设计方案,实现了单次定位、连续定位、电量查询、电量告警等功能,大大缩短了定位时间。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启动时间长,耗电较高,在室内很难收到卫星发回的GPS信号。本混合定位系统主要有四部分:车载定位终端、主控调度服务器、SiRF公司的定位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的多用户组成。冷启动时,本终端在用户发出定位指令后大约40S内即可迅速完成定位,首次捕获GPS信号的时间仅需几秒,连续定位可以持续上千次,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度。  相似文献   

7.
伪距测量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一大显著区别之一。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必须通过PRN码测出用户接收机到各颗卫星的距离,才能定位。卫星钟差、用户钟差、多普勒效应、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都使测距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称为伪距。伪距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定位的精度。为定量分析伪距测量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本文给出选择不同星的伪距和同一伪距不同误差情况下对最终定位结果的影响,为接收机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软件无线电的突发模式非相干二进制CPM接收机。该接收机采用前馈结构,利用FFT算法对前导进行捕获和分析,可以快速实现载波频偏和符号定时误差的联合估计,采用多符号检测算法来对CPM信号实现解调。通过仿真和对硬件的需求分析验证了本接收机可以有效检测信号的到来,快速实现载波和符号的联合同步,且比传统接收机具有更低的误码率。相对较低的硬件复杂度也使得接收机容易在FPGA上实现。  相似文献   

9.
交通出行调查是交通规划和模拟不可或缺的数据收集手段,GPS能提高交通信息获取的效率和精度,因此利用GPS交通调查技术辅助或替代传统交通调查成为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趋势。本文评述了这种趋势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外GPS技术在交通调查中运用的经验和局限,结合对国内商业化GPS仪器以及国外交通调查专用GPS仪器的调研和评比,为如何选择GPS仪器进行交通调查提出一些评估指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技术HSDPA的性能, 提出了一种Turbo迭代码片均衡接收机结构. 该接收机主要由码片均衡器, 软入软出(SISO)的多码道检测器与Turbo解码器构成. 码片均衡器对信道进行均衡参与第一次迭代, 其后的每次迭代中, 检测器输出的外信息作为解码器输入的先验信息, 而解码器输出的外信息则作为检测器输入的先验信息. 计算机仿真表明Turbo迭代均衡接收机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接收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现代大地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下,大地基准要作哪些更新?要引入哪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文中提出了现代大地基准要考虑和顾及六个要素,即高精度,涵盖全部国土,三维,地心,动态,国际接轨。建议在国家GPS2000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GPS网点和永久性追踪站,构建有足够数量和合理分布密度的新的大地坐标框架点。现代大地基准应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测定高精度的三维地心坐标提供可靠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9和MCX314AL为核心的嵌入式数控硬件平台,采用专用CAN总线局域网收发器,设计了一种新型局域网嵌入式数控系统。详细介绍了嵌入式局域网数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数控系统软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公交车载设备的现状,提出了一款基于wince操作系统和GPS全球定位技术的嵌入式多功能车载播报器,并介绍其功能、组成原理和关键技术.该系统采用S3C2416为主控单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OS采用wince5.0为内校,SD卡作为存储媒介,预留3G接口,并为公交车上现存的LED显示屏、视频监控等硬件设备预留接口,实...  相似文献   

14.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现象引起的频率漂移会明显地恶化系统性能,导致误码率的增加.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个载波同步系统,采用数字Costas环载波恢复技术补偿多普勒频移.系统可以有效跟踪大多普勒频移,从而实现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15.
欺骗干扰给卫星导航接收机带来巨大威胁,而现有的文献均把欺骗干扰识别作为抗欺骗干扰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涉及欺骗干扰抑制方面的文献很少.本文针对卫星导航接收机抗产生式欺骗干扰问题,根据接收机具有不同干扰先验信息的3种情形,分别提出并证明了3个命题.这些命题给出了极大似然检测器在干扰背景下对真实卫星数据的检测性能界.命题表明,在具备干扰信道先验信息时,极大似然检测器具有良好的抗产生式欺骗干扰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不解算GPS基线,而直接解求三维变形量的原理及正确性的验证,介绍了研制的Gquicks1.5版本软件系统流程及主要功能模块。通过在三峡库区GPS滑坡监测实践的应用,总结了GPS观测纲要,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cases of animal mimicry, the receiver of the signal learns the truth that he is either dealing with the real thing or with a mimic. Thus, despite being a prototypical example of animal deception, mimicry does not seem to qualify as deception on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since the receiver is not actually misled. We offer a new account of propositional content in sender-receiver games that explains how the receiver is misled (and deceived) by mimicry. We show that previous accounts of deception, and of propositional content, give incorrect results about whether certain signals are decep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