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阔无垠的海洋,多年来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而进行激烈角逐的场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美苏两国在大力争夺宇宙空间“高边疆”的同时,也并没有放松在占地球表面积71%左右的海洋上的争夺。美苏两霸在全球海洋展开的角逐与争夺已成为当前世界局势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呼唤和平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局势让人印象深刻。当时美苏争夺激烈,世界各地也“热点”频出,动荡不安的消息充斥着各国媒体。就在这时,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  相似文献   

3.
美苏之间的对抗与缓和,直接影响着东西方关系与世界和平。它成了人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近两三年来,美苏的争夺态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变化一、总的说,美苏的争夺仍处于僵持局面,双方互有进退得失。美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加强了攻势,显得略占上风,但是在苏联的坚决对抗下,也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国际核态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采取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使得美苏之间没有发生大战,于是核威慑战略成为核国家的普遍战略。现在美国核战略从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国际安全是更加有保障了,还是不如以前确定了?如果核国家采取防御性的相互威慑和进攻性核战略其结果都一样的话,则说明核国家不需要核战略,因为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就足以稳定国际和平。但如果结果不一样的话,那么进攻性核战略从理论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冷战时当美苏采取相互核威慑政策时,中等核国家的有限报复战略是有效的,但现在美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已不存在,中小核国家原有的核战略是否还有效?如果已经无效,这些国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就是说全球的核态势是否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中国来讲,中国是否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又有哪些战略可供选择?今天请几位专家来,就是想请大家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以引起各方的关注。美国现在拥有绝对超强的实力,所有的核国家都不想与之对抗,于是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核国家都采取了低调政策。不过这些核国家暗中仍会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核政策。这些国家虽没有与美国在核力量上一争高低的想法,但却会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核武库。除了巴基斯坦外,所有中小核国家都会在加强核武器进攻能力的同时研制反导系统。这意味着使用小型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增长。———阎学通  相似文献   

5.
世界点滴     
人民需要和平美国出版的「联合国世界」六月号中,有一段这样说:如果让美苏两国的人民决定,美苏要不要战争,则战争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根据美国丹佛大学的「全国舆论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of Denver University)最近测验的结果,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国人民,认为美苏人民都不需要战争。测验中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认为目前美苏意见的分歧,已经严重到需要诉诸战争了吗?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答复,是否定的。联合国的讽刺联合国机构最近为了租屋给它的雇员住,在纽约和「万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发生了一个小风波。这一小风波,对于作为世界和平理想的联合国,对于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是一个大讽刺。原因是联合国准备向这个人寿保险公司租赁一个有着九百十二个公寓房间的房屋。当他们准备签订合同的时候,公司方面提出一个条件,要把每一个住户,都让  相似文献   

6.
美苏关系及其相互政策动向,是国际形势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希望美苏改善关系,并在军备控制和地区争夺等问题上达成不损害他国利益的协议,以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但是问题是复杂的,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相互交织,实际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究竟如何,须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4月上旬,本刊邀请在京的一部分国际问题研究者举行座谈,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各抒己见。看法有同有异,有相互补充,也有相互辩诘。本刊一本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精神,据实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题为“战略防御倡议”的广播讲话,立即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战略防御倡议”后来被人们俗称为“星球大战”计划。战争历来有进攻和防御两个方面。在今天,美苏两国都拥有上千枚战略核导弹,各自指向对方领土,这些核武器可以将世界毁灭数次。因此美苏两国都处于对方战略核武器进攻的威慑下,出现了“恐怖平衡”。但是一旦有一方不怕威胁,这种平衡就不存在了。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了求得对苏联的战略优势,企图在太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区掀起了一个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运动。这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所进行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斗争的继续,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空前觉醒的新标志。一百多年前,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召开“和平之友大会”,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作为大会主席,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号召。自那时以来,世界上战争不断,人民群众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也没有间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展开激烈争夺,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毁灭性的核武器越积越多。核战争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和美国当前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弄清它们所推行的全球争霸战略,它们的战略态势和特点、双方力量的对比和变化等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加强反霸斗争、是十分必要的。攻势和守势在今天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性的角逐中,从全局看,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出了我的一本书——《论和平与发展时代》。有朋友问及,这个问题提出和争论已有十多年了,为什么现在又想起要出这么一本书?我倒也愿意趁此机会作点说明。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科索沃战争在我国舆论界引起的一个突出反应,就是对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动摇和怀疑。这可不是什么学术争论上的小事。因为把和平与发展定为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表明这是我们对当今时代和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因而是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观察与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  相似文献   

11.
探讨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权益争夺的基本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认为二战期间,出于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大局,美苏在新疆的扩张表现出相互妥协的特征;二战结束后,苏联企图恢复对新疆的控制,美国则将新疆作为反苏反共的前沿阵地,双方在新疆的扩张表现为激烈争夺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对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索性揭示,旨在为做好新时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共性上看,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功能是不断强化的;从个性上看,可以分为战争条件下的两位一体、相对和平条件下的积极作为、“临战状态”条件下的紧急应对与和平建设条件下的战略强化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8,(1)
20世纪是不平静的世纪,199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岁月交替、世纪跨越之际,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既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和建设欢欣鼓舞,又对实现新世纪我军建设的宏伟蓝图充满信心。然而,随着"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对抗的军事战略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制约战争的因素进一步增长。但是作为战争根源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帝国主义曾经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千百万无辜的生灵涂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全世界人民正在企望和平和安定的生活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却又在世界各地燃起了侵略的殖民战争的火焰,使世界人民重新面临战争的威胁。帝国主义企图以战争来挽救自己垂危的命运,但半个多世纪的人类历史证明,每次战争的结果,都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越来越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和制止战争的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社会主义苏联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的诞生,从而开辟了人类走向和平的新纪元。这是世界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追踪     
概述: 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使得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伊拉克这一文明古国,人们在科技领域的注意力也集中到军事高科技、战争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上。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伊拉克战争毕竟是局部战争,并不会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态势,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竞争仍然是当今世界主流,因此科技仍然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还点,这也表  相似文献   

16.
亚洲太平洋地区美苏争夺更为激烈亚太国家面临“内政年”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 现在,我简略地谈谈对1986年和1987年亚太地区形势的一点粗浅看法。 1986年亚太形势总的特点可概括为四点:一是美苏继续加紧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巩固各自的势力范围;二是亚太各国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区域性合作;三是亚太各国人民反对核竞赛、反对战争、反对独裁的斗争出现新形势;四是柬埔寨抗越斗争形势有好转,阿富汗反侵略力量在加强。展望1987年亚太地区总的形势,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很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紧张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于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迅速借助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予以实践,显示了争夺战争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地区利益和分担战争责任以及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的特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的辉煌胜利更加推动了这一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国纷纷预测,世界经济的重心正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时代”即将来临,“新的世界文明中心”将在太平洋盆地崛起。但是人们也看到当前亚太地区正潜伏着各种动荡的因素,尤其是美苏两霸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明显加剧,直接威胁到这一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目前这一地区的各种促进和阻碍繁荣与稳定的因素相互交织,使亚太地区的局势成为举世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紧张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于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迅速借助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予以实践,显示了争夺战争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地区利益和分担战争责任以及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的特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的辉煌胜利更加推动了这一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苏维埃国家存在的整个时期,从它诞生以来直到今天,苏联共产党高举着和平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忠实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各国人民友好的伟大原则,一贯进行并且今后仍将继续进行争取普遍和平和国际安全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目前阶段,当帝国主义者挑起新的、毁灭性的原子火箭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的时候,这一斗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和全体进步人类的命运的历史意义是无可估量地增长了。今年1月底到2月初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在保工和平和防止新战争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