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燃煤过程中硫析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硫的污染排放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城市污泥与神府煤共气化过程中硫元素的挥发行为。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与热力学计算,讨论了含磷化合物对硫挥发行为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中磷酸铝可与硬石膏发生反应,使混合物中硫元素在较低温度下挥发出来。当气化温度为900~1 200℃时,污泥对硫元素挥发比例影响最为显著。当气化温度为1 000℃时,含磷质量分数为0.5%与1.0%的污泥-煤混合物中,硫元素挥发比例较神府煤分别上升了19.2%和35.5%。当气化温度高于1 300℃时,样品中大部分硫元素挥发出来,污泥对混合物中硫元素挥发比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含硫气藏中的硫微粒运移和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溶解、析出,硫与高含硫气体混合物相态变化特征,硫微粒的运移、沉积规律和硫沉积储层伤害等基础上,引入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描述硫微粒气固运移、沉积数学模型,结合实验建立了硫沉积储层伤害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某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对气藏生产的影响.模拟结果说明:整个气藏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硫沉积;硫沉积对气井生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生产后期;后期硫沉积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在井筒周围;高速气流能够将析出的硫微粒携带出地层,因此,合理控制气井产气量可以减少硫微粒在地层中的沉积,降低对地层的伤害,提高高含硫气藏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4.
硫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硫供应不足会显著地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了阐明硫的生理作用及硫与磷的关系,本实验探讨了缺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代谢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早稻品种桂朝13.将萌发5天后的幼苗分别移植在缺硫及加硫的营养液中.营养液的  相似文献   

5.
冶炼了五炉不同硫含量(在0.009—0.092wt.%范围内)的GCr15轴承钢,系统地研究了轴承钢中硫的作用及对接触疲劳性能和断裂韧度K_(I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硫含量提高,钢基体中固溶的硫含量不变;硫含量为0.045wt.%的轴承钢接触疲劳性能最好;硫对轴承钢断裂韧度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现行标准中硫及硫化物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硫代、连多硫酸根等中所带电荷在不同位置时对氧化数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确定硫代、连多硫酸根等中每个硫原子氧化数的方法.对有些硫代、连多硫酸根等所得的结果与某些教材和论著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硫代、连多硫酸根等中所带电荷在不同位置时对氧化数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确定硫代、连多硫酸根等中每个硫原子氧化数的方法。对有些硫代、连多硫酸根等所得的结果与某些教材和论著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然气中硫溶解度的室内实验模拟,发现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是影响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主要因素。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硫的溶解度增大;同时气体中硫化氢以及重质组分的含量也是影响其溶解度大小的组分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前者的作用说明了硫在天然气中的化学溶解的存在,而后者仿佛就是硫的天然物理溶剂,重质组分含量越高硫的溶解度越大,且随着组分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理既包括化学溶解也包括物理溶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对认识和防止高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在地层发生硫沉积,合理高效地开发该类气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管式炉正交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气态硫化物的生成不仅与燃烧条件有关,而且与煤质特性和煤中硫的赋存形态有关。在确定的燃烧条件下,煤在炉内停留时间的影响最大,燃烧温度的影响次之,燃烧气氛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所揭示的影响硫析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重要度及影响趋势,为考察各单因素对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对硫氧镁水泥改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和提高硫氧镁水泥的基本性能,在硫氧镁水泥中掺入柠檬酸,文章研究了柠檬酸对硫氧镁水泥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柠檬酸可延缓硫氧镁水泥的凝结时间,提高硫氧镁水泥的强度,有效抑制硫氧镁水泥的收缩,提高镁水泥耐酸碱腐蚀能力,对硫氧镁水泥具有很好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特别是酸性废水和含有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日趋广泛.针对人工湿地中硫的迁移和转化,综述了硫在人工湿地中的硫循环,硫酸盐及硫化物生物和非生物性质的硫转化,以及植物、微生物等对硫循环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指出,对于水平潜流系统中近根环境的深入认知和研讨是一个必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用失重法研究了35℃~50℃时硫代氨基脲在0.8mol/L和2.0mol/L盐酸中对铝腐蚀的影响,发现在2.0moL/L盐酸中硫代氨基脲对铝有缓蚀效果;而实验结果亦表明在0.8M盐酸中硫代氨基脲对铝有明显的增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14.
液化石油气(LPG)中极少量的硫化物会对铜质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LPG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因此研究LPG中硫化物对铜腐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了LPG中不同含量的羰基硫、乙硫醇及硫化氢对铜片腐蚀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究了这3种硫化物对铜片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当LPG中羰基硫和乙硫醇的含量为20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硫化氢的含量为5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随着硫化氢含量的增加,腐蚀程度加剧;当3种硫化物的含量为20 μg/g时,铜片均出现明显的腐蚀产物,腐蚀以局部腐蚀为主。羰基硫和乙硫醇的腐蚀产物中含有机化合物成分,硫化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无机物Cu2S和Cu2O;羰基硫对铜的腐蚀过程为铜原子与羰基硫中的硫和碳成键,形成羰基硫化铜,或者铜原子与硫成键,形成缔合后的复杂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提升管循环流化床连续反应再生手段,考察再生条件对硫转移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温度的增加,硫转移剂的脱硫活性增加;再生器主风量影响催化剂的烧焦效果,但对硫转移剂的脱硫率没有明显的影响;烟气中过剩氧含量降低,硫转移剂的脱硫效果受到影响,但实验所用硫转移剂在烟气中氧气质量分数为0.8 %时,SO2脱除率可达90 %;催化剂在再生器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影响硫转移剂的脱硫性能,停留时间越短,则脱硫率越低,即使停留时间为13 min,催化剂的脱硫率也可超过81 %.  相似文献   

16.
评述了煤的化学组成和操作工艺条件对煤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硫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硫与黄铁矿硫的燃烧行为存在着重大差异.煤灰中含有多种固硫活性组分.煤灰固硫的数学模型有待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钢包炉废渣水热浸出去硫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热法对钢包炉废渣中硫进行浸出去除,并分析其浸出机理和热力学影响因素.钢包炉废渣中的硫在水热浸出处理过程中是以S2-形式进入浸出液中,与水离解出的H+结合先形成HS-,而后进一步形成H2S,最终达到将废渣中硫浸出去除的目的.废渣中硫的水热浸出过程为吸热反应,ΔrHθ=29 570 J/mol,标态下温度T>450 K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提高温度有利于硫的浸出.影响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有温度和硫化氢分压.T<850 K时,硫的浸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T>850 K时,硫的浸出主要受硫化氢分压的影响.本实验温度条件下,温度为浸出过程的主要热力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研究所需录取的资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得到.因此,针对井筒附近发生硫沉积的高含硫气藏,建立了硫沉积复合气藏产量递减数学模型,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分析了硫沉积对气井产量递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递减中期,硫沉积区含硫饱和度越高,无因次递减产量积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湿法脱硫钙硫比概念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运行参数说明了钙硫比对脱硫系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钙硫比的因素,并进一步论证了钙硫比对脱硫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湿法脱硫系统运行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酞菁钴四磺酸钠,在气——液相反应中,以空气为氧化剂,将硫化钠催化氧化成元素硫和硫代硫酸盐。在四硼酸钠溶液中,测定了该催化剂浓度对吸氧速度及选择性的影响;在磷酸盐溶液中,测定了磷酸盐浓度和溶液PH 值对吸氧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