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淮北麦区是安徽省的主要麦区,面积146.7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统计分析表明,淮北麦区共有天敌41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2种,寄生性天敌9种.在各种麦田天敌中,以瓢虫类发生量最大,其中七星瓢虫占60.6%,龟纹瓢虫占20.0%,异色瓢虫占5.6%,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类分别占2.0%、1.9%和0.5%,其它天敌占8.4%.通过分析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上对麦田主要害虫麦蚜的追随关系可以看出,七星瓢虫是麦田的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是麦田的非优势天敌.一般年份,淮北地区麦田天敌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只有一个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滞后麦蚜高峰5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天敌的发生盛期.对于淮北地区麦田天敌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3.
《武夷科学》2021,(1):1-7
研究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前后,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结果显示,烟蚜茧蜂的寄生,对各龄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当烟蚜数量固定为5头时,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与烟蚜茧蜂的数量、蜂-蚜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且蜂-蚜距离对烟蚜定位烟叶的影响比烟蚜茧蜂数量对其影响更大。当烟蚜数量固定为2头时,烟蚜数量、蜂-蚜距离对该烟蚜定位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烟蚜数量和蜂-蚜距离双因素的作用下对烟蚜定位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结果说明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不受烟蚜茧蜂寄生与否的影响。虽然烟蚜茧蜂没有直接寄生烟蚜,但可能由于烟蚜受到烟蚜茧蜂气味、激素及视觉等间接影响,从而延长了烟蚜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因此,试验结果可为烟田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是否要继续释放烟蚜茧蜂、放蜂量多少等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蚜(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云南省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生产中还是以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危害.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户都在寻求以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烟蚜危害.烟蚜茧蜂是自然界控制烟蚜的一种优势天敌.作者在云南省玉溪烟区经过5 a的研究和推广,形成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大规模繁殖和释放技术.对大量繁蜂的设备和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高粱田中高粱蚜及几种天敌的田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3年采用定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试验地进行调查以了解高粱蚜及几种优势天敌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高粱蚜7月初开始危害高粱叶片,8月初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初开始消退,成虫发生历期70~80 d;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对高粱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现状,对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今后烟蚜茧蜂推广应用中应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繁殖与释放技术水平,加强繁蜂基地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推动烟蚜茧蜂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巩固烟蚜茧蜂在烟蚜生物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防治烟蚜技术,重点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对烟株的影响和对烟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烤烟的长势影响不大,药剂主要从施药部位随着水分从下向上输导,药效期长达18 d,对烟蚜茧蜂羽化率有轻微影响.这些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烟草、天敌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云南省11州市主要烟区的6个烟田种群、13个工厂繁育种群以及1个野生种群,基于线粒体atp6、cox1、cob和nad2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解析云南省主要烟区烟田烟蚜茧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烟蚜茧蜂的科学释放和蜂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10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58个多态性位点和...  相似文献   

9.
新疆吐鲁番棉区自然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棉花苗期至吐絮期施药棉田和不施药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天发生动态,结合投影寻踪回归分析结果评价棉田中自然天敌 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药棉田中草蛉和瓢虫对棉蚜有着良好的自然控制能力,施药棉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虽能短期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但同时也严重杀伤了其天敌,不能达到长期控制蚜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晋中市榆次区聂村苹果园绣线菊蚜数量及其天敌种类与数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锈线菊蚜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天敌只有瓢虫类、草蛉类、蜂类三种,九次调查中有五次天敌与蚜虫的数量比都小于1:150,二者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1.
百合上桃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百合上桃蚜种群数量季节变动动态。结果表明.为害百合的桃蚜主要来源于周围植物迁入的有翅蚜,桃蚜种群在5~6月达最高峰。气候因子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明显影响桃蚜种群数量变动.其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13.9757 0.007198X1—0.0000007572X1^2和Y2=10.2812 0.02267X2 0.0000032586X2^2。桃蚜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敌数量变动呈密切正相关.其回归关系式为:Y3=635.3057 1.5661X3-0.00009311X2^2。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烟蚜的生物型,田间种群消长与分布、为害损失,以及影响种群动态的生态因子.烟蚜的防治方法包括栽培管理措施、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并讨论了烟蚜控制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桃蚜(Myzus persicae)的关键抗性基因并构建抗性调控网络,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EGs)对桃蚜抗性研究的GEO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出2 426个枢纽基因和2 263个差异表达基因探针.将关键抗性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获得154个桃蚜关键抗性基因,并绘制桃蚜的抗性调控网络.结果表明:acpp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是大多数Cry蛋白不能有效杀死桃蚜的原因之一;参考抗蚜Cry1Cb2蛋白和11个靶标蛋白的对接规则,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10个新的Cry蛋白可能对桃蚜具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4.
蚜虫传播烟草蚀纹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粉虱座壳孢菌毒素杀虫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柑桔园内分离出的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经发酵培养,萃取得到内、外毒素的粗提物,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烟粉虱和桃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龄粉虱和蚜虫对外毒素敏感,处理2d后的粉虱死亡率在80%以上,处理后的蚜虫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内毒素对粉虱也具有杀虫活性,而对蚜虫未检测到活性。座壳孢菌外毒素对蚜虫具有杀虫活性未见报道,是新的毒素资源。  相似文献   

16.
荆新红  张光耀 《武夷科学》2010,26(1):100-104
2007-2010年对西安市行道树国槐(Sophora japonica)主要害虫种群进行调查,基本查清了西安市行道树国槐的虫害种类和各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发现行道树国槐上常见虫害23种,其中需要进行防治的有9种,分别是国槐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槐蚜(Aphis robiniae)、槐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槐叶柄小蛾(Cydia trasias)、双齿小蠹(Sinoxylon japonicus)。对9种常见害虫进行了为害特点的研究,发现国槐害虫的种群消长动态依时间变化而变化。同时发现益虫13种。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与玉溪烤烟区气候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云贵高原上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玉溪为样本区域,选取8个气候指标为比较因子,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分析川西南5县(市)烤烟生产的气候条件,为川西南烤烟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