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球墨铸铁轧辊的补缩,一般是采用砂型明冒口和浇注后每隔20—25分钟用过热铁水点冒口1—2次的办法解决,这样的工艺使冒口金属消耗量占轧辊毛重的15%左右。为了节约金属和提高轧辊上辊颈质量,本研究工作是采用铝型膨胀发热剂单独使用或与绝热套组合成的保温冒口,以取代原工艺以稻草灰覆盖的干砂型冒口。经过实验室及现场对此实验表明:采用保温冒口以后,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间延长了33—62%,缩孔形状由倒锥形变为盆形,轧辊冒口的致密段高度增加,省去了用过热铁水点冒口的工序。冒口高度可以降低25~50%,节约冒口金属量20~50%。研究工作表明:采用保温冒口是解决球铁轧辊补缩的最合理、经济而简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耐高压的液压件采用球墨铸铁(简称“球铁”)材质是一项先进技术。但是球铁的补缩困难,特别是对薄壁、复杂的液压件,热节处易产生缩松而导致铸件的渗漏,这是采用球铁生产液压件的关键问题。我们采用发热冒口解决球铁液压件的补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发热冒口套热损失率比普通砂型冒口降低53%,等效模数约为几何模数(砂型冒口的模数)的两倍。节约冒口金属的50~80%,解决了普通砂型冒口解决不了的球铁液压件的补缩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铸造生产中采用空心微珠制作保温冒口,在大、中、小型铸钢件上应用,保温效果良好,延长了冒口的凝固时间,不仅消除了铸件的缩孔及缩松等缺陷,而且冒口的补缩效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40%。铸件工艺出品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73%。大量节约了金属液,节省了人力及能源。  相似文献   

4.
铸钢生产时,为了及时补缩要在“热节”区上设置冒口,其重量几乎等于铸件的自重,即工艺出品率只有50%左右,严重影响铸钢件的生产率与成本。国外现在已广泛应用各种绝热型和发热型的保温冒口,大大提高了工艺出品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节约了能源和劳动工时。 为研究试制出我国的保温冒口,北京市经委组织了我院及有关单位厂校协作,通过对高温下传热现象的研究,探讨了原材料结构特点、工艺因素及各种材料在冒口中传热的  相似文献   

5.
铸造用冒口套是在生产铸件时置于冒口部位起保温作用的一种绝热材料。这种材料能延续钢水冷凝时间,从而起到强化冒口补缩能力的作用。铸造工艺中所设置的冒口,主要作用是在浇注过程中储存足够数量的液态金属,使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发生体积收缩时能够连续不断地得到补充,以获得优质致密的铸件。但长期以来,普通砂型冒口的型腔和铸型其它部分的材料都是相同的,因此冒口周围的散热速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大型铝合金叶轮铸件的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应用铸造模拟软件MAGMASOFT,对铸件的充型过程、卷气缺陷分布及温度场分布状况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认为铸件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口环处冒口设计不合理,提出应在口环处冒口加设保温套增加冒口的补缩作用。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后铸件缩孔、缩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铸钢件生产中采用的发热冒口材料配方进行了实验分析,对发热冒口材料的放热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阐明低铝热剂的发热冒口起不到应有的发热作用,而只是起到保温作用。文中还介绍了炭质保温冒口与低铝热剂的发热冒口浇注实验对比,说明前者完全可以代替后者用于生产,工艺出品率可达75—80%,安全稳定,或本低。  相似文献   

8.
在铸钢生产中成功的应用了膨胀珍珠岩保温冒口新工艺。通过该新工艺的实施,与普通砂型冒口相比,冒口重量缩小约35%—50%,铸件工艺出品率提高到61%—80%,并大大地提高了铸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9.
金属型的浇冒口处往往涂有厚层绝热涂料以提高型的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冒口的凝固速度,增加了冒口的补缩能力。本文提出以涂料与铸型热性能之比(λ_(2m)/b_(2m)·b_2/λ_2))~(1/2)作为冒口模数缩小系数 C,并用长短轴比例固定 a:b=1.5的椭圆形冒口代替圆柱形冒口,得出冒口简化计算公式,适于工厂实际应用。这种冒口设计简单,节约金属,并易于取出铸件,可提高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机三维热场数值计算法模拟了铸钢件-冒口系统的凝固补缩过程。结果表明,冒口安放处铸件的凝固时间延长80%以上,尤以热节处安放冒口凝固时间延长率最大。冒口放在热节上,冒口根部铸件发生缩松的可能性最大;冒口离开热节又不远离热节,冒口附近的温度梯度在形成缩松的固相率范围内都比较陡,铸件发生缩松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雷宇  刘曼 《江西科学》2006,24(3):289-293
运用均衡凝固理论,分析改进D6110ZQ曲轴铸造工艺,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冷铁,可以减少曲轴的缩孔或缩松缺陷,或者可使缩孔移至不影响曲轴性能的中心部位;选择适合的冒口颈尺寸,利用冒口颈的自适应调节的作用,利用冒口补缩曲轴本身自补不足的差额,是解决曲轴缩孔缩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QT900-3牌号要求的化学成份范围内,铜、钼合金元素是否加入对D6110ZQ曲轴缩孔缩松的产生影响不大;对于类似D6110ZQ曲轴结构的球铁件,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可认为冒口补缩距离在理论上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科技大学、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的热冒技术,其成果是采用绝热板、防缩化剂、保护渣与冒口形状合理设计等多项技术,以改善钢锭的补缩,冒口处的偏析及优化开坯轧制时金属变形,达到提高钢锭成坯率的目的。 绝热板研究是在大量配方测试、建立结构和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绝热板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铸件补缩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冒口尺寸。设计结果能够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节约金属材料,降低铸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3,4-二硝基吡唑(DNP)在能量密度、安定性等方面性能优异,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熔铸炸药载体. 为研究DNP基熔铸炸药装药工艺和成型规律,以DNP/HMX(40/60)熔铸炸药为实验配方,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冒口预热工艺对DNP/HMX熔铸炸药装药冷却凝固时间与装药缺陷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大尺寸DNP/HMX熔铸炸药成型工艺. 结果表明:冒口预热工艺能够改变装药内部凝固顺序,保证补缩通道持续畅通,从而有效减少药柱内缩松产生;装药尺寸对炸药成型过程影响显著:随着装药尺寸增加,相同工艺条件下药柱冷却耗时大幅延长,缩松占比明显上升,需要更高冒口预热温度消除药柱内缩松;尺寸超过临界值后,仅靠冒口预热工艺已无法消除药柱内部缩松.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铸造工艺模拟软件ProCAST对大型铝合金横梁砂型重力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了铸造缺陷产生的区域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浇冒口系统的设计,并在局部区域配合使用冷铁增强冷却效果,消除了缩孔、缩松缺陷,优化了铸造工艺方案,为工艺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华铸CAE模拟技术对大链轮铸钢件的铸造工艺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缩松、缩孔等缺陷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华铸CAE模拟技术不断调整补贴、冒口、浇注系统的尺寸和结构,并进行凝固模拟,最终获得了合适的工艺。结果表明:应用CAE模拟技术可有效地预测铸造充型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缩孔、缩松缺陷,并能辅助优化铸造工艺,保证铸件质量,提高工艺出品率,节约大量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4种薄木、2种杨木人造板和按9种不同工艺压制的饰面板的干缩系数进行了测量,对宽度方向上薄木和基材、饰面板的干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宽度方向上薄木和基材的干缩系数的比值对薄木与基材的搭配是否合理作出判断,对贴面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或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对于由不同工艺生产的贴面制品,可根据宽度方向上的干缩系数来判断工艺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达到提高涨紧轮铸件质量的目的,利用Pro CAST软件对矿用涨紧轮铸造方案进行模拟优化.研究表明:在冒口根部安放保温套,可以减缓冒口内金属液的凝固使该处热节上移,同时延缓铸件上部金属液的凝固,促进自下而上顺序凝固的实现.从而使冒口根部的缩孔缩松缺陷脱离铸件上表面,底部的缩孔缩松缺陷大部分成堆分布于铸件底部轴心处.因此,对于涨紧轮,通过Pro CAST模拟,证明侧底面切线引入式浇注并且铸体带保温套的铸造工艺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强化铸锭冒口补缩效果,在冒口区域外加电磁场,在电磁场作用下控制冒口凝固过程.通过ANSYS模拟计算外加电流强度、频率等对铸锭冒口凝固过程中电磁场与温度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感生焦耳热可有效补偿冒口热量损失,改善温度场分布,随着电流强度和电源频率的增加,冒口温度场分布越均匀,电流I=1000 A,频率f=2200...  相似文献   

20.
回转台是EBZ160掘进机关键部位,尺寸大,结构复杂,也是掘进机上受力最大的零件.为了有效防止回转台的铸造毛坯产生铸造裂纹、缩孔、夹杂等缺陷,保证铸造质量,对回转台的浇道和冒口进行研究后发现,冒口的位置位于回转台两侧有利于铸件整体的补缩,同时对铸造工艺参数进行修正,优化后参数为:底注包孔径50 mm,直浇道直径70 mm,横浇道直径70 mm,内浇道直径40mm(6个).经过实际检验,优化后的工艺大幅度提高了铸件质量和成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