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有关专家指出:“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为此,笔者就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辑 《安徽科技》2009,(1):26-29
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有关专家指出:“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为此,笔者就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人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的危机和挑战.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代用燃料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该文首先介绍了汽油和柴油等传统燃料的特点,接着对比分析了天然气、氢能、醇类燃料、生物柴油等几种主要的车用替代燃料的制作方法、使用范围、特点,展望了车用燃料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我国可以走技术多样化、能源多元化的道路,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用MARKAL模型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为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在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假设基础上 ,应用中国 MARKAL 模型 ,对 1995~ 2 0 5 0年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及构成、一次能源消费及构成、电力构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终端能源消费中油气电比重的增加、先进高效的火电机组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应用对减排二氧化碳的作用。此外 ,还应用该模型对由煤制油品、煤制氢等满足未来急剧增长的交通运输燃料的需求以及由煤制合成气实现城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城乡能源供给系统指为建筑和工业生产提供电力、热力和燃料供应的供给系统,包括输配系统、中间转换环节、终端用能和调控。讨论了在零碳情境下新型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调控手段,以及实现零碳能源后燃料系统的走向。在给出未来零碳能源供给系统目标的基础上,按照3个时间节点讨论了各个时期为实现这一零碳目标索要完成的任务,并提出了实现零碳能源供给系统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中国能源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分析预测了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状况。采用了国际间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与人均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消费强度、人均电力消费、交通用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大幅度增长;中国未来GDP能源强度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电力消费和油品消费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幻想将成为现实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地下储藏的燃料却逐渐趋于枯竭。这一严重的矛盾迫使许多科学家设法去寻求新的能源。他们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太阳能,因为这是人类早就熟知的一种能源。在在地球上已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是目前也是未来的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和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同样重要的研究课题。石油能源的需求供应状况将直接地影响到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发展。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在能源供给、生产、运输等方面有着重要联系,从而能源问题将影响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球上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平均每个人所需的粮食和能源供应量亦将会减少,因此,人类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将有限的粮食和能源生产更多的优质食品,以及不断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来补偿日益紧张的食品供应,这是未来的食  相似文献   

11.
正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至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据了解我国70%的石油用于汽车,城市空气污染物50%来自汽车,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这将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节约资源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务院4万亿投资计划逐步落地,以及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连续出台,2009年,中国工程项目在基建、交通、水利、能源、勘测等各大领域的规模急剧增长。但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皖强锋的一份课题研究,或将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显突出,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能源战略格局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986—2005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输需求管理(TDM)和中国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供求矛盾尖锐、供不应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欧美等西方国家解决这一矛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在小汽车时代的初期,重点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进入70年代,把解决交通拥挤对策和能源、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重点转向了加强交通管理,充分发挥现有道路设施的作用,使现有交通网的效果最大化;到了80年代,人们认识到仅靠加强交通供给是很难解决交通运输中的供求矛盾的,应该不是让交通建设满足无限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而是通过政策的调控对交通运输需求加以适当管理,于是提出运输需求管理概念(…  相似文献   

15.
 锂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电动汽车与能源存储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梳理了全球及中国锂资源储量、开采量、消费量的历史变化情况,并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预测了2020-2080年全球锂资源供给量、需求量、报废量及城市矿产储量的变化趋势,阐明了开发锂城市矿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识别城市矿产利用的多重瓶颈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全球锂资源的需求量、报废量及在用存量(城市矿产储量)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80年分别增长至约150万、115万、1840万t。其中,电池部门是主要的增长驱动力,电池产品的回收利用程度也将决定锂城市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假设未来无新增的经济可采储量且锂的回收利用率可以达到100%,锂的自然资源储量将在2080年左右消耗殆尽,将实现锂资源供给从天然矿产到城市矿产的巨大转变。而开发城市矿产将对降低中国锂进口依存度以及缓解原生锂开采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亟需针对锂城市矿产利用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多重瓶颈,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障未来锂城市矿产的高效、高质、高值、环保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比较西安市未来发展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环境和空气的影响,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对西安市未来城市客运的能源需求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LEAP的"环境数据库"相链接,计算相应的环境排放。结果如果按照目前西安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到2025年,西安市的客运交通能源需求将会是2005年的4.3倍,而CO,NOx,HC的排放量是2005年2.9倍、3.0倍和3.1倍,这会给西安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结论机动车增长趋势会给西安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将西安市交通重心从个体交通转向公共交通,可以减轻未来西安市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对改善西安市能源状况、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增长,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还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主题。经济如何增长,并且向着持续、平衡、健康的方向增长?这需要正确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做指引。理论上,经济增长,实质上就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在动态中达到均衡匹配。从需求端看,需求拉动供给:从供给端看,供给满足需求。在一个良性的经济体中,以需定产、产促新需,产  相似文献   

18.
江敏 《安徽科技》2013,(12):23-25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国际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整车研发、产业化现状,可以推测,未来3年,将有成熟的电动车产品投放市场;未来5年,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车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10年,电动车将普及推广,引领人类交通进入智能化、电气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济下行已经持续六年多时间,现在正处在筑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打开经济增长的新空间,这是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的重大课题。创新是提高投资效率的根本途径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历54个月负增长后已转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系统评价了中国主要城市2025年的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强度与线网供给间的失衡程度。首先,在熵值理论和交通需求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供给潜力分层方法,以及基于供给潜力分层的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给潜力量化分层、客流需求强度进行预测;其次,基于人均密度和负荷强度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分类;最后,选择中国14个典型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60%的高潜力城市易出现供给富余,这与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导致的轨道交通分担率不高以及现有负荷强度偏高有关,其中广州负荷强度过高以及西安线网规模偏小导致了供给富余的假象;60%的中潜力城市和75%的低潜力城市供给不足,这与城市职住地失衡较为严重,而线路密度和负荷强度偏低有关;按照人均密度和负荷强度变化情况,2025年样本城市有望形成5种类型,其中北京为高密度高负荷城市,线网运行效益较好,广州、重庆、南京为高密度中负荷城市,天津、深圳、沈阳、长春、大连为中密度高负荷城市,西安、上海为中密度中负荷城市,这4类城市供需更趋协调平衡;杭州、成都、武汉为高密度低负荷城市,应重新评估路网布局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客流需求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