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煤矿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该文具体分析了深井煤矿开采支护技术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探讨了相关解决方案,介绍了深井煤矿开采相适用的拱形断面及锚杆支护技术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张国龙 《科技资讯》2014,(10):76-76
特厚煤层是我国煤矿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全面考虑到影响因素,保证开采的安全.巷道支护开采技术是一项煤炭资源开采的有效技术,在我国煤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本文从特厚煤层煤炭资源的开采情况,分析巷道支护开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结构原理.  相似文献   

3.
陈涛 《科技资讯》2011,(19):140-140
在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巷道变形与破坏特征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后,结合巷道综合支护原则,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巷道两帮部及顶部综合加固支护处理技术措施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条带开采下巷道的特殊变形规律,通过某矿一条条带开采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闭合变形的实测结果,结合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的结果,采用最新的岩层移动理论——关键层理论及一般矿压分析理论——顶板回转理论等对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前人未曾揭示的规律.条采巷道闭合变形将出现两个极值,其距离大于普通开采巷道。因此,巷道应在前方峰值压力第二次采动影响时加强支护。这些都可对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平 《科技信息》2012,(34):407-407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论述了大断层附近开采防治方法,在遇到顶板破碎、地包夹石时,采取加强支护、预爆实施顺利开采;在断层区顶板压力较大时,采取爆破卸压、单位支护保证安全开采,并对爆破方法及应对工作面漏顶做了介绍,通过两个工作面的运行实施,摸索出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开采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晋 《科技信息》2012,(19):438-439
通过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层煤采后煤层顶底板移动规律及影响范围进行分析,提出下层煤开采时,在保护煤柱边缘附近布置巷道,应采用内错式布置,该种布置方式使巷道承受压力大为减小,采用锚杆、网片及配套锚索可有效支护巷道顶板,能将下层煤开采时的回采巷道变形控制在允许变形范围内,支护难度降低,支护成本及巷道维护费用也大大降低。同时针对下层煤回采时,巷道围岩受二次采动影响,变形加剧,提出了加强超前支护距离及提高超前支护强度等方法,有效的控制了巷道顶底板变形,保证了巷道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科技信息》2013,(10):390-390
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外矿山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经历了木支架、刚性金属支架、可缩性金属支架至锚杆支护发展的过程。我国不同地域的地质状况不同,勘查程度差异较大,不同地质学分支学科与围岩控制相互交叉、渗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煤层的开采对围岩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对煤层开采过程中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简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应都 《科技信息》2007,(15):61-62
文章通过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井巷支护条件的特殊性进行客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桁架式锚索梁支护新模式,对施工中的具体问题作了解答,对支护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9.
梁衍 《甘肃科技》2008,24(2):82-84,164
通过对倾角45°左右,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支护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临界倾倒角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动态、静态情况下有效控制工作面支护系统失稳的开采技术及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低回收率一直是煤炭工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007年王晓利教授提出煤炭完全开采理念,建立了以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和再开采为主要内容的煤炭完全开采体系。无煤柱开采实现采区完全开采。我国无煤柱开采技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仍因巷旁支护速度慢、密闭与支护效果差,制约了采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仅因留设区段煤柱每年损失资源超过3亿t。为此,王晓利教授研发出柔模沿空留巷、沿空掘巷、沿空留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坚硬顶板下近距离薄煤层在掘进期间使用的支护方式和开采期间的顶板宏观观察、矿压分析、顶板管理及事故教训,最终从施工方法、上覆岩性、煤柱集中压力与岩石滑动影响角及顶底板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巷道布置的合理途径;并提出了关于近距离煤层掘进工艺、支护和工作面开采期间有效矿压控制、顶板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为今后近距离薄煤层掘进巷道布置和开采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汶某煤矿深部开采过渡区-550 m巷道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变形加剧,原"锚网+喷浆"支护形式下,巷道出现明显的底鼓变形。本文应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该矿-550 m水平巷道"注浆+锚喷网+锚索+底角锚杆"的支护形式与原支护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支护形式下,顶底板移近量由102.7 mm减小到29.8 mm,塑性区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减。现场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数据证明了该支护形式对深部开采过渡区巷道围岩变形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庄煤矿3304工作面为煤软、顶板和底板岩层都软的三软煤层老空区煤柱开采,顺槽巷道沿空掘进,底鼓强烈,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控制底鼓的产生,现场测定了支架的受力及项、底板移动变形,分析了影响巷道底鼓的因素,通过井下底板锚网支护试验,提出该开采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形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通过对近距离煤层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及压力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保护煤柱合理尺寸及支护设计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河嘴煤矿2016(24)工作面为201采区24煤层首采面,24煤层厚度为0.3~0.75 m,厚度不稳定,瓦斯含量高,顶板为坚硬的中粒砂岩,在开采时伴有淋水,工作面顶板管理较为困难,月推进度仅为8~30 m,长期达不到设计产量,针对以上诸多问题,矿对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确定对顶板巷道的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钢筋梯"的组合支护方式进行了支护。实践表明:上行开采顶板巷道活动可分为起始活动区、强烈活动期和活动衰退期;加强支护后两帮移近量明显减少,顶底板移近量减少不明显,说明巷道顶底板变形以底板变形为主,在锚网索联合支护作用下,使巷道顶板压力向巷道两侧深部转移,降低了两帮压力,利于巷道两帮稳定。上行开采顶板巷道不同支护区顶板绝对位移量不大,与煤层下沉量相接近,说明上行开采巷道顶板位移较为准确的反映了顶板覆岩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文俊 《甘肃科技》2011,27(12):61-63
通过对倾角45°左右,厚度12.5-23m煤层条件下采用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支护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临界倾倒角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在动态、静态情况下防止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支护系统失稳的开采技术及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厚煤层实行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巷道掘进过程中与上分层巷道经常发生漏通,为满足通风及掘进工作面人员施工的安全,必须采取上下交错巷道漏通支护措施。以清河煤矿1803下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厚煤层实行分层开采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中存在的含矸率高、端面易冒落等问题,采用选择适当的支架、合理的放煤工艺、提高正规循环率、防止架间漏顶煤、尽可能的减少端面暴露的无支护空间和及时进行端面支护等具体的技术措施,在较薄中厚煤层中实现了高产高效的放顶煤开采。  相似文献   

19.
陈有会 《甘肃科技》2004,20(10):41-41
阐述了单体液压支柱配合л型长钢梁在特殊条件下放顶煤开采技术 ,支护方式、工艺流程、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对矿井深部进行开采的过程之中,随着深度的不断加深,地应力逐渐增大,围岩的地质条件也随之不断恶化,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大了巷道支护的难度,使深部矿井的支护问题变得愈加突出。目前张小楼井巷道修护工作存在修护周期长,巷道修护效果不能承受深部矿井高应力作用,再次修护率高等问题。通过优化支护方式、探索新的支护方法来研究高应力区域失修巷道快速修护技术,提高巷道修护质量,减少矿井修护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