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交通问题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城市交通规划面向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优先发展公交。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及战略规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西安市城市交通的发展,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分析了西安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公交线路网特性及公共交通客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措施和规划方案。认为西安市公共交通体系应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地面公交为主体,其它方式为补充,干支结合,面向城镇群,发展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思想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城市低碳公共交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人口密集,各种车辆多,大气污染严重.为此,国家政府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强调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西安市公共交通能源利用多元化、低碳化,决定从今年起,4年内消除“黄标车”运行,逐步调控私家车增幅,使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公交出行是低碳、健康、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公共交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亦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场站设置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各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应该怎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其信 《科技导报(北京)》1997,(6):45-46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汽车化进程加快。1994年全国城市数622个,城市人口为1.9亿,占总人口的28.62%。预计城市人口比率,2000年将达32%,2010年达5O%。从1980年以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为13.7%。1993年全国机动车生产量为128万台,比1990年增加15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压力。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挤、道路堵塞、事故增多等诸多问题,为此,居民怨声载道,而领导则日夜头痛。城市交通日益恶化的局面已经给人民生活、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除社…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综述了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包括预测的基本前期工作 ,四阶段模型法等 ) ,结合巢湖市公共交通规划 ,对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4个阶段所采用的需求预测常规模型 (方法 )的应用作了具体的说明。同时 ,还介绍了一种组合预测模型 (方法 ) ,这种模型旨在减少预测风险 ,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事,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属全国35个大城市之一。随着南昌经济飞跃发展,市民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供快速、舒适、安全的城市交通系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本文对南昌市的公共交通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南昌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才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0(6):749-752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认为特定的土地利用模式会导致某种相应的城市交通模式,而交通建设带来的可达性提高扣外部性利益又引导着土地利用的方向;可达性、出行成本、地租等都是影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二者的协调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划等外部因素来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气象/示踪试验”在中国西北甘肃省榆中县的城市区域内(3 km×3 km)构建了一个精细化的观测网,对气象场和示踪物浓度场进行了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城区内流场及示踪物的输送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受不同尺度运动相互作用的影响,城区流场十分复杂;城市冠层顶风场与示踪物浓度场有较好的对应,即浓度高值区基本出现在主导风向下风方向±20?的扇形区域内且呈现出近似为正态分布的特征,同时地面和城市冠层顶示踪物的浓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都市旅游的发展,城郊旅游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亮点,分析了城市建设的基本走势与城市山水化的动因,探讨了都市旅游自然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并以武汉市洪山区都市旅游发展为例,初步设计了现代都市旅游发展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沈振江 《科技导报(北京)》2017,35(10):76-79
智慧城市建设是因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更新传统城市设施带来的新的城市建设。因个人智能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普及,城乡地区会产生巨大的生活方式变化。智慧城市的实践和创新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据此本文论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与目标,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与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6.
基于LEAP的北京城市客运体系
CO2 减排潜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为例,采用情景分析与LEAP模型相结合方法,估算了各项低碳交通发展政策的减排贡献及不同政策组合情景下城市客运体系的CO2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5年基准、减排和强化减排情景的城市客运体系CO2排放量分别为2 693.6万、2 491.0万和2 309.5万t;2020年分别为3 222.7万、2 852.0万和2 531.8万t.在现行各项低碳交通政策措施中,近期机动车尾号限行和小客车限购的CO2减排潜力最大,其次为轨道交通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和新能源小客车推广等;远期小客车限购的减排贡献显著高于其他政策措施,其次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机动车尾号限行和轨道交通建设.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更严格的小客车限购、轨道交通线路扩容、私家车节能改造和公共汽电车车型换代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5项城市基础谴施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鞍山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辽宁省内其他城市做出比较,最后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四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06-409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客运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系统分析原理和城市客运结构特性,从交通功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客运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不同交通方式特征指标的量化方法。根据最大效用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原理,提出了城市现状客运结构与局部最优客运结构贴近度概念。依据3个不同子目标在综合评价中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城市客运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西安城市客运结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