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孙双丹 《科学通报》1991,36(23):1825-1825
近年来,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心血管系统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功能之一是调节细胞的分化、增生。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因而,IFN-γ对细胞分化、增生的这种调节功能可能在高血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07,52(18):2220-2220
棉花纤维是胚珠外珠被表皮细胞经突起和伸长而成的单细胞,具有极度伸长的结构(长径比达1000~3000)和特殊的细胞壁(纤维素含量达95%)组成,是研究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3.
细胞融合是研究细胞调节机理和多倍体对发育作用的技术。研究多倍体胚胎常用的手段是采用灭活的仙苔病毒(ISV)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细胞松弛素B(CB)介导法和电融合(EF)法。国外学者采用这4种方法均获得小鼠、大鼠和兔融合胚胎,分别研究了融合胚胎在体内或体外的发育。目前国内对小鼠多倍体胚胎研究的报道很少。黄少华等报道的小鼠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分裂率很低,未能从核型证明融合胚胎为四倍体,因为只有个别分裂胚胎在体外发育到8-细胞阶段。本实验采用电融合法研究2-细胞小鼠胚胎融合后的体外分裂及发育,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融合后胚胎体外发育而成的附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裂相和分裂球数目,证明胚胎的多倍性及分裂率;通过与正常1-细胞和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结果进行比较,揭示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分裂与发育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多倍体胚胎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双向调节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和HEK293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红  程桂芳 《科学通报》2005,50(9):885-889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白藜芦醇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研究了其对于人胚肾HEK29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利用台盼蓝拒染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利用稳定转染的HEK293/luc-κB细胞株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细胞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水平, 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人白介素-8(IL-8)含量. 结果表明, 经10-7 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 HEK293细胞增殖明显增加. 在联合10 ng/mL 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时, 10-8~10-7 mol/L白藜芦醇(24 h)和10-6 mol/L白藜芦醇(48 h)也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10-4 mol/L白藜芦醇单独或联合处理均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处理24 h时, 10-7 mol/L白藜芦醇显著下调内源性和TNFa诱导的NF-κB活化, 但在10-4 mol/L浓度下明显上调NF-κB活化. 10-4 mol/L 白藜芦醇还明显增加培养液中IL-8含量, 引发明显的S期细胞周期阻滞并伴随轻微细胞凋亡; TNFα对10-4 mol/L白藜芦醇的上述活性具有协同作用. 由于白藜芦醇可以双向调节体外细胞增殖, 对其可能的临床应用应予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0
研究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hTNF-α活PAEC的早期,并且具有可恢复性.PTKs活性测定表明genistein剂量也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对PAEC的PTKs的激活.流式细胞术PAEC表型分析指出genistein抑制了hTNF-α诱导的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PTKs可以调节hTNF-α诱导的PAEC黏附分子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以及hTNF-α增强PBMo和PBNK的黏附,而饮食来源的genistein可能会作为一种黏附拮抗剂在控制这种细胞介导的排斥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兴宝  王永  马玉芹  陈景文 《科学通报》2012,(Z2):2699-2704
发展有毒物质被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转化途径和机理的计算毒理预测方法,对于污染物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中心(CpdI)催化氧化1,2-二溴-3-氯丙烷(DBCP)的反应机理,并考察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DBCP羟基化反应与烷烃羟基化反应机理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于一般的双态反应,DBCP羟基化反应是自旋选择性反应.此外,DBCP羟基化第二步反弹过程中的能垒明显的高于烷烃羟基化过程.自旋密度分析表明,DBCP羟基化反应的氢提取步骤是一个氢原子转移过程.DBCP羟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且温度和隧道效应对KIE值具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卤代烷烃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8种多氯酚对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 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急性毒性效应, 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进行了多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 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多氯酚结构与细胞毒性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结果表明2-氯酚(2-CP)、4-氯酚(4-CP)、2,6-二氯酚(2, 6-DCP)、2,4-二氯酚(2, 4-DCP)、2,4,6-三氯酚(2,4,6-TCP)、2,3,4-三氯酚(2,3,4-TCP)均引起细胞凋亡, 而2,3,5,6-四氯酚(2,3,5,6-TeCP)和五氯酚(PCP)更趋向于引起细胞坏死. 为离体细胞水平的毒性风险评估及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含有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细胞亲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种聚-(L-乳酸)(PLLA)和碳纳米管(CNTs)的复合材料, 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检测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初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CNTs对细胞亲和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对于鼠3T3成纤维细胞和Oct-1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CNTs的加入对细胞亲和性有很大影响, 对细胞的贴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人造细胞     
Dayt.  L 高梅 《世界科学》1990,12(5):26-28
  相似文献   

11.
细胞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改霞  吴一聪  李蓉  王平  严伟民  郑筱祥 《科学通报》2002,47(15):1126-1132
细胞传感器(cell-hased sensor)是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利用活细胞作为探测单元,可以测量被分析物的功能性信息,细胞传感器敏感性高,选择性好,响应迅速,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药物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细胞培养技术,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基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细胞传感器的研究,为阐明近年来国际上细胞传感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综合评述了各类细胞传感器的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细胞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导言正常组织生长与细胞增殖、体积增大、迁移、分化和老化等及各个过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同时受时间和解剖的严密制约。虽然诸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典型内分泌类激素,能影响组织总的生长和速率,但它们并非是组织生长时细胞间的基本信号。当胚胎或胎儿迅速发育时,肽生长因子与组织诱导、干细胞克隆生长、器官发生相关联。并且是卵巢周期、睾丸功能、长骨生长、创伤愈合、人类生殖等重要因素。理化特性和解剖定位肽生长因子主要特征如表所述。它是分子量小于30000的典型蛋白质。如同经典的内分泌激素,肽生长因子以近程分泌和自身分泌激素形式,在组织周围合  相似文献   

14.
15.
殷红  程桂芳 《科学通报》2005,50(9):885-889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白藜芦醇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研究了其对于人胚肾HEK29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利用台盼蓝拒染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利用稳定转染的HEK293/luc-kB细胞株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细胞内核转录因子-kB(NF-kB)活化水平, 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人白介素-8(IL-8)含量. 结果表明, 经10-7 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 HEK293细胞增殖明显增加. 在联合10 ng/mL 的肿瘤坏死因子-a(TNFa)处理时, 10-8~10-7 mol/L白藜芦醇(24 h)和10-6 mol/L白藜芦醇(48 h)也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10-4 mol/L白藜芦醇单独或联合处理均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处理24 h时, 10-7 mol/L白藜芦醇显著下调内源性和TNFa诱导的NF-kB活化, 但在10-4 mol/L浓度下明显上调NF-kB活化. 10-4 mol/L 白藜芦醇还明显增加培养液中IL-8含量, 引发明显的S期细胞周期阻滞并伴随轻微细胞凋亡; TNFa对10-4 mol/L白藜芦醇的上述活性具有协同作用. 由于白藜芦醇可以双向调节体外细胞增殖, 对其可能的临床应用应予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细胞-基质材料受控组装技术的类肝组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霞  颜永年  王小红  程捷  林峰  熊卓  吴任东 《科学通报》2006,51(12):1395-1399
使用自主研发的细胞受控组装设备, 采用分层堆积技术, 将肝细胞与壳聚糖-明胶共混材料组装成活的三维结构体, 且形状和细胞密度可自由控制. 成形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 在0.2 MPa的挤出压力下, 细胞的存活率可达90%以上. 体外培养8周, 三维结构体形态稳定, 肝细胞增殖明显. 在培养20 d时, 三维结构体表现出肝组织特征, 有类肝样组织产生,可检测到特异性白蛋白和一些代谢产物. 结果显示, 肝细胞可以被直接受控组装成三维活的结构体, 并可进一步发展成类肝组织. 本研究为人工体外重建肝组织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王流芳 《科学通报》1989,34(8):595-595
在研究荧光素衍生物的合成工作中,我们原想通过苯磺酰氯与荧光素反应以获得荧光索苯磺酰酯,意外地得到题目化合物(Ⅰ),并获得单晶。通过四圆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获得了(Ⅰ)的结晶学参数。(Ⅰ)的结构式如右。 与此同时,还观察了3,6-二氯荧烷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L_(1210))的抑制增殖和杀伤作用以及对人胃瘤细胞(SGC-7901)集落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热激诱导烟草悬浮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烟草细胞经48℃处理4h再正常培养可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变化。DNA梯状条带检测结果显示,48℃处理4h的样品,其基因组DNA被降解形成明显的DNA梯状条带,表明热激诱发了DNA的核小体间的断裂,从而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细胞的生化特征,而同样温度处理2和9h的样品虽然仍可观察到DNA梯状条带,但远不如处理4h的清晰。对处理4h的样品进行核DNA断裂的原位检测,多数细胞显示极强的TUNEL阳性,表明其细  相似文献   

19.
付子英  唐佳  陈其才 《科学通报》2020,65(8):656-664
揭开人和动物大脑方位感知与空间导航的秘密,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对大鼠和蝙蝠等动物近50年的研究,使我们对大脑二维(2 dimension, 2D)导航的神经基础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研究发现,在海马和内嗅皮质等脑区有专门的导航细胞,包括位置细胞、网格细胞、边界细胞、头朝向细胞等.这些细胞及它们的"细胞域"可为2D空间导航提供"空间认知地图"或"心灵环境地图"和"指南针".然而,人和大量动物都生活在三维(3 dimension, 3D)空间中,大脑如何完成3D空间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近年来,通过对爬行和飞行状态蝙蝠的研究,发现参与2D导航的那些细胞在3D空间下反应特性和模式均发生明显变化;蝙蝠属于社会性和群居性动物,研究还发现在其海马内存在社交位置细胞和目标方向角调谐细胞,分别负责获取环境中其他蝙蝠位置的踪迹信息以及目标的方向信息.由此可见,脑内这些空间定位细胞构成了导航的神经基础,并经过复杂的功能整合,构成了一个位于脑内的"微型全球定位系统",且在细胞水平上阐释了这种高级认知功能的原理.本文简要介绍了Nachum Ulanovsky等人近些年对蝙蝠大脑3D导航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甜  钱晓萍  高凌  陈慰峰 《科学通报》2000,45(18):1971-1977
TCRαβ^+CD4^-CD8^+细胞为异质性细胞群体,可能还要经历表型乃至功能的进一步成熟。利用细胞表型配伍分析,将髓质型CD8SP细胞分为7个亚群,并推测其表型成熟的前后顺序。为了进一步印证发育过程,分离纯化6C10^-CD69^+和6C10^-Qa-2^+CD8SP细胞亚群,按其表型,分别代表髓质CD8SP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的早中期和最后阶段,比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差异,并且以脾脏CD8^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