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岳廷盛 《科学通报》1989,34(15):1138-1138
前文报道了在硫酸介质中酸度和反应温度对U(Ⅳ)-U(Ⅵ)同位素交换反应的交换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在分别选择合宜的酸度或温度时,都可以使半交换期t_(1/2)达到10s左右。然而,用氧化还原阳离子交换富集铀同位素时,~(235)U和~(238)U单级分离系数仅可达到1.001,对于这样的体系,半交换期应当小于1s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激光铷同位素浓缩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贵龙 《科学通报》1992,37(24):2232-2232
激光同位素浓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提出的极化束磁偏转浓缩同位素法,具有所需激光光强较弱和装置较简易等特点。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选择性光抽运使待浓缩的同位素原子正极化,其余同位素原子负极化;极化后的原子穿过六极选态磁铁,负极化同位素原子被磁铁偏转,正极化同位素原子则被聚焦而实现浓缩。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中氦氩同位素组成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文汇 《科学通报》1993,38(9):818-818
确定油气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任务,而天然气中氦氩同位素组成是追索源岩最重要手段之一。等首先开始了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的测定。近年来对天然气氦氩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我国学者依据放射性成因氩(~(40)Ar~*)随油气源岩时代变老而增大的事实,提出放射性成因氩的年代积累效应,并结合源岩中钾含量,提出估算气源岩年龄公式。这些研究,无疑推动了氦氩同位素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刘北玲 《科学通报》1988,33(15):1164-1164
多年来对大洋玄武岩和矿石铅的铅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地幔的μ值在太古代以后,元古代以来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在壳-幔系统的演化中发生了铀相对于铅的富集,使得铅或铀的质量不平衡。对此,一些学者曾用铅作为亲硫元素进入地核加以解释。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假说是不可行的。根据我们对中国东北钾质玄武岩的工作,并与最新发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徐备  陈斌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6,41(2):153-155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约100km的巴音高勒地区分布着一套变质岩,前人曾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这套岩系具复杂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长期以来时代归属不明且缺乏详细工作.邵济安认为其属古生代褶皱带内的古地体,唐克东等则将其划归古生代花岗-变质岩带的一部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中,这套岩系被归入早元古代,但同时报道其U-Pb年龄为1060Ma.由于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形变质地层单位,故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于解释华北板块北缘前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阿拉山口附近,约东经82°10′~82°40′,北纬44°50′~45°20′.构造上处在巩乃斯板块东北缘,北东以艾比湖断裂为界与准噶尔板块毗邻,走向北西的艾比湖断裂为上述两板块间的博罗霍洛山缝合线的一部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在研究区以西约100km的温泉县附近,研究区内主要出露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本区泥盆系玄武岩产于上泥盆统,与红色放射虫硅质泥岩互层,主要有两层,厚约0 .5和35m,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为海相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玄武岩(刘因,1995),石炭系玄武岩产于下石炭统,夹于陆相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中,厚15m,气孔构造发育,为陆相喷发产物,属低钾拉斑玄武岩,显然自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玄武岩产出环境从深海变化到陆地.石炭系样品P154,~(87)Rb/~(86)Sr=0.0389,~(87)Sr/~(86)Sr(O)=0.70427±2,~(87)Sr/~(86)Sr(t)=0.7041;~(147)Sm/~(144)Nd=0.1159~(143)Nd/~(144)Nd(O)=0.513062±7,εNd(t)=±11.8,样品P201的相应值为:0.0799,  相似文献   

7.
8.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铅同位素示踪在地学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由于它在示踪物质来源,圈定找矿靶区,差别构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最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之一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Rb—Sr和Pb同位素在限定花岗质岩石源岩性质中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学明  张培善 《科学通报》1990,35(15):1174-1176
  相似文献   

10.
夏正楷 《科学通报》1995,40(15):1403-1403
2.50MaB.P.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界线,在此前后,全球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近我们在离石丰义剖面上,在该界线上下,发现黄土和红粘土中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变化,这可以做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标志.1 研究剖面和样品采集研究剖面位于山西省离石县丰义镇.该剖面总厚123m,由第四纪黄土和上新世红粘土组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CC区1787站沉积岩心氧、硅同位素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世迎 《科学通报》1997,42(15):1652-1655
在大洋水深超过5000m处于CCD以下时,洋底广布硅质较泥和深海粘土而缺少钙质软泥.本次研究所用大洋DY85-4航次勘探采集的1787站沉积岩心样品即是如此,故在稳定同位素研究上,不得不放弃较为成熟的用钙质生物壳体进行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而开展应用硅质生物壳体的氧、硅同位素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任伟 《科学通报》1999,44(16):1697-1702
北京十三陵地区雾迷山组白云岩的δ^13C数值范围从-1.5‰-1.5‰。(PDB),δ^18O数值范围一般为-4‰--5‰(PDB)。它们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旋回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志诚  郭召杰  刘树文  郑海飞 《科学通报》1998,43(19):2092-2095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部阔克苏地区出露较多的斜长角闪岩类,这些岩石呈包体状产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斜长角闪岩为正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弱碱性玄武岩类。这表明本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镁铁质地壳,大约820Ma构造-热事件,可使得本区的变质杂岩Sm-Nd同位素发生了均一化,这一事件可能与广泛的塔里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方涛  裘愉卓 《科学通报》1994,39(21):1982-1985
  相似文献   

15.
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檀栋 《科学通报》1995,40(4):343-343
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为南极冰芯的古气候恢复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Lorius和Merlivat根据东南极洲Dumont d’Urville Station至Dome C的资料建立的稳定同位素与温度的关系模型在冰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南极冰盖极为广大,在一个地点或一个剖面所建立的模型是否适合于其它地区.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采集整个南极冰盖大范围的雪冰样品并进行研究.“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磁铁矿绿泥石建造地质地球化学以及Sm Nd法和Rb Sr法同位素年代研究表明 ,该建造的Sm Nd法等时线年龄为 ( 2 90 4± 7)Ma ,Rb Sr法等时线年龄为 ( 2 82 3± 5 )Ma ,成矿作用发生在海西晚期 .矿床的形成与塔里木板块同准噶尔板块碰撞引起的大规模逆冲、剪切、形成巨型黄山 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有关 .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初气候转寒事件的化石稳定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邓涛  ()薛祥煦  ()董军社 《科学通报》1998,43(17):1897-1900
研究了甘肃庆阳巴家嘴动物群以马科为主的有蹄类化石,根据牙齿釉质与动物取食草类之间的碳同位素富集关系,恢复了当地该地区草本植物中C3和C4类型所占的比例,表明以C3植物为主。C3草本植物适应于冷湿的气候,分析结果显示巴家嘴动物群生活的时期正处于冰期开始和夏季风退缩的临床状态,是第四纪初全球气候转寒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伴生的沉积物碳、氧稳定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家生  E.Suess 《科学通报》2002,47(15):1172-1176
对取自东北太平洋Oregon州海岸俯冲增生楔,天然气(甲烷)水合物脊上南北两端的两组钻孔沉积物样品全岩碳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测得δ13C和δ18O值大于多在-29.81‰-48.2‰(PDB)和2.56‰-4.28‰(PDB)之间,数值落在“冷喷气孔附近典型的受甲烷气影响的碳酸盐矿物”区内,显示这类沉积物的全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已明显不同于一般海相碳酸盐类矿物, 它们已受到了沉积物中甲烷水保物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此外,两处钻孔均显示出δ13C随深度增加而增加,δ18O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认为主要是由于钻孔不同深度位置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AOM)强度和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氧同位素的分馏作用而造成的,沉积物的这种碳,氧稳定同位素特殊性,认为可作为一个识别标志应用于其他海区,以确定或探索海底沉积物中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19.
北京十三陵地区雾迷山组(1310~1207 Ma)白云岩的δ13C数值范围从-1.5‰~1.5‰ (PDB),δ18O数值范围一般为-4‰~-5‰ (PDB).它们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旋回性变化的特征.δ13C从地层层序的边界发生正偏移,至1.5‰(PDB),然后发生负偏移至-1.5‰(PDB).有时,在δ13C为负值的层段δ18O数值较高,约为-4.0‰(PDB).碳、氧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特征可能与海平面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锑污染及锑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锑(Sb)是一个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类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与砷(As)相似。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引起的锑污染已经较为广泛地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环境中。近年来,多道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引入使锑同位素的高精度分析成为可能。首先综述了水土环境中锑的污染及存在形态,接着系统报道了锑同位素的测试技术,包括化学纯化、质谱测试方法以及锑同位素的分馏机理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锑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锑同位素在锑污染来源、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