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生物技术引领未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生命科学的不断创新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已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由此而孕育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生物技术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清醒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将是生命科学基础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生物技术创新优势,才能占据国际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只有具有生物技术转化优势。才能主导未来世界生物经济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贺淹才 《广东科技》2004,(12):60-61
科学界和商业界的许多人士把二十一世纪称为“生物技术世纪”,而生物技术专业人士又把“生物技术世纪“分为基因学时代、基因组学时代和后基因组学时代,这些概念的定义是什么?它们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以及对工商企业界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新的经济时代,农业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产业。本文通过对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和中国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生物经济时代新型农业体系的框架内容与当前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生革命性变化有两个必要条件:农业发展出现重大危机性问题;科技发生重大突破与整体性进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发展,促进了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带来时代机遇。从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最高层次对未来农业进行哲学反思,由此提出新的农业易相发展观。农业易相发展是指将传统的农业范畴拓展到“非农”范畴,反过来通过“非农”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以致达到农与“非农”共生共荣、整体和谐发展的状态。作为农与“非农”和谐融合的发展观,农业易相发展观可作为构建面向生物经济时代的新型农业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李斌 《科技潮》2001,(7):85-88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联系人和执行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等人不久前发出紧急呼吁,生物世纪尤其是基因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我国必须尽快启动“中国生物资源基因组计划”,以抓住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最后机遇,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个制高点,避免沦为“唐僧肉”。  相似文献   

6.
7月19日至23日,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一次高水准的学术盛会。近20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健康、能源、环境等问题提供新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当今科技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它涉及到对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或重组,并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需要的新物质的基因技术(如“克隆技术”);从简单普通的原料出发,设计最佳路线,选择适当的酶,合成所需功能产品的生物分子工程技术:利用生物细胞大量加工、制造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如发酵);将生物分子与电子、光学或机械系统连接起来,并把生物分子捕获的信息放大、传递,转换成为光。电或机械信息的生物耦合技术;在纳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并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利用它们组装分子设备的纳米生物技术:模拟生物或生物系统。组织、器官功能结构的仿生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将为改变人类生活起着不可估量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注生物经济发展生物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生物工程产业将成为21世纪支柱产业。1996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化学家罗伯特·科尔指出,21世纪显然是生物学世纪。 美国《时代》周刊刊登文章认为,几十年后,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结束,人类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面对“来势汹汹”的生物经济,世界许多国家投入了极大关注。美国已把生物技术作为新的投资热点,英国欲成为“欧洲生物技术中心”,日本启动了“新世纪染色体计划”,新加坡“打算把生命科学培养成制造业的第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刘芝 《科技潮》2001,(7):90-90
新世纪到来之际,生物学正面临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命运的革命。人类进行的从基因重组到动植物、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从克隆羊、牛、兔的探索到各种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使人类本身正在具有构建物种、设计生命的能力。相应地,生物技术也日益成长为有利可图的大产业,许多发达国家更是将其视为新世纪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例如,1987年,美国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尚不足10亿美元,到1997年即达100亿美元,据美国生物技术工业协会预测,美国2000年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将接近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迎接第二次绿色革命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与平台的形成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农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把握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时代机遇,在比较分析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与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体系"超农业"发展观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人类有能力解析自己 后基因组计划和基因工程学、干细胞、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成果将为农业育种、基因药物、基因治疗、人类生育与脏器的再生和异种器官的移植、生物多样性的解读与保护以及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文中对生命科学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标本馆是生命科学进行实验教学、实习和研究的重要场地.而昆虫标本则是生物学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生物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生命科学学院应该拥有较丰富、较完整的昆虫标本.为了填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标本的空白,制作昆虫标本,建设昆虫标本馆是生命科学学院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各态遍历假说及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其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综合应用、借鉴了其它诸多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 ,它构成可持续发展这门学科在当前研究阶段的特色。本文以“各态遍历假说”为例 ,表述了该假说在可持续发展学科领域的内涵。依据“各态遍历假说” ,提出可持续发展公理存在理论“破缺” ,并对其进行修正。对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EKC)予以综合表述 ,应用该假说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临界点”进行理论预测的方法 ,并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的“临界点”进行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回顾、评析环境科学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思想将环境科学体系划分为环境哲学、环境学、环境技术学和环境工程四个纵向层次,每个纵向层次又分为若干个横向层次,彼此共同构成完整的环境科学体系.论述了每个层次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环境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或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生物信息学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科学、化、经济、政治和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带动了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而且推动了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产生。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产生的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形成和发展,对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各物种的基因组学、未来的后基因组学以及包括新药开发在内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等多个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是21世纪生命科学和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石,然而,生物信息学毕竞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还带有相当明显的计算生物学的印记。笔认为,生物信息学的内容应该从涵盖生命本质的遗传信息(生物信息流)的流动、传递、储存与复制、表达、重组的角度来全面解读。因此,笔对生物信息学这门崭新学科的相关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目标、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后设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由于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它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不仅不能与自然科学相一致,而且会出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所没有的困难.因此,建立一种真正的社会科学基础非常重要,社会科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建制和科学方法,以支撑社会科学的人文关怀.现阶段,多种研究取向和范式的存在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17.
Agricultureandagriculturalsciencesarebig talkingpoints.Countlessscholarsstudythesesubjects.Thepurposeofthispaperisonlyintroducingthepersonalthinkingoftheauthor basedonseveraldecadesoftheindividualexperience.1Essential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sTransformationandAccumulationofSolarEnergy Theessential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sthetransformationofenergy.Thelightenergy,heatenergyandwaterenergytransformedintochemical energyenablingtobeuseddirectlybyhumanbeingthroughphotosynthesisbyplants.Morethan1…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水文科学的学科体系,回顾了水文科学的发展历史,系统梳理了水文科学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在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进程.事实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水文科学发展的动力,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源泉,水文科学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是社会需求所致,是历史的必然,是机会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