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片中的合成代谢规律,确定银杏合适采摘期,以及选育优良的银杏品种,探讨了雌、雄株和金叶(芽变品种)银杏叶片光合生理与黄酮含量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银杏种质资源圃的雌株、雄株及嫁接的金叶银杏为材料,对4—11月银杏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黄酮成分及含量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整个叶片生长周年动态变化中,雄株银杏的含水量低于雌株和金叶银杏,特别是在6—9月夏季高温时期的差异更显著;雌株银杏的含水量、相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雄株与金叶银杏,特别是在5—8月,但雄株与金叶银杏的相对叶面积增加速度较快;雌株银杏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 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雄株和金叶银杏,雌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高点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各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金叶银杏>雄株>雌株;雄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之间,雌株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金叶银杏叶色在4—6月为金黄色,其叶绿素含量均比雄株、雌株银杏低,7月转绿后与雌株和雄株差异不大,其光合、黄酮代谢的变化更接近于雄株,且其黄酮合成的能力高于雄株及雌株。【结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雄株和金叶银杏更适用于叶用林的培育,雌株的抗逆性高于雄株与金叶银杏,金叶银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因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银杏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杏苗圃中发生苗枯的植株进行病原分离及回接试验,发现引起银杏苗枯的病原为Phytophthorasp.称这种苗枯为银杏疫病。该病危害银杏幼嫩苗木的地上部分,未见危害根部和多年生成林树。叶片受害似开水烫伤状,茎干受害则变黑,黑色病斑环绕茎干一周后,病茎以上部分叶片青枯萎垂。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绒毛状,28℃下7d可长出大量孢子囊,易产生厚壁孢子,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4℃~32℃。人工接种可致受伤银杏叶片及幼嫩茎干严重发病,但无伤茎叶发病较轻或不受害。在田间,该病5月初开始发生,3d~5d病情达到高峰,苗圃的发病率为10%~20%,有明显的发病中心,5月底病情稳定,以后病害不再发生。用含药培养基及含药纸碟法测定,甲霜灵及甲霜灵锰锌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病原种鉴定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枯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2年间,以银杏的冬芽、幼叶、嫩叶以及越冬后的落叶等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的三种病菌均能在冬芽和落叶上越冬。当春季节萌发后,银杏叶枯病的主要病原链格孢菌能转移到部分嫩叶上,继续进行潜伏侵染,但其数量显著下降。3-6月间,越冬后落叶上的链格孢菌可以大量形成呈丛状的分生孢子梗,并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上一年在落叶上产后的分生孢子,越冬后仍具有一定的发芽率。就病害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鄂北地区银杏集中产区的安陆、随州等市的银杏苗圃、叶用林和果用林的银杏叶部病害的种类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危害银杏叶片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叶斑病和轮纹病等4种.果用林发病较重,叶用林次之,苗圃较轻.针对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片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单向电泳和双向电泳技术,以及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研究了银杏雌、雄株叶片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和不同季节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银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生长旺季较高,10月下旬开始下降,至11月中旬降至最低,表明叶片脱落时养分发生了转移。电泳图谱的分析发现,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银杏叶片中的几种蛋白质发生变化。单向电泳结果表明,55kD蛋白在银杏雌株中表现为11月初消失,在雄株中表现为11月中旬消失,32kD蛋白在雌雄株中都表现为11月后消失;而双向电泳的研究除证实55kD蛋白、32kD蛋白发生类似变化,还发现18kD蛋白也发生变化,即11月中旬在雌株中发生明显减少现象,在雄株中明显减少则出现在11月初。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温和强光都会降低银杏的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银杏叶黄酮、萜内酯的合成,降低其含量。笔者对银杏幼苗进行适当遮阴处理,研究幼苗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遮阴环境做出的响应,以期为银杏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种植不同株行距的玉米形成不同遮阴度对银杏幼苗进行遮阴,挑选有规格一致、1年生健壮实生银杏苗的12块样地,同时在银杏幼苗的一侧按照不同距离点播一排玉米种子,待玉米长成稳定高度后,将玉米植株在阳光下形成的投影面积作为实际遮阴面积。试验设置3种玉米株距,即株距30 cm(形成遮光率约30%,编号L1)、株距20 cm(形成遮光率约50%,编号L2)、株距10 cm(形成遮光率约70%,编号L3),以全光照样地作为对照(CK,遮光率0%); 每个区组间空1块地作为隔离带,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玉米遮阴降低银杏叶片温度和光照强度,测定不同处理下银杏叶片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筛选出有利于提高银杏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合适遮阴度。【结果】不同遮阴密度处理下,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L1>L2>CK>L3; 银杏内酯 GA、GB、GC以及总内酯含量均表现为L1>L2>L3>CK; 而白果内酯BB的含量则表现为L1>L2>CK>L3。总体来说,L1处理下银杏叶片中的黄酮、总萜内酯以及各个单体的含量方面均表现最高,其次是L2,而L3处理下不利于银杏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积累。【结论】L1处理(玉米遮光率约30%)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合成效果最佳,对提高槲皮素、山奈酚素和异鼠李素等3个黄酮单体含量的效果均最好,且L1处理下,3个单体以及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CK; 随遮阴密度增加,银杏内酯(GA、GB、GC)以及白果内酯BB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水杉赤枯病为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调控措施是其最佳防治策略之一。营林技术是生态调控防治病害的基础性措施。探讨营林调控技术措施对水杉赤枯病防治的效果,为赤枯病的生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上海浦东新区绿带中的水杉纯林和混交林,采用间伐抽稀、人工透光疏枝、林间清理、施肥、松土、纯林改混交林等单因子营林措施分别开展调控试验,选择水杉纯林开展多因子营林措施随机区组综合调控试验,分析营林措施对赤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间伐抽稀、及时清理病落叶和枯死树桩以及松土,可使赤枯病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轻度修剪对降低发病指数有一定作用,中度修剪对病情指数基本没有作用,重度修剪后病情指数不降反升。仅施用氮肥会使发病率、病情指数上升,而施用磷钾肥则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后病情虽有下降但不明显。进行纯林混交改造对病情的降低可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综合营林随机区组试验得到影响感病指数减退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林相改造>林间卫生>施肥>抚育,最优综合营林措施组合为林地清扫1次+轻修剪通风+松土深翻+除草+施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纯林改混交。结论 合理的营林措施有助于控制水杉赤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而综合营林措施对赤枯病具有协同生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葡萄房枯病在产区发生普遍,危害程度较大。去年,我们对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镇葡萄开发区的葡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葡萄房枯病发生严重,并及时的加以防治。现将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境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4类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影响代谢产物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为银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雌株和雄株银杏在7个生境下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等变化规律。【结果】来自不同生境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石家庄地区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的含量最高;聚戊烯醇含量与类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平均最暖月气温是影响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积累的关键环境因子,此外日照时长和土壤中P、K含量对其的积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银杏叶中代谢产物的含量,温暖的生境有助于聚戊烯醇等类脂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杏种植业良种化进程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良种化的概念和意义;根据我国银杏生产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银杏种植业现阶段良种化的进程是:加快产区良种选育和新发展区良种引种试验,加快良种苗木繁殖体系建设,用良种接穗改造低产劣种株,同时稳步发展良种苗种植;认为银杏在现阶段只宜采用科学的选择育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影响龙眼开花结果的因素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0多年龙眼生产和科研的实践,分别影响龙眼开花影响的因素,认为广西近年龙眼产量低的主要原因除了连年气候异常外,主要是果农对龙眼开花结实的生理生态知识了解不够,对龙眼生长发育对水肥需求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合理放留结果母枝,回缩修剪座果少的投产树,加强管理和投入措施培育健壮结果母枝,通过沿树冠滴水线开环沟或沟沟施肥,旺盛树主干或分枝环割和化学药物(激素)控冬梢促花芽分化,利用叶面施肥,短截1/3主花穗,果园放蜂和病虫防治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和提高座果率。  相似文献   

12.
为对比杉木优良品种区域造林的效果,选用本地普通苗(对照组)、西山良种苗和福建组培苗3种杉木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调查1 a和3 a生长量性状.结果表明:西山良种苗、福建组培苗造林1 a和3 a生的地径、树高和冠幅显著高于对照.西山良种苗造林的地径、树高和冠幅增长量比对照分别高14.24%,34.28%和12.85%,福建组培苗高出12.88%,17.92%和23.99%;良种苗造林初期生长迅速,树高-地径生长呈线性相关;采用良种造林能显著提高幼林生长量,从而提升造林成效,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对叶用银杏大指品种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或抹顶芽)处理,并对截干后当年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截干能矮化树体,扩大冠幅,减少光秃带距,加大部分处理树冠总体积;(2)截干能增加部分处理枝条数量及枝条总长;(3)对当年叶产量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地径、长枝数、长枝长、高幅比及冠长比。因引截干能促进银杏形成优质叶用树形。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枯梢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人工接种和野外定点试验,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在福建能以菌丝、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三种形态越冬。1-3级感病侧枝上形成的有性子实体是主要的初侵染原,子囊孢子萌发后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当年新竹,它主要靠雨水溅散作用传播。在整个生长季节都能释放子囊孢子,以5-7月份释放量最多。温度、降雨量和降雨日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6月下旬出现症状,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10月下旬以后基体停止信展,病菌进入越冬,毛竹枯梢病是一种具有多侵染点的病害。  相似文献   

15.
广西自动气象站雨量图形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业国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2):104-105,109
利用Visual Basic 6.0结合Surfer7.0绘图软件,设计实现广西自动气象站雨量图形化功能.该功能应用数据处理、图形绘制和图形显示输出3个模块,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广西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的图形化显示、打印和保存等工作.绘制的雨量图形清晰直观,在日常业务中,广西自动气象站雨量图形化的实现有利于预报员及时了解各地天气细微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照、浇水、浇完全营养液、施复合肥、施复合肥加浇水)对梨枣生长期叶片厚度、叶面积、百叶重、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水肥处理均能增加梨枣的枣吊长度和枣吊叶片数,其中施复合肥加浇水效果最好;浇完全营养液、施复合肥、施复合肥加浇水处理后均能显著增加梨枣的百叶重,叶面积和叶片厚度。表明施肥结合灌溉能显著促进梨枣枣吊和叶片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梨枣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杀菌剂三唑酮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三唑酮在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水果、蔬菜、草坪、花卉、树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三唑酮可用于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根腐病和水稻的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另外,三唑酮还是一种甾醇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与一些农药混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新型微生物肥料在马铃薯生长上的使用效果,本试验分别采用苗期田间根部、叶片施肥方法,研究了地福来细胞生物肥和氨基酸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地福来和氨基酸肥后,马铃薯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增产率分别达11.45%和20.67%;晚疫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低8.6%和13.6%,防效分别为49.1%和61.5%。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广西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优良品种资源,对广西金线莲植株性状特征及无性繁殖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观测,并测定有效活性成分(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株型大小、叶形、叶上网脉特征、抗病性、授粉结实等方面。株型大小可分为2个株系;叶片形状可分为2种类型;叶上网脉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根据株型和叶片特征可将广西金线莲划分为10个园艺类型,其中类型GXAR 01具有植株高大,叶形优美,适应性强,多糖、总黄酮含量高等特点,同时具有多代的遗传稳定性,被选为优良类型。广西金线莲优良类型GXAR 01可作为金线莲新品种培育的优质育种材料,也可在产业化生产中直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满足市场和生产者对早熟优质糯玉米品种的需要,选育新的糯玉米品种。【方法】2009年秋季开始利用自交系QN331作母本,自交系QN412作父本杂交选育糯玉米单交种,并参加2012年广西春、秋两季糯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庆糯1号"具有优质、早熟、高产稳产,糯性高、皮薄、食味佳等特点。"庆糯1号"生育期短,从出苗至采收期,桂南地区春季为74d,秋季为70d,区试品质评价总评分86.25分,比对照高1.25分,居参试糯玉米第1位;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145.00kg/hm~2,比对照增产8.7%;高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抗逆性高于对照,制种产量高。【结论】"庆糯1号"糯玉米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适合于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