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9,(21):9-9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领衔的团队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一种常用的廉价国产祛痰药物羧甲司坦。可显著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达24.5%,慢阻肺常规治疗费也可减少85%(本刊2008年10月上半月刊“广东科研”栏目曾对该成果进行过报道)。基于这个发现,在钟南山院士主持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郑劲平教授等人共同完成了学术论文《羧甲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08,(17):101-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现在已经越来越为人熟知。据介绍,慢阻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在广州,40岁以上的人群有9.2%的发病率。慢阻肺最大的问题是反复急性发作,而每次发作除了使病情加重外,也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北京地区4家医院今年的最新统计,  相似文献   

3.
<正>朔茂科技的主要产品是一个面向呼吸系统疾病长期管理的平台,从智能医疗终端、移动应用、可持续医疗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长期管理和有效控制。慢阻肺在我国是一种知晓率仅10%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它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是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年龄越大,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据统计,20岁及以上成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已超过27%。此外,男性患慢阻肺的人数是女性的2.2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锻炼,观察呼吸肌锻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室5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1年,观察锻炼前后发生感冒、住院次数、血气分析及肺功能、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经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住院次数减少,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提高.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锻炼,观察呼吸肌锻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室5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1年,观察锻炼前后发生感冒、住院次数、血气分析及肺功能、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经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住院次数减少,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提高。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探讨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CB)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发病机制。 CB 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长期刺激相关。 其发病不仅与有害气体、粉尘、细菌及病毒相关,还与年龄、气候、机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本文总结了烟熏法、化学药物法及复合刺激法的 CB 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旨在为相关实验提供选择和制作 CB 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多波段红外辐射仪,测试了含四种不同聚合物的赤磷发烟剂燃烧产生的烟雾在远红外波段的透过率,并使用粉尘取样仪测试了烟雾的质量,计算出了各种烟雾质量消光系数.试验结果和计算表明:以含氟聚合物的赤磷发烟剂燃烧产生烟雾在远红外波段的质量消光系数最高,透过率最低,并分析了上述烟雾在远红外波段具有不同质量消光系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蒙药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疗效,招募稳定期患者153例,94例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西药组),59例给予加味阿嘎日、赞丹-20、清肺润泽丸等(蒙药组)。治疗3个月,蒙、西药组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无显著差异;圣乔治呼吸问卷(SQGR)症状评分组间差异显著(校正后P=0.021)。与基线相比,蒙药组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下降6分,显著高于西药组(校正后P<0.001); CAT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比例与降低或不变比例显著高于西药组(P△CAT≤-2=0.001,校正后P 降低/不变=0.035);蒙药组SQGR疾病影响评分降低11.19分,西药组降低6.98分,蒙药组的下降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4)。证实了蒙药组方可显著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汽车驾驶员经常与汽油、汽车排出的废气接触,其中就有一氧化碳。高浓度短期接触吸入即可致急性中毒;低浓度长期慢性蓄积可造成慢性中毒。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机采、综采、炮采、回采、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会产生大量粉尘。煤矿工人长期在高煤尘浓度的环境中作业.吸入呼吸性煤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国外经常采用的一些煤矿粉尘控制技术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本特点及用途: W.RPP20系列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可广泛用于消防、化工、冶金、石油、矿山等部门,是为消防队员或抢险救护人员进入烟雾、毒气、粉尘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抢险救援时,提供有效的呼吸系统保护装置。本呼吸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安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1.2—2.6%。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4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分析了此病的发病因素与细菌感染,长期机械刺激、手淫、酗酒,过食辛辣等因素有关,从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烟雾探测器易受船舶机舱环境、布置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着火响应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船舶机舱烟雾识别模型。首先,利用通用数据库和实船场景及其烟雾图片建立图形知识库;其次,构建迁移学习和残差网络的融合模型,实现烟雾特征的迁移和学习,并利用验证数据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选取实船工作间火灾实例照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感烟探测器,该模型可提前83 s预警;相较于其他智能算法,该模型可提升烟雾识别准确率。该方法可以更快速识别船舶烟雾,避免重大灾难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可作为船舶智能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甘肃省城乡居民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约有近1/3的城乡居民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城乡居民易患慢性疾病为患颈椎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关节病;城乡居民的患病率和疾病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职业、城乡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资本主义社会有七害:废气、废水、废渣、噪音、臭味、震动和地面下沉。尤前四项最严重。 (一)大气污染:包括煤烟、二氧化硫和光学烟雾的污染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英、美、日等国光学烟雾、常一次使上千人中毒死亡或发生慢性疾病。石棉灰尘可导致肺癌多发。  相似文献   

17.
张勉之 《天津科技》2010,37(2):18-19
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复方的中药学及药剂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病理分型、临床类型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等多角度验证了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确切疗效,为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同期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人,治疗组患者定时供氧,给予15 h/d以上的氧疗,应用压缩氧气、鼻导管给氧法,氧流量2 L/min.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年,对两组病人进行连续1年追踪随访,根据病情1-3个月随诊1次,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 晚期COPD患者缓解期行长期LTOT,VC、FVC、FEV1明显改善,长期氧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论 合理使用LTOT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增加组织供氧,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同期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人,治疗组患者定时供氧,给予15h/d以上的氧疗,应用压缩氧气、鼻导管给氧法,氧流量2L/min。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年,对两组病人进行连续1年追踪随访,根据病情1-3个月随诊1次,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晚期COPD患者缓解期行长期LTOT,VC、FVC、FEV1明显改善,长期氧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论合理使用LTOT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增加组织供氧,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粉尘,无处不在,既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是企业员工必须随时防备的可怕"杀手"。人体吸入生产性粉尘后,可刺激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而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鉴于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普遍性,尘肺危害的严重性,控制粉尘危害和预防尘肺已成为劳动卫生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本期特邀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副主任医师宋交才,为大家深度剖析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并讲授其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