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的章鱼     
章鱼虽然属于软体动物,大脑长在食道的两侧,但就其聪明智慧而言,一点不比哺乳动物逊色,甚至超过它们。被误解多年后,章鱼的“超级智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研究越深入,疑问越浓重,当初,将章鱼归为软体动物可能是物种分类的一大失误,读了下面的文字,相信你也会重新认识它——很少有人见过海底的章鱼,确切地说基本没有人见到过雄性章鱼。原因是雄性章鱼的个头太小,存活时间又有限,所以,连研究鱼类的专家亲眼目睹过雄性章鱼的也是凤毛麟角。这足以证明章鱼的神秘莫测。去年2月12日,美国西雅图水族馆的生物学家罗兰·安德森在澳大利亚的大…  相似文献   

2.
正一条章鱼的八条臂上有数百个吸盘,这些吸盘会伸出去吸住几乎任何与它们接触的东西,但绝不会抓住章鱼自己,哪怕是在章鱼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臂在干什么的情况下。为了调查章鱼为什么不会自己缠住自己,科学家最近割下了章鱼的一些臂(这个过程不被认为是创伤性的,因为章鱼在自然状态下有时会失去一条臂,而在长出新臂的过程中,章鱼的举止正常)来进行实验。被割下的多条臂保持活跃超过一小时,它们会牢牢抓住几乎任何  相似文献   

3.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4.
贝壳的秘密     
你去过海边看海吗?一望无际的大海曾经带给过你无穷的遐想吗?海边的一切都会诉说,如果你试着去倾听,你会了解很多大海的秘密。 漫步在海岸边,常常会看到许多被冲上岸来的空贝壳,各式各样,美丽动人。海滩边的小贩们出售着用贝壳做成的装饰物,项链,手链之类的,还有贝壳做的工艺品,鸟,孔雀之类……据说很久以前贝壳还可以做成工具,甚至当钱用,17世纪  相似文献   

5.
动物也疯狂     
害羞的章鱼奥利 动物的性格,人们恐怕只在卡通故事里看到过。比如,在一部动画片中,一只年轻的雄章鱼奥利正面临着青春期的最大问题—一害羞,每到周末别的章鱼都去迪斯科舞厅扭动它们的触须,尽情地在众章鱼面前卖弄自己时,奥利却躲在家里看电视。它生活的环境把它变成了一块颤巍巍的果冻,如果有一位章鱼小姐哪天多看了它几眼,它的脸立刻会从头红到脚。 在卡通故事中;人们可以任意编造故事情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类说法常常被斥责为胡说八道,没有一点科学的严肃性。因为这个故事不但赋予了章鱼人的感觉、人的动机,而且还赋予了…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大洋都有章鱼分布,它们尤其经常出没在海浪冲刷的礁岸、海滩以及抹香鲸聚集之处据资料记载,在纽芬兰岛和东加拿大外的北大西洋,经及挪威苏格兰、爱尔兰都有章鱼出没的报道,非洲南部、美洲南部、日本、大洋洲沿岸也曾多次发现章鱼。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和新西“:海域交足发现章鱼的热点场所。章鱼一度被认为是最大的海任其实,它只小过是不太为人类所了解而已。它虽然有丑陋不堪的外形,但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至于捕食的机巧和逃猎的狡猾只不过是它在遵循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罢章鱼──不是海怪。死亡之旅游在南太平洋的“多甫…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话说章鱼     
章鱼与乌贼同属头足类软体动物,它们外形相似,脾气相仿,都有长腕足,会放烟幕弹。但乌贼有10根腕足,而章鱼只有8根,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章鱼的须状腕足力大无比,它能在水下抓住比自身重20倍的猎物。一当猎物到手,便喷出毒汁使之麻醉,然后张开硬喙撕开猎物的皮壳,掺上唾液将其糜磨成碎块再吞食之。肌肠辘辘的大章鱼有时还会吞食同类中体弱的幼辈。更有甚者,有些潜入海底过冬的章鱼,饿上几周后,竞把自己的腕足  相似文献   

9.
百变章鱼     
倪娜 《大自然探索》2001,(11):18-18
科学家最近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地区离海岸不远的水底淤泥中发现了一种的章鱼,它十分擅长于模仿其他海洋生物,因此,长期以来骗过了许多科学家的“法眼”。 这种有着8只触手的61厘米长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以前人们还没有见到过的新型海洋生物,尽管它到现在还没属于有自己的科学的名字,但这种不起眼的头足类动物却凭借自己不同寻常的本领在动物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因为,除这只刚刚被发现的章鱼以外,人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可以模仿多个其他的生物体。这的确是种了不起的本领。 我们来看看这只神奇的章鱼都可以模仿哪些…  相似文献   

10.
正其实,贝壳里的海洋之声与大海毫无关系。不光是贝壳,当您用手轻轻捂住耳朵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盖住耳朵,也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当把贝壳靠近耳朵,一小部分空气无法逃脱,被困贝壳内腔。而我们听见像水流动的声音,就是空气在贝壳内振动后被放大的声音。如果外来的声音频率和贝壳内腔的固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由于这种共振声音恰巧和海  相似文献   

11.
聪明的章鱼     
张颖 《大自然探索》2004,(11):44-47
在中世纪时就有许多关于章鱼的恐怖传说,它们常常被描绘成海洋恶魔,专门袭击过往的商船。巨大的章鱼能用它们的触须将整个船包起来挤碎,然后吃掉船上的人。专门研究章鱼智能的美国生物学家安德森却认为,关于章鱼的恐怖故事实际上大都是人们想象的产物,章鱼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温驯的海洋生物,而且智商颇高,其智力水平甚至超过了爬行动物和某些高级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极为干旱,以荒漠为主,但在3 400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汪洋大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乌恰县的著名景观“贝壳山”,则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文章通过贝壳山的地层及所含化石的详细观察和考证,尝试重现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何从“沧海”变为“桑田”的过程。贝壳山的组成为始新世中期(距今~4 600万年)的浅海相牡蛎化石,表明在始新世中期,塔里木盆地西部还是一片属于新特提斯洋东北缘的海湾,气候温暖,水体清澈,发育了丰富的以牡蛎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堆积了一套厚厚的贝壳层,即卡拉塔尔组。至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海水逐步退出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之后随着天山和昆仑山的不断隆升,原来埋藏在地下的贝壳层逐渐出露,形成如今的贝壳山。  相似文献   

13.
还记得科幻影片《蜘蛛侠》里的那个“章鱼博士”吗?他依靠模仿章鱼的机械在各种表面快速前进。最近.美国一位大学生设计出了类似“章鱼博士”身上穿的机器,那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动摩托车。该车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模仿人体背部结构的车身.可让司机控制摩托车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地行驶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5,(4):6-6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16.
卫青 《大自然探索》2001,(6):80-80,F003
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或生物生活痕迹在埋入土中千万年后,被完整地挖掘出来,就成为了化石。骨骼、贝壳等坚硬部分成为化石的数量很多,此外,也有动物足迹和植物的化石。有趣的是,当矿物渗入化石之后,自然物质就“升华”成了艺术品,展现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化石内在美。不信,就往右看。  相似文献   

17.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18.
<正>除了人类,自然界有的动物一生也在为“房子”努力奋斗着——在大自然中,好的住所总是寥寥无几。在大西洋的一些小岛上,存在“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每当海浪拍打岸边后,寄居蟹就按大小顺序排着队,交换“二手房”。寄居蟹的“房子”就像古代战场上士兵的铠甲一样重要。如果没有“房子”,身处热带的寄居蟹即使不被天敌吃掉,也抵挡不住骄阳炙烤。这也让寄居蟹的“房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随着春天的到来,寄居蟹的“房产市场”交易逐渐升温,每当一枚大贝壳被冲上岸,就会在“房产市场”中引起一阵换房热潮。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20.
奇异珍贝     
贝类史话 从远古时代的洞窟绘画、彩色古瓶和古寺里大钟上的各种贝类图像,可以推测,西方人对于贝类的认识和使用起源很早,在古希腊时代以前就有了。到了15至16世纪,西方许多达官贵人对美丽的贝壳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们不惜重金去收购,使各种贝类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而我们的祖先对于贝类的观察和利用,远在石器时代便已开始,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山顶洞口发现的顶部被磨成圆孔的贝壳可以推溯到5万年以前。 陕西斗鸡台墓葬内贝类文蛤的发现,证明距今2000—3000年前,那时人们已利用贝壳作为流通货币。此外,我国古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