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石是什么? 我们在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的恐龙化石,大多部是恐龙的骸骨,不过你可不要认为化石就都是骸骨哦! 事实上,化石可以是远古生物的骸骨,或者身体的某个组成部分(比如牙齿),它们显示着该生物的外貌特点和生理结构;化石还可以是生物留下的足迹等,这些则记录着该生物的分布位置和生活习性。比如,我国四川西南部就曾发现肉食性恐龙游泳的痕迹化石,这就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鸟类究竟是如何学会飞行的?用生有4个翅膀的带羽毛恐龙的泡沫塑料模型进行的首个飞行测试表明,早期鸟类可能是以树林间的滑行作为它们飞行生涯的开始。有关鸟类飞行进化的争论是古生物学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且最热门的话题。最早的鸟类是从树上向地面滑翔的树栖生物,  相似文献   

3.
1996年至1998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眼光投向了中国,因为在中国辽西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毛的恐龙。特别是“中华龙鸟”倒底是恐龙还是鸟类的问题更是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涉及到已经争论了129年的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即鸟类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的问题。由于新闻媒体把中华龙鸟炒得沸沸扬扬,所以有不少读者问: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的争论最早是怎样引起的?中华龙鸟倒底是恐龙还是鸟类?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吗?这里就简略的谈谈恐龙与鸟类的亲缘恩怨。圣诞大餐引发的思考与争论  相似文献   

4.
当几乎所有的恐龙都在6600万年前灭绝时,只有那些已经缩小了的——换句话说,是鸟类幸存下来。如今,大约有1万多种生有羽毛的飞鸟在天空中翱翔,从而使得它们成为所有四肢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物种。日前,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这个类群一直如此成功:这是因为鸟类在剩下的恐龙消失之前早就开始"瘦身"了。  相似文献   

5.
<正>鸟类和似鸟恐龙用羽翼翱翔,蝙蝠和翼龙靠皮膜翼飞行,这似乎已然成为了科学的定论。然而在河北,新发现了一种能够飞行的似鸟恐龙,兼具了羽毛和皮膜翼,这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  相似文献   

6.
马杰 《科学世界》2006,(8):12-49
如果时光倒流1.5亿年,那时陆地上的统治者就是巨大恐龙群,其中的主角则是有100多个种类的蜥脚类恐龙(属于蜥臀目)。蜥脚类恐龙中身长最大的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当时.虽然陆地上的生命已出现了4亿年,但是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陆生动物中没有身长超过20米的。历史上最大的恐龙都有哪些种类?它们为什么如此巨大?本期专辑将根据最新的学说对蜥脚类恐龙进行解说。好吧,现在就开始漫游恐龙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0.5平方米的一小声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相似文献   

8.
小盗龙亚科兽脚类恐龙是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的代表,在恐龙系统演化中位于兽脚亚目驰龙科的基干位置。小盗龙亚科恐龙所表现出的一些骨骼和软组织特征,如肩臼窝开口于体侧、较长的前肢、具不对称正羽等,为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以及近鸟类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盗龙亚科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总结了已发表属种的特征,归纳了该类群对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骼和羽毛特征。也对小盗龙亚科与飞行有关的特征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9.
不管你对恐龙拥有何种感情,狂热也好,恐惧也罢,你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事实:恐龙全死了。就像是你家冰箱里硬邦邦的冻鱼一样,不会再活过来了。但是有个办法能让你亲眼看看恐龙——时间旅行。好吧好吧,我知道,那玩意儿还没发明出来呢!不过当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干嘛不想像自己正蹲在苏铁树旁,和古生物学家一起近距离观察恐龙,搞明白它们长什么模样,闻到它们嘴里的恶臭,甚至被它们追得到处跑……如果你在跑步比赛中输给一头暴龙,后果会很严重吗?  相似文献   

10.
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从对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几乎已成为共识。但是恐龙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杭州科技》2014,(6):4-5
<正>《科学》公布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来自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的数据为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使科学家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星的变暖、呼吸和演化。⒈罗塞塔研究成果及菲莱着陆彗星2014年,将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与现代鸟类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文章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发育成小型、体重轻盈的形态学构造的,这让它们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物种灭绝中存活下来。⒉从恐龙到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6,(5)
正近日,以我国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古鸟类的翅膀,保存的标本和其生前的样貌几乎一致。这两件标本跨越了将近1亿年的时光,也让人类第一次这样细致地观察到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的反鸟类。同为恐龙的后裔,反鸟和现代鸟类互为姐妹类群,了解它们对于我们理解鸟类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21,(2)
正在亿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有许多长着纤长脖子的恐龙。它们的脖子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会这么长?长脖子具有哪些解剖学特征?本文作者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恐龙脖子长的秘密。长长的脖子在许多现生动物类群中很常见,如陆地上体形最大的鸟类——鸵鸟的脖子长度可达1米,成年雄性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可达2.4米。它们为什么会长这么长的脖子呢?澳大利亚恐龙学者卡梅隆和英国恐龙学者马丁等认为,长脖子显著地提高了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但也提供了演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鸟类起源问题及其相关问题是20世纪至21世纪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学议题之一。随着辽西热河生物群及燕辽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鸟类起源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假说因证据充分而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此期间,曾经存在一个"时间悖论":已发现的大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处的地质年代比迄今最早的鸟类始祖鸟要晚,这成为恐龙起源假说反对者的有力武器。而赫氏近鸟龙是人们第一种确定的比始祖鸟早的带羽毛恐龙,作为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的赫氏近鸟龙便成为支持鸟类起于恐龙假说的有力证据。自近鸟龙发现后的10年间,古生物学领域在以近鸟龙为对象的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涉及分子生物学、演化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等领域,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理解近鸟龙行为习性、生理功能以及其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3):14-14
解开鸟类"手指"进化谜题(图)如果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翅膀源于恐龙的前肢,那鸟类翅膀末端保留着的3根"手指",是恐龙前肢五指的中间3指,还是前3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小  相似文献   

16.
从寒武纪回来后,叽叽就一直感叹:“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地球就会爆发一次生物大灭绝,动植物们可真可怜!”“那还不是它们自己太脆弱!”喳喳一脸得瑟,“要是像我这么强壮,什么灾难也不怕啦!”“切~恐龙够强壮吧?最后还不照样灭绝了!”  相似文献   

17.
<正>A:每当提及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些体型庞大的史前生物,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常用而宽泛的解释,即较高的温度或氧气含量使得生物变大。实际上,虽然温度或者氧气含量可能是影响生物体型的因素,但其与生物体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特别是恐龙崛起的中生代早中期,大气中氧含量甚至低于现代,以致恐龙发展出了使用气囊的双重呼吸系统,即在呼气和吸气时肺部都能交换氧气。这种高效的呼吸系统如今被"飞向蓝天的恐龙"—鸟类所继承。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大自然》2010,(5):10-13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不过,在恐龙繁盛的同时,地球上还生存着一群更为顽强的生物,这是一个更为繁荣而庞大的类群,它们不仅见证了恐龙的兴衰与灭亡,而且见证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轨迹。它们,就是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4亿年的昆虫。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世界:为什么中华鸟龙的发现如此重要?徐星:恐龙演化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主要类群的起源、多样性变化、绝灭、恐龙大型化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但总体来说,向鸟类的演化是恐龙核心的演化事件。自始祖鸟的发现和赫胥黎提出恐龙来自鸟类的假说以来,恐龙变成鸟的理论框架逐步建立,并有了一些证据。但还是有很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羽毛是如何出现的。传统上,羽毛是鸟类与其他动物相区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哪种脊椎动物最早飞向天空?在恐龙统治地球的中生代,它们始终占据着天空.自由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它们或大如飞机,或小如麻雀,时而倒挂在树梢上闭目养神,时而快速掠过湖面捕食鱼虾.溅起一串串洁白的水花。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翩翩起舞.追逐嬉戏,俯瞰着大地上的万物生灵。这是一类非常奇特的“会飞的爬行动物”,也是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比鸟类早7000万年飞向天空的空中霸主——翼龙。它们究竟是卵生还是胎生?这个自1784年发现翼龙以来一直未解的谜团,由于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而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