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钱善瑎 《科学通报》1987,32(9):688-688
河外致密射电源中的视超光速运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体物理现象。最近的观测又有了新的进展,在视超光速源3C345中测到了一个新的结点C_4,刚从星系核中运动出来。它不仅以视超光速运动,而且它本身的膨胀也是视超光速的。所以这是一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如果我们用相对论效应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那末这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本质上就是一种双  相似文献   

2.
《超光速膨胀现象》一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超光速膨胀现象的观察结果,以及对此现象的两种解释,即相对论束流模型和引力透镜解释,最后还简单地讨论了超光速膨胀现象与快子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人类视觉与计算机视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斌 《自然杂志》2002,24(1):51-55
从视错觉等视觉生理现象以及知觉的特性出发 ,对人类视觉与计算机视觉进行比较 ,并根据目前对人类知觉活动 (特别是视知觉活动 )的认识程度讨论计算机视觉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选视线”是人类视觉“黄金分割”的分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瑞泰 《自然杂志》2006,28(6):345-348
“首选视线”是人类建构“最佳视框”的分割线。“最佳视框”是人类感受“黄金分割”的视觉机制,是经由左眼“首选视线”和右眼“首选视线”同时分割左右视野而形成的长方形视觉框架。“最佳视框”边框的长与宽的比是一个衡量,吻合于黄金分割。“最佳视觉框架”为人类“舒适与和谐”的视觉体验提供了生理学基础。在人类感受自然、优化自我、创造未来的进程中,关于“首选视线”以及“最佳视觉框架”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同步化响应:视-脑信息处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松年  熊小芸  姚国正  郭爱克 《科学通报》1999,44(10):1015-1026
1989年猫的初级视皮层上,发现了刺激诱发的神经元群活动的γ同步振荡现象,在这之后,视-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何理解视觉系统自然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论问题,从信息处理,非线性动力学和神经网络的观点出发,对当前视觉研究中的由神经元群对外部世界客体的同步化响应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进入深入评述,强调指出,神经表象是视觉系统作为智能信息处理的独有特点,是视觉计算理论的核心概念,子波变换是多尺  相似文献   

6.
龚燕君  章东  龚秀芬 《科学通报》2005,50(17):1820-1823
次谐波和超谐波与基波和二次谐波相比, 有更好的组织比(CTR), 在医学诊断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给出了基于Church模型的包膜气泡非线性振动的频率响应, 解释了频率偏移现象, 并且讨论了次谐波和超谐波产生的最佳频率. 此外, 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次谐波和超谐波与外加声压的变化关系, 结果显示, 次谐波和超谐波的变化都经过3个阶段: 产生、增长和饱和, 但超谐波的产生略早于次谐波.  相似文献   

7.
视错觉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错觉现象随处可见,但对其产生的原因较难完整统一地加以解释。这是人类视觉系统和它对外界信息提取及处理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机器视觉中的颜色问题及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陶霖密  徐光祐 《科学通报》2001,46(3):178-190
颜色是人类视觉认知的基本现象之一,也是机器视觉的一个关键模块,在虚拟现实及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颜色是视环境、光照和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颜色现象的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综述了颜色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内容包括颜色的基本理论以及颜色信息在虚拟现实、基于内容的检索、人脸识别和手势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视锥蛋白基因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萌萌  于黎  靳伟  张鑫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10,55(9):739-745
视觉对于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生物可以调整它们的视觉系统以应付它们所处的特定的光环境. 认识和了解生物视觉系统感知的分子机制尤为重要, 视蛋白基因氨基酸序列(基因型)和色素吸收光谱值λmax (表型)之间的关联使视蛋白基因成为研究视觉进化的一个很好的模式系统. 研究表明, 视蛋白基因以及视锥色素在哺乳动物进化中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 视觉感知的分子机制远比人们以前所认知的更为复杂和扑朔迷离. 本文将评述近年来哺乳动物重要类群中视觉系统视蛋白基因进化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哺乳动物视觉感知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6,(5):56-57
正生物了解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能力取决于眼睛。在动物中,有一些可能是部分色盲,但在某些方面,它们的视觉能力比我们人类要强得多。人类是三色视者,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光感受器,称为视锥细胞,可分别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还有一种不同类型的视觉细胞,被称为视杆细胞,可检测到少量的光线,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视觉研究的主要目的和途径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由眼和脑组成的视觉系统所处理的信息约占人的全部感觉信息的90%。研究人类视觉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要理解人是怎样通过观看完成认知任务的,从而为解释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这个最吸引人的神经科学问题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为制造具有人的视觉功能的新型机器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在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方面,人们建立了神经网络的“侧抑制”概念,建立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细胞、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  相似文献   

12.
为已经完全丧失视觉的盲人再造视觉,在本世纪中叶已经有人进行探索。专家们注意到:绝大多数盲人,虽然不能接受外界景物的光刺激,但产生视觉的大脑视皮层仍是健康的。因此,他们便萌发了直接刺激大脑视觉中枢,让盲人(皮质盲人除外)产生视觉的设想。 40多年前,德国神经外科专家福斯特在病人局麻下施行枕骨板手术时,有意识地刺激了视皮层,结果病人感到有光点出现。当重复刺激同一区域的视皮层时,病人感到在他的视野中心有固定光点存在。后来,神经生理学家彼蒂尔德等的观  相似文献   

13.
难题1:如何增大视觉空间?房子虽小,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间看起来不那么狭小,其实通过一些处理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就需要考验你的智慧了。解决之道★用玻化砖、烤漆玻璃增强反光效果。厨房、卫生间的墙面用玻化砖比亚光砖反射效果更好,视觉上会使空间变大。  相似文献   

14.
唐碧峰 《自然杂志》1999,21(5):305-308
实验测量Hering错觉图形中间两条平行线上某些点的显现深度和两平行线在相应点的视觉距离,发现显现深度越大处两平行线的视觉距离越小;而且,相对显现深度与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视错觉相对误差成反比.这恰好与常性误用说的推断相反.作者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并认为存在“反常性误用效应”.常性误用效应和“反常性误用效应”得到的显现深度与错觉变形的关系相反,但两种错觉转化时,视知觉保持守恒.  相似文献   

15.
刘庆忠  魏建彦 《科学通报》2002,47(14):1059-1061
为了考察Be星中Hα发射线和红外超的来源区域,建立了一个考虑光学深度的膨胀环模型,发现它们的来源区域强烈依赖于Be星的物理参数,如抛射物质的初始密度和密度结构,此模型可以用来定性地解释某些Be星中观测到的、长期得不到解释的Hα发射线等值宽度和红外超变化的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一些河外射电源(包括类星体和射电星系)的射电资料表明存在超光速表观膨胀,这种新奇现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理论解释甚多,六十年代起开始活跃的超光速问题的理论研究,一般都重视了与狭义相对论相协调,但仍有争议。而按照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7.
宋迪  刘凯  孔繁敖  夏安东 《科学通报》2008,53(12):1375-1378
在场强为1013~14 W/cm2的飞秒激光的作用下, 甲烷分子能解离成中性碎片. 提出一种机理解释这个新现象, 即甲烷分子首先被多光子激发到超激发态, 后者再解离成中性碎片. 采用准二原子模型, 用Morse势能曲线来描述超激发态甲烷分子, 并且在这些势能曲线上, 使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研究了超激发态分子的解离动力学, 从而解释了在超快激光脉冲中甲烷分子的中性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科研人员说,他们接近用超冷原子晶格模拟高温超导体,这是解释超导体的完美导电状态的一步。排列于规则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可以为弄清高温超导现象的起源提供线索。晶格格位的排列(白色能量面中的低谷)在实验中通过激光来制造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现代物理学一直存在两个解释宇宙现象的体系,一个是量子力学理论,它详细而又巧妙地解释了宇宙中波和粒子的性质;另一个是广义相对论,它将时间和空间结合成一个连续统一体,科学地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宇宙膨胀理论。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通过使用内源性的注意线索来操纵空间注意的分配方式,进而考察注意在运动诱发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 MIB)现象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视野和左下视野,被试在集中注意条件下(注意单侧视野目标)比分散注意条件下(注意双侧视野目标)体验到更多的MIB现象;在下视野发现了MIB现象中注意调控作用的半球不对称性,在集中注意条件下,左下视野比右下视野发生了更多的MIB现象,而上视野没有出现半球不对称性;下视野集中注意条件下MIB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而在上视野中,除了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还表现为MIB发生次数的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IB现象中注意的调控作用在上下视野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