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建立了四辊轧机辊系轴向动态模型,根据摩擦学的预位预理论,确定了辊系接触轴向刚度的概念和量级,由此得到了辊系的固有特性,确定了轴向动负荷放大系数,为合理地分析轴向力对轧轴轴承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试验轧机上和现场工业轧机上对四辊热、冷轧机进行了综合测试,对四辊轧机轧辊不同交叉形式以及不同交叉角情况下的轴向力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轧机的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参数的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3.
轴向移位变凸度四辊轧机的辊型设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板材轧机上一对带特殊辊型的工作辊轴向相对移动时,可改变辊缝凸度,调节板形。通过对这类辊型的研究,特别是对三次辊型的研究和CVC辊型的破译,给出了确定辊型参数的方法,并指出了CVC辊型和UPC辊型的区别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四辊轧机机架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架的优化设计。把机架重量最轻、机架在乘直方向上弹性变形最小以及机架重量和机架弹性变形加权和为最小,作为机架优化设计的三个优化目标函数。本文提供了多种优化方案并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板轧机的设备特点、轧制产品的工艺状况,开发了一个能适应轧件宽度变化范围较大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研制了一种新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研制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经过一年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明显的实效,钢板的横向同板差下降幅度达60%~75%;同时钢板的板形明显改善,薄板的边浪现象基本消除;另外轧制压力下降幅度达5%~7.5%,辊间压力分布变化趋缓、轧辊磨损减少、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6.
分析φ180/φ400×520及φ100/φ400×500四辊轧机的设备特点、生产的产品情况,研究开发一种能自动适应轧件宽度变化的支承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轧机的板型控制能力,使冷轧带钢的横向同板差下降约45%,边裂现象明显减少,并有效防止支承辊辊面剥落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7.
非对称轧制(包括轧件跑偏、轧制力偏差等)是四辊板带轧机轴向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在弹性基础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辊系特性的变刚度弹基梁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对辊系垂向(即轧制力方向)和轧辊轴向、对称轧制(正常轧制)和非对称轧制、轧辊轴线平行及交叉诸工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辊铜带轧机是一种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安装精度高的大型机组。轧机机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其加工精度,以此特别要对机架安装精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四辊轧机机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四辊轧机机架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机架上横梁压下螺母孔顶部过渡圆弧处是应力最大的部位,该部位应力梯度大、过渡圆弧半径很小,必须采用子模型方法进行精确计算;辊系轴承座施加给机架立柱的侧向力对机架窗口水平方向的变形有很大影响,只有计及侧向力的作用,才能精确计算出机架窗口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制1000三机架冷连轧机工作辊弯曲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轧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轧机结构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着重介绍了为适应这些要求设计制造的300四辊可逆式冷轧机工作辊弯曲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试验结果,认为经过试验验证的新结构可以在大型板带轧机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四辊轧机辊型曲线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形良好为目标,运用影响函数法来设计轧辊的原始辊型。与现场使用的辊型曲线相对照,该理论方法能给出较理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轧机辊系沿辊身长度方向的振动特性及其对板带材板形质量的影响,以四辊轧机为研究对象,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看作弹性连续体,辊间接触认为是Winkler弹性基础,建立轧机辊系的横向振动模型.根据欧拉-伯努力梁理论,采用模态叠加法对轧机辊系自由振动耦合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四辊轧机辊系横向振动的自然频率、主振型和振动方程.对宝钢2030冷轧机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辊系横向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四辊轧机辊系横向振动包括2个无限序列的自然频率ω1n和ω2n;辊系横向自由振动由2种振动模式组成,即低频的同步振动和高频的异步振动;辊系横向振动中模式起主要作用,低阶时工作辊的振动比支承辊的振动剧烈;高阶时支承辊振幅大于工作辊振幅,奇数阶振幅大于偶数阶振幅;轧辊横向振动对带材板形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一套液压弯辊和液压横移机构成功地改造了普通四辊轧机,使它具有强有力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带钢生产中,后张力大于前张力的情况普遍存在,此时在工作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前后张力时,必须满足附加约束条件,否则在分析时就不能按过去的方法去规定θ角、角的正负,并且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在空载和轧制时会水平交替窜动,对轧件质量和设备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辊轧机是现代各种板带轧机中的基本结构型式,也是最普遍采用的轧机。本文仅从工艺的角度讨论为机械设备专业设计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轧辊偏移量的原则,其中分别说明了工作辊驱动与支撑辊驱动条件下轧辊偏移量的选择方法。我们知道,当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中心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时,作用在工作辊上的水平力x为(如图1):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四辊轧机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轧机纵刚度最大为追求目标 ,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在已知辊身长度、成品及坯料尺寸的情况下 ,利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及方法 ,即可确定轧机主要部件的尺寸 ;此外 ,通过计算及理论分析 ,找出了牌坊重量与支承辊辊身直径的最佳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短应力线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高刚度轧机。用拉杆和液压螺母对上、下支承辊轴承座施加强大的预紧力,以组成预应力机架;并采用偏心套式辊缝调整装置。这种轧机同时具有预应力轧机和短应力线轧机的优点,并消除了它们的某些缺点,因此具有更高的刚度,自重也更轻,适于作为板带精轧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实用实(?).优化设计计算的结果表明,缩小立柱断面尺寸对降低机架重量效果显著;适合增加上、下横梁的高度可减少机架总变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