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有侧移刚架的一种渐近解法,即剪力分配法与力矩分配法联合求解刚架内力(弯矩),将刚架的内力可展成等比级数,求得级数的首项与公比,直接进行弯矩计算,该渐进解法与其他渐近解法相比较,具有计算简单,精确,适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广义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引入广义转动刚度系数的概念,建立广义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的联合法,求解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首先,在所有未知转角位移刚节点处施加刚臂,计算得到杆端的固端弯矩,释放尽量多的结点,计算得到未分配结点处的不平衡力矩;然后,以未分配结点处的转角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再利用广义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到广义转动刚度系数;最后,求解计算典型方程,利用叠加法绘制最终弯矩图.以多跨连续梁和多层框架作为算例,演示联合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并对比分析矩阵位移法、联合法和分层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联合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高层建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分析时,通常采用分层法后按无侧移刚架用弯矩分配法求解。对分层后六跨刚架用弯矩分配法对结点的不平衡力矩进行无数次分配传递,求得无数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闭合解。  相似文献   

4.
针对解超静定结构的力矩分配法,以转角位移方程为基础导出了结点转角计算式,并进而按力矩分配法最后杆端弯矩值计算杆端转角,用其检查变形后位移连续性,来得到对最后结果校核的目的.最后给出了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5.
弯矩分配传递极限公式在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的弯矩分配法求解任意荷载作用下的薄板弯曲问题,将杆端弯矩表示为多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到了当分配传递次数无穷大时其表达式为公比小于1的无究等比级数的和的形式,并求得了该和的表达式即极限公式。该极限公式便于编程电算,可方便地应用于任意荷载作用下的薄板弯曲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计算次弯矩等效荷载的学习,直接从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出发,求次弯矩影响产生的综合弯矩,力学概念明确,易为学习者领会.  相似文献   

7.
以位移法与弯矩分配法联合求解的交叉梁系平板网架与空腹网架结构,适用于各类边界条件下的正交正放、正交斜放、三向钢网架及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的内力分析,且求解简单方便。文中给出了考虑剪切变形时梁的弯矩分配系数,并列出了考虑剪切变形的基本梁元在外力作用下及支座产生单位位移时的杆端弯矩和剪力,以利计算时查用。  相似文献   

8.
三跨刚架弯矩分配传递无限次的闭合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高层建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近似分析时,通常采用分层法,按无侧移刚架用弯矩分配法求解。该文对分层后的单跨、双跨与三跨刚架用弯矩分配法对结点的不平衡力矩进行无数次分配传递,求得无数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闭合解。  相似文献   

9.
圆形贮液池弯矩分配传递无限次的闭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由顶板、底板和圆柱形池壁组成的圆形贮液池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进行内力分析,池壁上、下端的圆周视为弹性嵌圆结点,用圆柱壳理论计算池壁的固端弯矩,用薄板弯曲理论计算顶板和底板的固端弯矩,从而求得上、下2个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然后用弯矩分配法对结点的不平衡力矩进行无数次分配传递,求得无数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闭合解。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力矩分配法的思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侧移结构内力计算的快速力矩分配法,可以一次计算出杆端弯矩,十分方便。计算表明,本文方法精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主、次梁楼盖中正交梁系弯扭变形双协调问题,采用弯扭角变位移法与弯扭力矩综合平衡分配法,推导出杆端位移、弯矩及扭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采用年多个样法选样时,城市短历时暴雨的指数分布的统计特征.分别推导出矩的计算公式和离均系数Ф的计算公式,阐述了矩与参数的关系,介绍了参数的估计方法,并讨论了变差系数CV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配合平衡离子分布的尝试迭代法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典迭代法求解配位体不过量的配合平衡系统的离子分布十分困难,而用作者提出的尝试迭代法却能顺利求解,尝试迭代法的作法是:从千千万万组离子浓度的取值中,用尝试法筛选出若干组满足尝试公式的离子浓度,再用失代法确认出其中正确的那一组。  相似文献   

15.
用部分相干光成像理论计算刀口法中的光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部分相干光成像理论,推出Foucault刀口相位检测时非相干入射情况下的像面光强分布.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输入物函数相位变化率分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李金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47-5849
考虑到均匀分布与随机变量和的高阶矩的重要性,利用组合数学中的多项式定理和第二类Stirling数对独立同U(0,1)随机变量和的高阶矩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二项式定理,得到了独立同U(a,b)随机变量和的高阶矩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应用等效网络和聚合T矩阵算法的混合方法分析了埋藏导体的多个介质圆柱之间的多重散射问题。推导了一个新的反映散射体T矩阵和矩量法阻抗矩阵之间关系的公式。计算结果说明数值算法和解析方法的混合应用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简化了较为复杂的多柱体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求解非线性方程的二重弦截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求解非线性方程的二重弦截法公式,证明了它的收敛阶为2.618,指出并且分析了3个文献中关于"牛顿法P.C.格式"的一些错误结论.效能分析和数值试验都表明:二重弦截法(或弦截法)比牛顿法和牛顿法P.C.格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准静态法的局限性,描述了杂质分布确定、高频C—V测量与数值计算三结合的测定方法.讨论了泊松方程的数值解,推导了非均匀结点下的迭代公式,给出了边界条件的恰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