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写作活动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而写作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自我完善。在写作活动中,人类用简便的方式把握着世界,把握着自己;在写作中,人类理解着周围的一切并互相理解;依靠写作,人类积累着、丰富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写作活动渊源流长,写作活动与人类社会血肉相联,但我们对写作活动的理解,仍然十分模糊朦胧,对其本质特点的认识,还处在试探状态,一个牢固的写作理论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写作学的基础还未稳定。随着人类的进步,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活动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显著,写作能力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将愈来愈密切。因此,认真研究写作活动的规律、特征,修正写作学的研究标准、方法,建立科学的写作理论体系,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意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最初的意识是人类各种意识和观念雏形的混合体,马克思把它叫做人类的“自意识”。自意识的产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表现在:人类内心需求目的被意识是一切创造性活动发生的主要动力:人类对象化作品的被肯定及其需求满足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感受、情感、想象等心理机能的发展;体验和反思能力的发展是开展审美活动的决定性心理因素。人类乐生需要的被意识并从功利活动中独立出来加以创造性地表现,就产生了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3.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反映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景观可作为符号表现。本文对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给出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300年来岱海流域气候干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岱海6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3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频率磁化率高值段对应气候偏湿阶段,低值对应气候偏干阶段,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垦,加剧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孢粉Ulmus的变化受流域人口增加的影响。频率磁化率和孢粉是反映岱海历史时期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5.
《西藏大学学报》2013,(2):195-196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三重空间”理论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的重要思想,这三者构成了人类活动的总体,既相分离而又相统一。自然界不仅给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人类赖以进行生产活动的空间,“是通过人的活动建构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现象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产生,按照荷兰人类学家皮尔森的观点.“文化”这个词。意指一个某种实体.这种实体更多具有了动词的含义,意指一个过程。因此人类产生后。所进行的劳动、交换、分配等一切实践活动都是文化产生的根源。人类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文化的创造。商贸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群体的活动.它的每个行为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社会成员的文化心态,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所以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它不是僵化地单指某种实体.而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作为与行动。是不同文化主体不断相互互动、背离的过程。这表现在闽台商贸文化上犹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缘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过渡性、多样性和敏感性,人类在高原活动历史较为悠久,人类活动对环境演变的响应非常敏感,其研究对于理解极端环境下的人类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的研究成果,并对高原人类活动的阶段划分、典型遗迹和环境演变对人类活动影响进行分析与论述.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明显划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和历史时期四个阶段,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环境状况不断好转,旧石器时代狩猎者已经踏足高原,活动规模小,但有较高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在全新世大暖期的6~4kaBP高原东北缘和东缘产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宗日和卡若文化,适宜的气候条件促使高原人类发展农业、实现定居、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为其特征.4ka前后大暖期结束,冷干化的气候趋势使得高原东缘史前文化发生更替和萎缩,高原东部边缘逐步过渡至青铜时代,农业比重下降,畜牧业逐渐确立,区域性畜种(牦牛、藏绵羊)的培养和驯化,使得人类向高原各个角落扩散,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文化(辛店、卡约和诺木洪),文化发生分裂.2kaBP进入历史时期,高原人群的迁徙、部落的兴起等都与环境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以滦河流域的人口变化为经,以土地垦辟和天然植被的变化为纬,对历史上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对滦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滦河下游在历史时期的变化与其上、中、下游人类活动的规模和程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秀芹 《科技信息》2010,(15):280-280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史。正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推动着历史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滦河流域的人口变化为经,以土地垦辟和天然植被的变化的为纬,对历史上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地滦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了滦河下游在地期的变化与其上、中、下游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程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评估可能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评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第一次判断是否建立栖息地,是否利用武器帮助自己生存的年代。确实,评估对于人类是一项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问题,做这些活动时,人类要(1)鉴别问题;(2)对表象去伪存真,进行选择;(3)评估这些选择;(4)采纳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红兵 《安徽科技》2012,(11):20-20
正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创新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先后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皖"、"创新驱动"战略,作出"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  相似文献   

13.
利用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探讨福建地区自古以来在人类活动轨迹映射下的华南虎地理分布情况。采用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轨迹的延展而不断增多、扩散:史前主要在闽西中低山丘陵区和近海的闽东地带;先秦至隋虎记录阙如,但虎有分布并且生存条件优越;唐至五代零星出现于闽北、闽东的山地;两宋至元闽北、闽东虎记录继续增加,并扩展至闽西、闽南,山地、平原都有;明清至民国虎记录遍及福建全境,平原、山地、沿海皆有。福建历史上华南虎分布广泛,遍及全省境域。在人类活动轨迹之内的分布涉及当前9个地级市及其所辖14个县级市、40个县(区),其中有12个市(县)是华南虎的典型栖息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新疆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宏观的、连续的,气候变化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绿洲水环境而推动绿洲演化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地理环境变迁历史的回顾,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划分为4个阶段,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人类为了发展就必须在自然界活动,消耗资源,又向自然界排出废物、废气和废水。如果人类活动超过地球的生命承载力,就必然会导致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甚至丧失。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以过度消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温室效应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室效应并不都是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候指标的平均状态和离差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三个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增强的效应也有减弱的效应;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需要精心呵护,人类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的变化.人类并不是对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中曾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仅促使了劳动生产力极大发展,还使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科技革命和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得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使得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这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就在科学技术和人的实践推动历史大步前进的同时,科技决定论、人类中心主义也膨胀起来,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突显。历史昭示我们:要想明天更加美好,人类必须走与自然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地质环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入手 ,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结论指出 :地质环境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 ,具有空间性、稳定性、可变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栖息地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使物种减少。认为地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 ,甚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龙感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和作用机制,对龙感湖地区的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和和人类活动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浅水型、草型湖泊的特征在其演变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在千年尺度上,气候因素在龙感湖演变中起主导作用;800a左右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近100a来龙感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成为控制龙感湖演变的主导因素.围湖造田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人类对龙感湖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龙感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