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应用称重传感器测量倾角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称重传感器用于倾角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及计算结果与文中理论分析基本吻合,说明用称重传感器进行倾角测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但误差分布规律性较强,适合应用误差补偿方法以减小实际测量误差。经过补偿,使称重传感器测量倾角的实际误差减小了约99%,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倾角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热电偶测量的精度。为了提高热电偶测温控制系统的测量精度,在应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热电势和温度特性的线性处理基础之上,通过对不同测温区间的拟合系数的分别优选,提出一种基于分段拟合的热电偶测温控制方法。对该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温控制方法简捷高效,误差可控制在1%之内,可适用于智能仪表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3.
热电偶测温误差的分析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利  张东风 《科技信息》2008,(11):304-304
热电偶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测温仪表,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测温的误差来源和修正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的精度,对影响其测量精度的打滑问题、测量力大小的选取、安装误差和滚轮偏心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改变测量力大小进行实验,找出了在该实验装置上产生误差最小的测量力;对安装误差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仪器调整的方法,使安装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达到最小.最后经过数据处理和误差补偿可以使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精度达到±6.26μm.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用自然热电偶法测量切削温度时,用补偿热电偶法对所产生的寄生电动势进行补偿的补偿条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证明只有用高输入阻抗的测量仪表进行测量热电势时,用附加热电偶来补偿寄生电动势的方法才有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双通道互谱声强测量时两通道不同步采样造成的相位失配误差;导出了由此而引起的声强测量误差;推导了声强测量时测量系统的误差特征函数,并给出了使用误差特征函数修正该测量误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两通道间不同步采样时,所产生的声强测量误差可以用误差修正的方法加以消除.修正后声强测量结果的精度令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进一步提高三点法测量圆度及轴系运动误差精度的方法。方法 分析了测头读数及角位置误差对圆度各次谐波及圆周各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三点法测量系统的优化策略与算法,研究了三点法测量误差的分布与传递规律;提出了克服测头定位误差以及3个测头的灵敏度不一致影响的软件校正方法。结果 圆度各次谐波的最大测量误差相对于传统三点法减小67%,圆度及其各次谐波的测量不确定性明显降低。结论 该方法能明显提高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将称重传感器用于倾角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及计算结果与文中理论分析基本吻合,说明用称重传感器进行倾角测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但误差分布规律性较强,适合应用误差补偿方法以减小实际测量误差.经过补偿,使称重传感器测量倾角的实际误差减小了约99%,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倾角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将称重传感器用于倾角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及计算结果与文中理论分析基本吻合,说明用称重传感器进行倾角测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但误差分布规律性较强,适合应用误差补偿方法以减小实际测量误差。经过补偿,使称重传感器测量倾角的实际误差减小了约99%,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倾角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三点法轴径圆度误差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三点圆度误差机理,给出了测圆方程、形状误差系列方程及推导过程。并对测量系统中能影响测量误差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叙述了每种影响测量误差精度因素的产生来源,并对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热误差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项.为了快速检测机床自身热误差,在研究机床综合误差和球杆仪检测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球杆仪法.通过建立三轴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和热误差的综合误差模型,提出机床的几何误差和热误差的检测及分离方法,并对影响加工精度较大的主轴与Z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标尺热变形导致的比例误差以及滚珠丝杠变形导致的周期性误差等主要热误差项进行了球杆仪圆轨迹测试法的模拟仿真,通过进行球杆仪检测实验,测得机床空载时的主轴端热漂移误差,得到其变化规律曲线.相对于传统热误差检测法,该方法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测高精度是InSAR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相位误差是影响测高精度的一大因素.分析推导出了SAR系统幅相误差、调频率误差等在目标处引入的相位误差.为了定量仿真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InSAR点目标提取干涉相位,从而得到目标高程,相位误差和测高误差的方法,避免了分布目标仿真中不利于定量分析的缺点.最后,仿真了不同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筑构件热阻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心砌块平均热阻理论计算方法的简单近似性,分析了其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出用CFD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方法分析建筑构件的热工性能.并分别运用热流计法与热箱法对某内插保温层混凝土空心砌块进行热阻测试,以检验理论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分析得到: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建筑构件热工性能具有不确定性,所得结果与热流计法和热箱法的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36.6%和33.8%;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分别为0.3%和2.4%,表明该方法对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计算不仅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还具有应用范围广、结果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据热扩散率最小离散度确定导热系数的新热探针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一种新的用热探针测导热系数的方法,它与传统方法不同,不是从模型的算式中直接求出导热系数,而是从误差分析出发,据导热系数λ误差最小时热扩散率α的离散度也最小的原理导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热线式液体导热系数测定仪的研制工作。利用研制成的测定仪测试了国际标准材料甲苯的导热系数。本工作所获得的数据未作修正时,与国际上推荐数据相此,普遍偏大0.72~1%。若修正端部热损,两者最大偏差则为0.38%,足证本仪器具有较好的测试准确度。本文还讨探了测试时间的长短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如果合理采用测试时间,不仅可以加快测试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测试精度。最后还分析了各项测试误差,并由此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理论计算的新方法,它可根据数字记录仪的指数波响应计算冲击电压的数字测量误差。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冲击电压峰值和波前时间的数字测量误差,并分析了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范围。最后,测量误差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误差作对比检验,证实了这种理论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主轴回转精度的混合谱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动态数据系统建模分析法与改进的周期图检验法相结合,对主轴回转精度进行混合谱分析。应用这种新方法对主轴径向晃动误差的动态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着重经统计检验来分清离散谱与连续谱,及分离出其中所含单周以内和双周以上的各种确定性谐波分量,以此作为其系统误差在测量或加工中予以修正。该方法兼顾了提高分辨力和精确度,便于实时修正误差。  相似文献   

18.
机床热变形误差实时补偿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通过实时补偿热误差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采用一维球列加快和简化了热误差的测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热误差与温度的数学模型,在外部微机的帮助下,可在加工过程中实时补偿热误差,切削实验表明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大型变压器内部温度场精确测量的需求,为提升传统光纤测温的感知范围与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光纤复合式变压器绕组测温方案,对于绕组与光纤之间各个部件的热量传递进行了建模,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光纤测量的精度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理论对比分析可知,根据所建立的热路模型由光纤测量温度可反推绕组附近绝缘纸等部件的精确温度,误差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了光纤测温的准确度与感知范围。  相似文献   

20.
导热系数测量过程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导热系数计算的关键。实验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导热系数的精度。现有的导热系数测量计算中对数据是否准确没有很好的评判准则或方法。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斜率相对标准差为依据筛选数据的导热系数计算新方法。该方法以斜率相对标准差为准则判断并筛选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筛选后的数据求解导热系数。将该方法应用于乙二醇标定溶液的导热系数计算中,同传统算法相比,新方法数据处理简单、计算导热系数精度提高明显、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导热系数测量实验中,测量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