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义荣 《科技资讯》2007,(35):212-213
传统语法从句法层面研究被动语态,认为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转换形式.但是在交际过程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与具体的语境和文体密切相关的.本文从Halliday的功能主义出发,具体探讨了被动语态在语篇、语用和文体方面的功能,指出语法教学不再是孤立的句法训练,而更应该和语篇、语境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语态一般被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从语用来看,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在一语篇中的不同选择将会带来不同的意义。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语篇功能中的三个子系统理论: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系统为基础,从语篇层面上来分析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3.
朱刚琴 《科技信息》2007,(35):127-128
印尼语被动语态的掌握和运用易发生错误,每一届学生每门课程作业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这一问题。而印尼语被动语态使用较主动语态更为频繁,尤其是书面语,所以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一语法点是最基本的要求。笔者在对学生该语法点使用错误的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一语法点不易掌握不光是受母语语法的影响和干扰,也受先前所学的第一外语即英语语法的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4.
一、语态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什么叫语态(Voice)?它是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一种动词形式。根据主语和谓话之间的关系,语态分为: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两种。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或实施者(主体)(本文简称为“动作者”),这类的句子叫主动语态句(简称“主动句”)。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对象或承受者(客体)(本文简称为“动作对象”),这类的句子叫被动语  相似文献   

5.
当代语言学强调语态的功能以及语态在语境中对语篇建构的影响及制约,其特点是:注重语态的信息组织功能,注重其在语篇建构过程中的认知功能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从动态的角度,以当代理论为基础讨论被动语态在语篇中的功能:①信息组织功能;②衔接功能;③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 一般来说,主动语态表示主动意义,被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在英语中主动语态也可表示被动意义,被动语态也可表示主动意义。语态的主动与被动是仅就动词而言的,除此之外,英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  相似文献   

7.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否起作用是二语习得(SLA)领域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本文讨论了普遍语法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时的不足和障碍以及认知论的解释优势,认为在二语习得领域我们应该放宽眼界,不应束缚于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8.
英语科技论文摘要中常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利用统计学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国际上摘要采用主动语态撰写是主流,而国内作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多采用被动语态.因而国内作者也应该尽量采用主动语态进行摘要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作为理论基础,从语篇层面上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英语被动语态是个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通过一系列分析表明,被动语态具有七个方面的语篇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引入主题功能、转换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平衡焦点功能、对比焦点功能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被动语态的种种语篇功能共同作用于语篇的重组,使语篇成为一个结构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决定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态。而其中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态就是被动语态。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被动态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通过对三者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者都可以表示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但是主次不同,英语被动语态倾向于表中性意义,汉语被动语态表示消极意义居多,而日语被动语态则主要是发展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为语义动因的被动句.所以也是表达消极意义居多。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科技英语论文表述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被动语态句子中动作动词的属性,介绍了科技英语论文中几种常见的,易错的被动词态结构的正确表达形式,还为编辑在文字加工中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语态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语关系分句是中国学生习得的一个难点,将英语关系分句按其语法功能分为四种:主主,主宾,宾宾,宾主。从大学生四六级英语中文语料库中得出的关系分句数据分析,对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两个假设—平行功能假设和感觉难度假设进行了论证,进一步确定了中国大学生在习得及应用这四种关系分句的顺序,同时研究表明嵌入是影响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田娟  牛跃辉 《科技资讯》2014,(26):161-162
无论是母语习得者还是二语习得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某种偏误。本文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三个角度出发,阐述英汉被动语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它们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钟秋媛 《科技信息》2012,(36):200-200
普遍语法认为人天生存在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提出是针对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而普遍语法是否适用于二语习得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争议。中介语作为二语习得的产物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15.
从Langacker的弹子球模型对英语主动、被动以及中动三种语态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主动语态的焦点关注在施事者、受事者以及能量转移的正向流动;被动语态关注受事者以及能量的逆向流动;中动语态则关注受事者在动作链发生后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赵祥义 《科技信息》2010,(2):202-203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一些在形式上是主动语态,在语义上是被动语态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董莉  高玢 《科技信息》2010,(36):146-146
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被动语态的关注多限于句法层面,如翻译法,两种语态之间的句型转换等。但仅仅从句法的角度对被动语态的教学和习得进行研究,意义比较有限。本文从对比修辞角度,分析并揭示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被动语态缺失的原因,认为导致被动语态缺失的原因可以从句子发展模式和作者、读者责任对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言输出同语言输入一样在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理论下,人们对二语习得语言输出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认为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其主动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迁移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重大。本文简要分析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语法、文化等方面的负迁移现象,以及负迁移给二语习得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降低影响,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则不多见,成主动语态。根据英语和汉语特点,英汉被动语态互译有直译、准确和灵活。所以英语被动语态在翻译成汉语时,更多情况下译意译等常见方法,也还有一些特例,翻译时要力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