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复习了国外所记载过的过渡金属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大量历史资料,发现Hume-Rothery经验规律在解释这一类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上所出现的矛盾和混淆。 如果引用作者提出的合金晶体态电子浓度理论来进行解释,不但可以解释清楚,而且清除了原来含混不清的可变原子价的观念,为研究过渡金属电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提供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由电子模型,我们研究了铁磁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铁磁金属隧道结自旋极化电子隧穿的温度特性。从我们的结论可以定性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压力对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力引起配位化合物电子的扰动加深了我们对中心过渡金属原子和周围配体相互作用本质的认识.电子结构的扰动一般被称为“压力调整”,可以用来解释形变产生的压色性,本文以过渡金属配合物为例探讨了压致变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由电子模型,研究了铁磁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铁磁金属(FM/I(S)/FM)隧道结自旋极化电子隧穿的温度特性。从结论可以定性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γ结构相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大量资料,发现Hume-Rothery经验规律在解释这一类含过渡金属的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上所出现的局限性.文中引用合金晶体态电子浓度理论,对研究γ相电子化合物,尤其是含过渡金属的合金晶体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经典电子论对金属导电解释的缺欠,具体分析了引起矛盾的因素;同时提出用晶格热振动对电子的散射解释电阻的合理性,并在常温和低温下分别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复习了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历史资料,对国外所记载过的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Hume-Rothery经验规律在解释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所出现的偏离和歧异。 如果引用作者提出的晶体态电子浓度的概念来进行解释,就可以看出晶体态电子浓度在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上的重要影响。本文为研究电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看法。 因篇幅有限,本文仅讨论普通金属的电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量子理论为基础,从金属的能带结构和高能电子对原子内层轨道电子的相互作用出发,阐述了X射线连续谱的产生机理及X射线的量子极限条件,使X射线的特征谱和连续谱的产生机理有了一个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考虑金属中的电子位移极化,利用谐振束缚电子模型,导出了金属中相对介电常数的表达式,并讨论低频极限和高频极限两种重要的特殊情况,对关于金属介电常数的一些说法作出了解释,从而对金属介电常数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氢在不同金属熔体中溶解度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指出氢与金属熔体的电子相互作用是决定氢在金属熔体中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基于近自由电子模型,提出了表征这种电子相互作用和计算氢在金属熔体中溶解度的金属熔体有效电荷密度模型。结果表明:氢在过渡族金属熔体中的溶解度远高于在其他金属熔体中的溶解度,而且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金属熔体有效电荷密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测试双液硅化加固过程中黄土的电阻率变化。计算得到了电阻率结构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土的平均结构因子、平均形状因子与各向异性系数。分析了加固过程土体结构的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电阻率随着电流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当电流频率范围为50 k Hz~1 MHz时,电流频率对黄土电阻率实测值影响较小;双液硅化加固过程中,竖向和横向电阻率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减小,最终保持稳定,且减小趋势均集中在初始阶段。平均结构因子和平均形状因子均随时间的增加先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各向异性系数随时间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试重塑黄土固结过程中不同电流频率下的横向和竖向电阻率,分析了其电阻率结构特性参数(平均结构因子、平均形状因子与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合微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重塑黄土固结过程中,竖向电阻率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先减小,减小过程集中在初始阶段(0p≤50kPa),超过这一压力范围后,竖向电阻率呈上升趋势;横向电阻率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呈增大趋势;平均结构因子与平均形状因子均随竖向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呈增大趋势;各向异性系数随竖向压力的增大先快速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各个电流频率下的电阻率参数值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大小有异。  相似文献   

13.
丝电爆过程中的能量沉积直接关系到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为研究电参数对此过程中能量沉积的影响,通过改变电极类型与气隙长度进行丝电爆实验,实验中使用高采样率的示波器采集电压电流波形,并对金属丝沉积能量与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丝电爆电流中存在幅值很高的谐波成分,谐波沉积能量对金属丝总沉积能量有贡献,并能够影响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两类电极之间,谐波沉积能量占比与总沉积能量在使用平行电极时多于使用同轴电极时,缩短放电气隙能够减少谐波沉积能量占比和总沉积能量.使用平行电极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较小,说明此条件下总沉积能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功图的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缺乏典型工况特征的电功图图集而导致电功图资料无法被充分应用、采油生产系统实时工况诊断难等问题,考虑曲柄实际角速度、四连杆的惯性、摩擦等因素,推导基于光杆示功图的电功图计算模型,建立13种油井工况下的典型电功图特征图集和基于特征值的电功图工况诊断模型,并编制工况诊断软件。经现场5口油井功图计算检验,结果表明:实测电功图与计算电功图的上、下冲程功率峰值、功率的极差、平均功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74%、3.89%、2.96%、1.74%。经现场6口油井电功图的工况诊断检验,该井下工况诊断结果与示功图诊断结果一致,表明基于电功图的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模型准确率高,能为抽油机井采油系统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电动车研究的基本状况、电动车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电捕焦油器运行可靠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电捕焦油器结构特征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影响电捕焦可靠运行的因素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治理谐波,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对电能质量的补偿作用进行综述,进而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复合导电纤维导电性的物理模型.给出了纤维电导率与纤维中导电组分含量间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在献[1]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不同轴线的带电导体圆柱面相互嵌套时的电场求解问题,采用分式线性变换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经推导严格地求出了其空间的电势分布和电场强度分布的解析解,获得了等势线的方程和电力线的方程。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电力网概况中国从1882年在上海办电起,到1949年全国发电量只有43亿kW·h,发电装机185万kW,占世界第23位.电力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1949年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9年我国发电量达到5847亿kW·h,发电装机客量12664万kW,跃居世界第四位.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1%和11.1%,超过了美、苏、日、德等发达国家和印度(详见表1).特别是1987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超过1000万kW,超过了日本,接近美、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