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上侵略和战争的主要力量,这一点也早已成为人们的政治常识了。美国统治集团对这一点实际上也是供认不讳的。1963年,肯尼迪在临死以前,吹嘘美国实力在近两年来增长的情况是: “战略警备部队”的核武器增加了100%; 作好战斗准备的陆军师增加45%; “特种部队”和“反暴乱部队”增加近五倍。1964年6月3日,约翰逊在康涅狄格州海岸警卫队学院发表演说,吹嘘美国实力在近三年来增长的情况则是: “战略警备部队”的核武器增加了150%; “特种部队”和“反暴乱部队”增加了七倍。这就是说,约翰逊政府当然是和美国历届政府一样,在维持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空前激烈而又錯綜复杂的矛盾和斗爭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圍繞着核武器和貿易市場这两个問題。帝国主义从来是按实力的大小,来决定它們在政治和外交上发言权的大小,来决定分臟的多寡的。因此,經济实力相对增长的西欧国家必然要求建立与它們的經济实力相适应的軍事力量。在它們看来,核武器是必不可少的。而美国正是凭借核武器,以提供“核保护伞”为名,使西方盟国依賴和屈从  相似文献   

4.
“多边核力量”计划“多边核力量”计划是美国政府一九六二年底在美英拿骚会谈中正式提出来的。美国的意图是要它的盟国把核武器交出来由它统一指挥,并且让西德军国主义染指核武器,而这支核力量的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则操在美国总统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6.
小引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推行它的准备打各种战爭的所謂“灵活反应战略”过程中,正在遭到层出不穷的困难。这些困难加深了美国统治集团內部以及美国与其“盟国”之間的分歧。特別是美国在海外的大批軍队和基地,成为众矢之的。从經济上看,美国在海外的一百零五万軍队(包括两洋舰队)和六十多万的家属,每年耗費三十亿美元,加剧了美国的黄金外流;从政治上看,这些海外軍队和基地增加了美国及其“盟国”之間的磨擦,  相似文献   

7.
1941年12月8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曾使美国吃过一次措手不及的大亏。现在美帝国主义者准备师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故技,在必要的时候,对社会主义国家不宣而战,用“先发制人”的办法,发动战争,以显示“美国真正的威懾力量”。美帝国主义者不耻于学习二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故技,无非想步日本强盗的后尘,以为掀起战争时可先在军事上占点便宜。美帝国主义者很没出息,竟想重演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结果会怎样呢?重演的必将是一败涂地、投降求饶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愤怒地认为伊朗正秘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实施“核武器研制计划”,因此美国宣布对伊朗实行新的经济贸易制裁。美国对伊朗“兴师问罪”、大张挞伐,强烈表现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它的强硬的“核不扩散政策”。冷战时期的一个基本目标确保美国对苏联的“核优势”和防止他国发展核武器,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目标。为此,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核武器库存和“核战略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报复”和“有限战争”几年来,美国的军事战略是以“大规模报复”理论为基础的。它实际上就是拿核武器作为所谓“大规模报复的威慑力量”来进行恐吓讹诈,也就是杜勒斯曾经一度吹嘘而遭到各方面抨击的所谓“战争边缘艺术”。这是一种露骨的危险赌博。这种全面核武器战争的赌博既吓不倒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也谁都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杜勒斯去作赌注。因此,恐吓讹诈的“战争边缘”手段不能轻易使用,用起来也不灵,还要引起内部的反对。这个战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弱点,就是很难不断拿“大规模报复”来向个别国家,在个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围绕着“多边核力量”问题,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爆发了一场空前尖锐的矛盾。这是1963年1月关于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谈判破裂后,帝国主义内部最剧烈的一次较量。这场斗争标志着美国同西欧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限于西方核武器控制问题,并且涉及整个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前途以及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重新组合,因此矛盾更为深刻,更为复杂。斗争正在继续发展中。美国的“核霸王”政策在核武器问题上,引起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因是美国的“核霸王”政策。美帝国主义不仅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在大吹大擂所谓“粮食用于和平”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去年艾森豪威尔下台以前不久提出的,而且曾通过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向世界推销。它打着“帮助不发达国家”和“维护和平”的旗帜,来推销美国统治集团长期积压、无法出笼的剩余农产品。当新任的农业部长弗里曼从他的前任本逊接下那农业危机的重担时,曾经大言不惭地说:他总算  相似文献   

12.
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于四月二十日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个对外“援助”的计划,要求国会拨给三十五亿三千万美元的款项作对外“援助”之用,特别是“援助”所谓“亚洲弧形地带”国家。他特地挑选亚非会议正在开会的时机来提出这个计划,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想对那些贫穷而落后的亚非国家说:美国不但富有,而且很慷慨,也同样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你们快跟我来吧,别再浪费时间去讨论什么亚非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了。”可是,事实告诉我们,美国统治集团口里的所谓“同情”、“援助”都不过是骗人的西洋镜,把西洋镜一拆穿,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所谓“援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在战争结束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它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贪慾和进行殖民地扩张的野心就惊人地增大了。可是殖民主义这东西已经腐朽得发臭了,美国为了  相似文献   

13.
约翰逊政府在拉丁美洲推行所谓“强硬路线”,激起了拉丁美洲人民更高涨的反美情绪。于是,美国统治集团里有人大声疾呼,主张还是应该推行肯尼迪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仿佛这个“联盟”还很有市场似的。但是,不用说拉丁美洲人民早就唾弃这个“联盟”,就连美国资产阶级舆论也一再惊呼这个“联盟”的失败。下面从9月5日美国《新共和》杂志上摘译的、以“争取进步联盟死了”为题的文章,仅就这个“联盟”同拉丁美洲国家寡头统治集团结成一伙这一点,指出它早已走上死亡的道路了。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会议的成就,标志着美国“实力政策”的惨重失败.但是美国统治集团是不甘心承认失败的,它却变本加属地进行拼凑东南亚侵略集团的活动,阴谋以这种侵略联盟来和它所企图组织的所谓“东北亚联盟”联系起来,造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包围圈.美国拼凑这个集团的第一步,是指使菲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初,在美国军政头目腊斯克、麦克纳马拉和泰勒等奉约翰逊之命在檀香山秘密制订了“轰炸北越的计划”以后。美国就加紧在越南推行所谓“有控制地逐步扩大战争”的计划。近一年来的事态证明。美国扩大战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它不仅没有“打赢战争”,反而越打越输,越输越惨。它在南越处处挨揍。它对北越的轰炸遭到有力的惩罚。它“逐步升级”扩大军事冒险,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一片混乱”,也得不到“盟国”的“同情和谅解”。  相似文献   

16.
一许多年来,美国统治集团在虚构的防御“共产主义威胁”的神话掩盖下,积极推行“实力地位”政策,进行了各种对外侵略活动: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组织各种侵略集团,积极准备原子战争,以达到它称霸全世界、奴役和剥削世界各国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政客要为钻地核弹开绿灯  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一些美国政客、军事官员以及核武器实验室的领导人鼓吹美国应当开发新一代小当量精确打击核武器。去年,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沃纳和科罗拉多州共和党参议员维恩·阿拉德联手,要求美国能源部和国防部进行小当量核武器即核科技圈内所说的“钻地核弹”的研究,这种核武器能够钻入很深的地下,然后再爆炸,“以打击深埋地下且经过加固的目标”。  沃纳和阿拉德的设想是将这些核武器用于小规模的常规冲突中,对付那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同时保证大部分的平民不受伤害。他们的设想与曾在五角…  相似文献   

18.
卖身投靠的经过土耳其位于亚洲西南部小亚西亚半岛,一小部分领土位于巴尔干半岛。人口二千四百万,面积共七十七万六千余平方公里。由于它地处欧亚非三洲的要冲,在战略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就着手把土耳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土耳其的统治集团也甘愿追随美国的战争政策,出卖民族利益,使土耳其成为帝国主义威胁苏联安全的前哨阵地,并且充当帝国主义镇压中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帮凶。从战后美帝国主义开始公开推行“冷战”政策时起,土耳其就走上了追随西方帝国主义的道路。1947年它接受了“杜鲁门主义”,同美国签订“美土军事合作协定”;1948年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签订了“美土经济合作协定”;1949年又和美国签订了控制土耳其文化思想的所谓“美土文化合作协定”。自从1950年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关心和平、正义和维护民主权利的人们都密切注视着波恩政府在加尔斯卢合对德国共产党的“审讯”。这个挑衅性的“审讯”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开始以来,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近四个月了。人们从这个“审讯”中可以看到,波恩政府秉承着美国统治集团的意旨,正在横蛮地使用法西斯手段迫害维护德国民族利益的力量,阴谋把德国拖入灾难和危险的深渊。同时,从这个“审讯”中也可以看到,在德国西部,同样有着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专家最近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若美国和中国继续对朝鲜核问题"袖手旁观",或日本企图获得核武器,韩国就有可能自主研制核武器。而韩国一旦作出此政治决定,它可以在五年内制造出数十枚核武器,因为韩国已拥有了可制造数百枚核弹头的钚材料,以及设计制造核武器和高端运载系统的技术能力。核武器是一种非常"势利眼"的东西,它对大国和小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业内人士一般将诸如韩国这样的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