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乌鸦的告白     
有一种鸟,很多人都特别反感,它不仅叫声难听,还身披一袭黑衣,一点也不讨喜,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乌鸦.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并不尽然,在乌鸦眼中,它们也许自诩为世界上最绚丽多姿的鸟呢.这是因为,乌鸦的眼睛能看见常人看不到的紫外线,而它们的黑色羽毛可以反射紫外线,在紫外线下呈现不同的颜色,荧光闪闪、炫彩夺目. 很多人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但是许多事实却恰恰证明了人们对它们的恐惧和厌恶都是来自误解.在中世纪,乌鸦曾经被人当做恶魔的化身,这多半是出于人们的想象.一直以来,人类因为害怕和迷信使乌鸦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希望下面的内容能给乌鸦一次洗雪沉冤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乌鸦新语     
正每逢世界杯比赛总会出现被称为"乌鸦嘴"的人。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预言很"准",只不过他们的预言完全变成了诅咒被他们看好的球队都会惨遭淘汰。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乌鸦嘴"莫过于球王贝利,而被他害得最惨的正是他自己的祖国——巴西队。不幸的是,今年77岁的贝利又放出话来:巴西队将赢得2018年世界杯!生活中,人们不仅对"乌鸦嘴"十分憎恶乃至恐惧,对乌鸦本身也并无好感。"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老鸹叫,祸事到"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谚语无不将其当作不祥的征兆。事实上,虽然人们似乎对乌鸦非常  相似文献   

3.
认识猫头鹰     
提起猫头鹰,就想起民间的一些传说,说什么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就要倒霉,或者家里就要死人,其实这是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的误解。由于过去医学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病人长期在家卧床,临终时散发出的一种特殊气味,猫头鹰的嗅觉特别灵敏,嗅到这种气味就来到附近鸣叫,于是人们就认为猫头鹰来了很不吉利,认为猫头鹰足“不祥之鸟”。猫头鹰也是一种猛禽,因为它们也  相似文献   

4.
徐光梅 《少儿科技》2008,(11):12-13
"别怕啊,小小,有爸爸在呢。""爸……"我抽泣起来。"嗨,你们,你们是来救我们的吗?"其中一个人也醒来了。爸爸转过脸对他说:"是的。""喂,醒醒,王远!有人救我们来了。"他又转过来向爸爸介绍,"我叫刘胖!"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守财奴葛朗台为招待从巴黎来的侄儿,又想省买肉的钱,就叫人去打几只乌鸦做菜,女佣道:“乌鸦是吃死人的。”妙的是这位悭吝鬼的回答:“难道我们就不吃死人了吗?什么叫遗产呢?”葛朗台的回答固然表现了他的狡黠、吝啬和贪婪本性,同时也说明“乌鸦肉不能吃”的观念古今中外是一致的。飞禽大多可作点缀餐桌的美味,独乌鸦不能,中国人历来视乌鸦为不  相似文献   

6.
鸟"钟"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推算时间。虫"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  相似文献   

7.
笑鸟——在澳大利亚的山林中,有一种鸟叫笑驴鸟,它的叫声就像笑声。笑驴鸟是捕蛇能手,它有一个带钩且锋利的嘴,捕蛇时先用钩将蛇衔到树顶上,然后将其摔到地上直至死掉,再慢慢品尝,边吃边发出"哈哈"的笑声,仿  相似文献   

8.
李忠东 《少儿科技》2014,(10):19-19
<正>一提起乌鸦,许多人便会想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把石子扔到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就能喝到水。乌鸦真有这么聪明吗?当然。科学家发现,乌鸦不仅能利用石子喝到水,甚至能解开谜题。新西兰的亚历克斯·泰勒博士致力于研究动物智力和人类思维的关系,他养的一只叫"007"的乌鸦解开了一道谜题。破解这道谜题需要依次经过互相联系的八个步骤,只要错一步就会导致解题失败。  相似文献   

9.
“聪明乌鸦”的美名自它找水喝的那件事后就流传开来了。打也以后乌鸦便目空一切,自封聪明之王,其他同类一概被它贬低为“傻鸟”。鸟儿们的意见可大了。忍气吞声了好多年,乌鸦的一个远房兄长终于受不了乌鸦的嚣张气焰,一声怒吼“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发誓要和乌鸦比试比试!“乌鸦”不就是黑鸟的意思么。可你再看人家大哥的名讳——星鸦。多有明星风范!口说无凭,那就先来看看大哥的光荣事迹吧!  相似文献   

10.
图书推介     
正乌鸦的教科书[日]松原始著,奚望译。海洋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定价:39.00元。"乌鸦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乌鸦和人类哪一个生存的更久?乌鸦多少能听懂一点人类的语言吗?乌鸦全都是漆黑的吗?乌鸦和流浪猫搏斗谁会赢?"——日本乌鸦研究专家松原始教授用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乌鸦鲜为人知的秘密,乌鸦一生的成长过  相似文献   

11.
正鲁化,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关心下一代成长,退休后依旧奋战在立德树人工作一线,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安徽省百姓学习之星""安徽最美退役军人""合肥好人""合肥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合肥市烟墩街道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给人们带来温暖,他就是鲁化爷爷。给老人送温暖鲁化爷爷所在的小区,老年人居多,很多居民对国家政策不够了解。鲁化爷爷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在小区内义务为居民讲解国家有关政策,很多老年人听了他的宣讲后了解了国家出台的各种保障政策,心里更踏实了,  相似文献   

12.
哈哈乐园     
▲张哈到云南旅游,途中遇到一群野猪围攻。其他旅客纷纷掏出食品、金钱,但野猪不为所动。张哈因为滥赌,已经身无分文,只好掏出仅有的身份证。群猪跪而痛哭道:“老大,我们可找到你啦!”▲胡萝卜见客户,恭敬地递上名片,客户看完大惑不解,“你怎么叫高丽参了?”胡萝卜小腰一挺:“老土,人家哈韩了嘛!”▲喜鹊来,妈妈说:“这是喜鸟,是客。”燕子来,妈妈说:“这是益鸟,是客。”乌鸦来,孩子问:“你也是客吗?”乌鸦说:“Yes,吾乃黑客!”▲黄瓜失恋痛哭,茄子安慰她:“爱情不单是甜美、沉醉,还有心碎、流泪。唉,谁让你这么笨,爱上洋葱的?”▲狼入侵,…  相似文献   

13.
秋天的歌谣     
<正>"秋分秋分,昼夜均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只八哥站在枝头,模仿着主人的腔调,吟唱着一些歌谣。"你怎么总是叫我的名字啊?"一个小名叫秋分的小朋友问八哥。"秋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坐在窗前的老博士探出头来问。"当然知道,今天是秋分节气,也是我的生日。妈妈说,我的名字就是您给起的呢。"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鹦鹉     
正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溪水日夜不停地潺潺流淌。鹦鹉躲在溪边的一棵大树上,一边回头欣赏自己美丽多彩的羽毛,一边高声唱着欢乐动听的歌。鹦鹉听到别的鸟儿叫声好听,又开始模仿他们各自不同的声音,学得惟妙惟俏。鸟儿们夸鹦鹉既漂亮又多才多艺,还给大家带来欢乐,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乌鸦在小溪边喝水,听到鸟儿们都在赞扬鹦鹉,就"嗖"的一声飞到了鹦鹉旁边。乌鸦打量了一会鹦鹉后,说:"你的羽毛虽然有些色彩,但是能够和孔雀五彩缤纷的彩屏相比吗?差距实在太大啦!嗓  相似文献   

15.
鸟钟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弟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的叫声推算时间。虫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儿生活的居民习惯把这种小虫捉回家,依据虫子变色的次数来推算时间。驴钟我国黄海湾里有一小岛,岛上的驴能报  相似文献   

16.
正那只把小石子投进瓶子里后喝到水的乌鸦,在鸟界出名了。从此,它神气起来了,每天守着那个瓶子,规定谁想喝里面的水,必须称呼它一声"聪明的乌鸦"。其他乌鸦对它有些反感,但是为了喝到水只好强忍着。一天,一只乌鸦从外地飞来,因为旅途劳顿而口渴了,看到瓶子里的水可高兴了,伸头就想喝。  相似文献   

17.
孔雀之国     
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孔雀美丽、端庄、聪慧而文雅。早在远古的时候,印度人就视孔雀为奇异之鸟、圣洁之鸟、吉祥之鸟和幸福之鸟。著名的古代印度诗人迦梨陀莎在诗中称孔雀为印度民族之鸟。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叫“孔雀王朝”。当时在皇宫里饲养了许多孔雀。此后几千年来,印度人一直非常喜爱孔雀,将孔雀的形象刻在花坛和器皿上,绣在绸帛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每年的春夏两季,都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那就是布谷鸟。布谷鸟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其实叫大杜鹃,是杜鹃科中的一种,属夏候鸟,它每年秋冬要飞到印度、中印半岛等地过冬,春天才飞到我国来"生儿育女"。因此它的叫声多为"布谷"音,所以人们把它叫"布谷鸟"。  相似文献   

19.
正簇胸吸蜜鸟因胸前有一团白色的羽毛而得名,如同一位佩戴领结的绅士;此外,簇胸吸蜜鸟叫声响亮,听起来跟它的英文名"图伊"很像。本文的主角簇胸吸蜜鸟又名"图伊鸟",其叫声响亮,听起来就像它的英文名"Tui"(来自毛利语)发音。簇胸吸蜜鸟是该属的唯一种,因胸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在动物中作过系统、全面的智商测验。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鹦鹉、海豚、猩猩等似乎是动物世界中的天才。然而随着近年来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动物中最聪明的恐怕是乌鸦。只是乌鸦长时间以来给人们造成的不祥之感让人类忽视了对乌鸦的研究。美国佛蒙特大学的韩瑞希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一块肉用线栓在树枝上,然后躲在一旁观察乌鸦的反应。实验中,乌鸦很快就学会先用爪子抓住肉块,然后用嘴巴将绳结打开。这个实验有力证明了乌鸦具有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