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关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国内学界有诸多讨论,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意在增加"台湾牌"的份量,将台湾问题与中美经贸摩擦、朝核等问题挂钩,以台湾为"外交筹码"与中国大陆进行讨价还价,实现美国在其他议题上的利益。一俟"筹码"价值榨干,美国则会对  相似文献   

2.
邹骥 《世界知识》2021,(6):22-23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居前的国家,中美开展气候合作对全球气候治理、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美国大选之后,国内国际社会对于拜登政府未来的气候政策以及美国在国际议题上重回多边主义进程等问题高度关注。拜登总统将气候议题设为内外政策的重点,欲在2050年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更新和经济绿色复苏等方面提出更具雄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外刊概要     
<正>1美国国务院任命"同性恋权利特使"[美]《新闻周刊》2015年2月27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于2月23日宣布,兰迪·贝里成为美国首位"同性恋权利特使"。兰迪外交经验丰富,曾担任美驻荷兰阿姆斯特丹总领事及美驻新西兰奥克兰总领事,并在乌干达等迫害同性恋人群现象严重的地区工作过。克里在媒体声明中表示:"捍卫并发展同性恋人群的权利是美国推动世界人权  相似文献   

4.
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突出问题。今年5月,在美国威廉斯堡举行的第九次西方七国首脑经济会议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是中心议题之一。“自由贸易”不自由近几年,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达到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剧烈程度。贸易壁垒越筑越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一项全球性议题以来,荒漠化治理就从地方行为上升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性政策话语.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土地退化过程,一直以来学者们的重点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视角的水土保持与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而政策层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围绕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呈现出的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两种取向,发现政府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胡波 《世界知识》2021,(1):74-74
在本次美国大选中,南海问题并非辩论的焦点议题,拜登及其团队也鲜有就该议题发表看法。然而,南海议题对于拜登及其身边的人并不陌生。奥巴马政府八年是美国冷战后南海政策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作为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副总统,拜登曾多次在南海问题上表态。2015年5月22日,拜登在海军军官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时渲染中国南海威胁,要求“军队需要做好准备,在座的毕业生责无旁贷”;2016年7月,在美日韩三边会议上的讲话中,拜登也曾提及“中国南海扩张”,呼吁中国遵守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7.
从从2009年美国启动开放政府政策以来,政府数据开放就成为国际政府机构在进行数据与信息分享时的重要议题。近几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数据门户网站,将以前政府专有的各类民生数据推上网,实现全民共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保障公民“数据权”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主义者呼吁禁止工作场所中不对称关系下的恋情,师生恋在美国高校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并在日后发展成一个禁忌。当下,美国高校对师生恋存在3种立场: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和强烈地不鼓励。背后的理由有3个方面:师生之间权力不对称、利益冲突和对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如何处置卷入师生恋的教师,美国各高校不尽相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调离的方式终结二者之间存在的教学或指导关系,而影响恶劣者则可能被开除。中国高校目前也面临着师生恋关系的问题。鉴于其潜在的风险,中国高校有必要在此议题上制定明确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次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中美关系也因此屡屡受害。但此次两党总统候选人罕见地没有把中美关系作为议题,在三次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中,中国问题也只是在谈到经贸问题时被间接提及。所以,在美国选战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中美关系仍保持了持续稳定,两国高层交往势头良好,美国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以及国务卿鲍威尔等重量级人物先后访华,布什总统也两次拒绝美国劳工组织提出的针对中国劳工标准、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调查的要求。急于改变在野地位的民主党也没有把中…  相似文献   

10.
2020年2月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了弹劾特朗普的两项条款,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众议院弹劾、尔后被参议院宣布无罪的总统。到此,持续三个多月、在美国政坛掀起轩然大波的特朗普弹劾案落幕,但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还会继续发酵,即便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成功实现连任,弹劾议题也不会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拜登政府上台后,为加快国内政策的立法进程,把废除参议院"冗长发言"规则作为其最优先的议题之一,但此举遭到共和党的反对。目前,围绕是否废除参议院"冗长发言"规则,关系拜登一系列国内政策议程能否实现。目前该议题正在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3,(3):70
法国爆发反同性恋大游行法国社会历来以接受同性恋程度高而闻名,然而1月13日,数十万人在巴黎游行反对同性恋婚姻草案。这个游行成为奥朗德当选总统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据报道,法国的同性恋者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上层人士,尤其以艺术家、高收入群体居多。由于同性恋者大多素质较高,聚居区治安较好且颇具文化气息,一些非同性恋家庭甚至为了较好的生活环境而主动搬到同性恋社区。  相似文献   

13.
在阿以争端中担当调停人,以获得阿以双方的好感、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的基本政策取向.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在应对阿以争端中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也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反映.为此,美国积极促动与苏联在解决阿以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安理会242号决议的通过.而对阿以双方,约翰逊政府则采取了拉拢约旦、与埃及保持联系及对以色列进行规制等措施,试图构建美国对阿以的对等平衡政策.然而,由于美苏争夺等因素的制约,美国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三种:保守取向、自由取向和社会效率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缘起、表征与发展路径.三种价值取向在课程政策中的混合生成使得美国当前的课程政策成为不同价值取向的"混血儿":课程政策凸显保守取向;自由取向得以拓展,且"变异"为效率取向的"同盟";社会效率取向强化了保守取向.课程政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反映了课程政策制定中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1,(6):12-12
美国白宫2月25日打破惯例,任命积极支持同性恋运动的男“同志”杰里米·伯纳德为美国白宫新任社交秘书,成为总统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的首位男秘书,他也是担任这个职位的第一位公开的同性恋人士。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随机抽取的320名西昌学院大学生,主要探讨性别、生源地、年级、民族、宗教信仰、对性的态度同性性交方式、对传统道德的态度等因素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被试的得分差异显著,男性对同性恋的态度更为消极;2相对于农村被试,城镇的被试更容易接受同性恋;3对性的态度、同性性交方式、对传统道德的态度等因素对同性恋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2,(20):28-29
当日历翻到10月,2012年的选战就进入了倒计时的冲刺阶段.自两党代表大会以来,奥巴马的民调支持率回升显著,罗姆尼却止步不前.9月17日,罗姆尼被爆出曾在筹款活动上指责47%的美国民众从不缴税、只等政府救济,并称不会寻求这些人的支持.虽然有观点认为此举属于罗氏的竞选战略,因为"47%"其实就是无法撼动的奥巴马基本票仓,但如此引发对峙的极化言论,显然不该是一个竞选全国性公职的合格候选人应有的.随即,罗姆尼的支持率应声下滑,甚至根据全美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联合民调,罗氏在长期更受信任的经济议题上也已与奥巴马达成了43%比43%的平手,在医疗事务和税收议题上则落后奥巴马6%到10%.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同性恋行为便被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从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2001年,第3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的非病理化。然而,针对这一专业领域的定论,作为托底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法律制度,至今尚未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至少占中国总人口3%—6%的“正常”群体无法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文章在现有心理学科学结论的前提下探析了中国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不同性别比例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影响,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以23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其所在班级的男女性别比例,区分为"男多女少"、"男女均衡"和"女多男少"3种不同的外部性别环境,分析性别环境对同性恋态度量表得分的影响.结果发现:"男女均衡"环境下的女性相对于"男多女少"和"女多男少"环境下的女性,对同性恋特别是男同性恋的态度更为严厉,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道德因子方面;外部性别环境对男性的同性恋态度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男女比例的外部性别环境可以影响个体特别是女性对同性恋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月1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表了其新年的首条消息,指责巴基斯坦在获得美国大量援助的情况下仍不尽心反恐,他还表示美国今后不会再容忍巴的"欺骗",引发广泛关注。美巴两国长期以来缺乏战略互信,双边关系持续恶化非一日之寒。特朗普政府自去年8月以来就频频释放对巴强硬信号。与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在对巴问题上奉行相对温和的政策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