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正 《世界知识》2014,(15):42-43
<正>对久经战火的巴以双方来说,这注定又是一个太不平静的夏天。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绑架并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报复性虐杀,巴以局势随之骤然紧张。占据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重操旧业",开始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7月8日,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地带发起"护刃行  相似文献   

2.
局势又趋紧张7月30日,发生在西耶路撒冷闹市区的两起恶性爆炸事件,再次冲击了已停顿数月的巴以和平进程。以色列国内极为恐慌。以色列不仅立即取消了原定恢复的巴以谈判,并关闭加沙与埃及之间、杰里科与约旦之间的通道,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实行“完全封锁”,而且还冻结了巴勒斯坦人上缴的、由以政府代为转交巴  相似文献   

3.
舒梦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4):38-39+42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冲突已造成近两万人死亡,近200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11月24日至12月1日,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短暂停火,尔后以色列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并将地面行动扩展到加沙南部,导致本轮巴以冲突继续升级。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23,(22):12-13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当日,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展开地面军事行动。双方每天迅速上升的伤亡数字令世界惊愕,加沙地带也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11月5日,以色列方面称,自当日起,加沙地带被分为南北两部分。近些年业已成为巴以冲突“新前线”的加沙地带在本轮冲突后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正自3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边境发动"回归大游行"以来,已有1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约1.2万人受伤。这是2014年7月以色列在加沙开展"护刃行动"以来,巴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冲突,也是巴勒斯坦方面遭受的最严重伤亡。此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但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地区也爆发了抗议示威和流血冲突。巴方处于最不利、最虚弱的时刻巴以局势的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6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科威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军事行动,加沙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加沙的主导权一再变迁,生活其中的人们自然也就多磨难.自2007年以来,以色列和哈马斯在这里的冲突更是层出不穷,加沙战事一再跃入世人眼帘.  相似文献   

8.
林玲 《世界知识》2023,(23):37-39
11月4日,数千人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自由广场举行抗议集会,谴责以色列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对加沙的军事行动。14日,数万名示威者在华盛顿举行主题为“为以色列游行”的示威活动,谴责美国社会“日益高涨的反犹情绪”。目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仍在激烈进行,持续上升的平民死伤人数引发美国社会的严重分歧,巴以双方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形成紧张对峙,公众舆论显著极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24,(7):12-13
<正>自2023年10月7日至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的加沙战事已持续近半年之久。加沙冲突及以其为中心向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多地迅速蔓延扩张的外溢效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加沙冲突当前的局势?未来解决巴以问题是否会更加复杂?中东地区格局又将如何演变?美西方国家对加沙冲突立场从“一边倒”到美国“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0.
孙绍红 《世界知识》2014,(17):52-53
2014年8月14日,朝鲜自主研发的新型战术火箭弹再次试射成功,进一步恶化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8月17日,朝鲜《劳动新闻》宣称,高技术、超精准的火箭弹正瞄准韩美的部队和基地。而在地球上另一大热点地区,火箭弹袭击成为以色列的主要安全威胁。为制止加沙的火箭弹袭击,2014年7月8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实施“护刃行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8月19日3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袭击再度引发了以色列的报复性回击,造成临时停火破裂,再次加剧了中东的紧张与动荡。  相似文献   

11.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1):27-31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德伊夫发布事先录制的讲话宣布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发射5000枚火箭弹“瞄准敌方阵地、机场和军事阵地”。包括经济重镇特拉维夫在内的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拉响防空警报,靠近加沙地带的多个以色列城镇上空传出爆炸声。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该国进入“战争状态”,以国防军发起针对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的军事行动“铁剑”,并动员数万名预备役士兵。此后至今,巴以双方每天迅速上升的伤亡数字令世界惊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巴以关于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巴以和平进程将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实现相互承认,以色列在协议签署后4个月内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撤出军队和行政管理机构,由巴勒斯坦人实现自治;第二阶段,协议签署后9个月内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将在国际机构监督下选举产生一个委员会以取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行使行政和司法管理权;  相似文献   

13.
余国庆  陈瑶 《世界知识》2023,(22):14-17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不仅突袭以色列南部并扣留了200多名人质,还在短期内向以境内密集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该国进入“战争状态”,以国防军发起针对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的军事行动“铁剑”,并动员30多万名预备役士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本轮冲突就已致双方超1.1万人死亡。加沙地带也再次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4.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22):20-24
<正>从整体来看,本轮巴以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出发点是巴以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各自的决策选择,核心是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中以色列、美国与伊朗的三方关系,而国际社会其他相关方对此次冲突做出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改变策略的以色列此次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后者长期以来的“国家安全神话”,也意味着以色列国家安全“威慑原则”的阶段性失败。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24):66-67
<正>全面消灭哈马斯是此轮加沙冲突中以色列的首要目标,但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未知数。不过,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冲突结束后加沙的哈马斯政权不会存在了。那么,未来的加沙会是什么样的呢?最理想的前景是这轮加沙冲突能为重启两国方案创造条件,使两国方案得以起死回生。这轮加沙危机可能会打破当前趋势的惯性,为两国方案或巴以和平提供一线新的希望。1973年的中东战争改写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0):72-73
<正>去年五月,加沙、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国内的巴勒斯坦人城镇同时爆发规模不小的暴力冲突,迫使国际社会紧急介入;今年四月,上述各地区的暴力冲突再度同频共振,以色列内阁危如累卵,安全形势骤然紧张。2020年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时,人们曾经怀抱一种美好的愿望:双方缓和关系最终能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然而,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暴力冲突表明,  相似文献   

17.
利益攸关,巴以双方不愿放弃各自的目标;先原则后细节,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之间的论战已经公开化。巴以之间的冲突也一个接着一个。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8日在巴黎指责以色列违反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的精神,对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的政策,并且强调“和平进程正处于危险和棘手的阶段”。翌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反驳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巴以问题而言,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自特朗普政府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来,巴以冲突掀起了新的高潮。一边是欢欣鼓舞的以色列人,与美国政要喜迎开馆仪式;另一边是愤怒的巴勒斯坦抗议人群,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爆发血腥冲突。不仅中东,整个世界也为之震荡,支持者有之,漠视者有之,中立者有之,谴责者有之……  相似文献   

19.
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八个月。在这场冲突中,已有560多人死亡,数万人受伤。严重冲突使巴以双方从高层到民众之间的仇怨进一步加深。目前,巴以和平乃至中东和平正面临1991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险境,和平成果行将付之东流。谁在丢失中东和平?导致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以色列新政府的强硬政策。沙龙政府成立以来,不仅未给业已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一丝曙光,其强硬政策使中东地区陷入血腥和苦难中。以色列现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4,(17):36-41
2014年7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马拉松般的紧急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会场内的唇枪舌剑,媒体、网络上的激辩争执,都围绕着自7月8日爆发至今、已造成至少599人死亡的以色列一哈马斯加沙冲突展开,不沦持同情哪一方的立场,人们无不对巴以冲突这个死神给平民造成的惨痛伤害感到痛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