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 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2.
中东变局发生已两年,阿拉伯国家或发生和平方式的政权更迭(如突尼斯和埃及),或在外部的调解斡旋下实现权力过渡(如也门),或发生残酷的内战并引发外部干预推翻原国家政权(如利比亚),或陷入严重的暴力冲突并久拖不决(如叙利亚),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  相似文献   

3.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26-28
<正>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十年,是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最动荡的十年,大家称之为“中东大变局”。2 0 2 0年至今的三年,中东从动荡、冲突向稳定、和解转变,这股“和解潮”可以称之为“中东新变局”。我主要从三方面谈“中东新变局”的特征,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东发展报告(2016?2017)》杨光/主编唐志超/副主编2017年10月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处于历史性大变局与大动荡之中。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地区陷入动荡、失衡、失序和失控,美国领导作用缺失,地区多极化进程加快。失衡主要是指地区内外各种力量对比、尤其是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比如,地区传统大国的沉陷(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一些"新型"大国的兴起(如沙特、伊朗、阿联酋和土耳其等),  相似文献   

5.
丁隆 《世界知识》2012,(4):42-43
2011年以来,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多国政治变局的重要因素.在巴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的抗议浪潮,遭到逊尼派哈利法家族和以沙特阿拉伯军队为首的海合会部队的联合绞杀.在叙利亚,属什叶派阿拉维支派的阿萨德政权,在内忧外患冲击下摇摇欲坠.什叶派核心国家伊朗则面临与西方的最后摊牌.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的制裁,殃及伊朗的金融和石油工业,关于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动武的种种猜测一时间甚嚣尘上.这一切似乎说明,什叶派在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围攻下腹背受敌,教派矛盾在中东现实政治中被继续放大.  相似文献   

6.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20):39-41
"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的"民主化范式".无疑,伊拉克和土耳其是最可能的效仿对象.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实践西方式民主". 为了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样板,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套自由选举和宪政分权体系.土耳其民主化的起源和演进虽然与伊拉克完全不同,但土耳其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东地区后革命时代的政权模式.它们真的能够成为中东民主化的新典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又在何种程度上适合其他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7.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之春”周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突尼斯一次自焚事件的“阿拉伯之春”已持续一年有余,虽然这波大规模抗议浪潮可能已经开始消退,但对该地区已经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三个独裁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已经崩溃,也门的萨利赫也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叙利亚政府则岌岌可危.其余中东国家也因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和冲击.然而,在西方为这场“民主革命”欢呼雀跃之时,他们可曾料到,这一浪潮的后果,还包括中东地缘政治和战略的重构、阿以和平进程被束之高阁、土耳其和伊朗扩大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则不升反降……这些后果是美国和西方愿意看到的吗?  相似文献   

9.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08,(14):24-26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中东虽然是发展中国家最先启动现代化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内有阿拉伯自身的四分五裂,外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打压、分化,还有阿以冲突、巴以冲突持续不断.那么,阿拉伯世界的出路在哪里?本人认为,阿拉伯世界应该吸收世界上先进文明的发展成果,除了处理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外,町以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增强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0,(18):42-43
<正>只要伊拉克动荡不休、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就会有求于美国;纸上的谋划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要看现实发展。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最重要的一场地区战争,而2010年8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则标志着这场战争正在结束。检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构成了中东地区形势的典型特征,转型之难和动荡之痛交互影响,使中东地区秩序与地区格局处在艰难的重建过程之中。在2013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已进入更加艰难的深水区,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异常尖锐。埃及“二次革命”废黜穆尔西政权构成了转型国家动荡的风向标;其他尚未发生政权更迭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谋求程度不等的改革,但均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东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20个相继迅速陷入程度不同的动荡,突尼斯和埃及政府发生更替,利比亚的危险局势未定,也门和巴林等国的走向备受关注。美国从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开始独步中东,9.11事件之后更是开始改造中东,范围扩展至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大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震 《世界知识》2016,(5):32-34
2011年春,因一名突尼斯青年商贩自焚引发的民众抗议浪潮席卷了中东阿拉伯世界。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五周年前夕,位于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阿拉伯舆论指数报告》。这是该中心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舆论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12个阿拉伯国家的18311名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随机访谈,大致勾勒出了自中东政治剧变以来阿拉伯民众对有关问题的主要立场和认知轮廓。  相似文献   

15.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4,(14):14-23
<正>对于整个中东局势而言,201年的看点是阿拉伯大变局,那时我们基本上能揣测出一个脉络,看看哪些国家会跟着倒下;201年,中东形势有点乱,但我们大概还能摸清一个方向,就是观察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会不会垮,观察埃及怎么过渡,观察沙特阿拉伯会不会跟着动乱;到了2013年,中东形势乱象丛生,让人越看越糊涂。现在看来,中东局势演变的主线已经不是阿拉伯大变局了,而是"政治版图重构",而现在  相似文献   

17.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12,(13):42-43
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爆发剧烈的政治动荡,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领导人或政权的更迭,尽管巴沙尔仍在台上,但是叙利亚持续深处内乱或者内战之中。阿拉伯国家的此轮政治动荡看似非常突然,不仅让各相关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手忙脚乱,也使得世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率先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2010/2011岁末年初在中东阿拉伯世界,世人就目睹了一场现实版的"蝴蝶效应"。这场中东变局是21世纪以来继9.11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迄今仍处于方兴未艾的演变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地区国家的内外政治,进而重塑中东乃至全球国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9.
殷罡 《世界知识》2012,(1):22-23
对于中东地区的局势,不妨更多地从文化角度、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考虑,分析清楚中东到底有哪些力量在发挥作用,其根本利益是什么,区别出内因和外因的作用,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思路来理解和应对这场变局.我始终认为,中东不管怎么变,始终是四大主体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犹太人之间在寻求新的力量平衡.这四大民族在历史上都曾在中东建立霸权国.可以说,中东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称霸中东四百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遗留问题.奥斯曼帝国解体,一国分裂为多国,国际法上的国际人格者继承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如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10):67-67
近来中东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和危机,已构成国际政治的重大事变,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局,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主要根源在于发生动荡的国家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起来,抗议民众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之后,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政治要求。结论令人信服,但深入分析不难看出,仅仅把动荡根源归结为上述因素,还是显得过于简单和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